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CAS手术患者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组(T组)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TEAS;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术前、术后30min、术后1d的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30min、术后1d高灌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体评估量表(GES)评分。结果术后30min A组和T组Vm明显慢于C组(P0.05)。术后30min C组出现高灌注患者有7例(25.0%),明显高于A组的1例(3.7%)和T组的0例(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GES评分明显改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针刺及TEAS复合局麻应用于CAS手术,可减少CAS患者术后脑血流一过性增加,降低术后30 min高灌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情景模拟的术前访视教学查房在住院医师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 将我科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实验组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进行术前访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查房.半年后由带教经验丰富的医师从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理论知识及满意度方面进行考核和调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发现,两组住院医师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基本都达到了优秀水平,但实验组成绩则更加出色.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医师对特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在病史采集、查体及即兴提问环节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自主学习能力更高,更能学习到同伴在医患沟通等往往不被传统教育所重视的领域方面的技巧,在问卷调查中的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查房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死亡率、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水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缺氧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脑出血对照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60只。每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肌松药维库溴胺(2mg/kg),机械控制通气。缺氧预处理组进行停通气1min、复通气5min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三组机械通气1h后,拔出气管导管。然后对缺氧预处理组和脑出血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核中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造模后1h内的循环情况,并于造模后6,24,48,72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和姿势反射评分,计算死亡率。各组随机在上述各时间点取5只存活大鼠,麻醉处死后断头取脑,干湿重法测量不同脑区的含水量。结果:140只大鼠中,模型全部成功,非人为处死而自然死亡的动物32只,进入结果分析大鼠108只。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Rosenberg评分,脑组织水含量测定的大鼠60只。①假手术组20只大鼠全部存活,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24h和48h死亡率为16.3%(9/55)和26%(13/50),明显低于脑出血对照组23.6%(13/55),34%(17/50)。②缺氧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造模后6,24h和48h分别为52.64±1.98,52.48±2.99,54.62±2.03,优于脑出血对照组(49.11±2.74,50.76±2.31和52.87±2.75),差异有显著性(P<0.05)。Rosenberg评分缺氧预处理组在6h为3.92±1.59,优于脑出血对照组5.47±1.50(P<0.01)。③脑水含量: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24h实验侧基底核脑水含量为(79.96±0.52)%,明显低于脑出血对照组(81.78±1.49)%(P<0.05);缺氧预处理组在造模后48h实验侧基底核脑水含量为(80.49±0.69)%,与脑出血对照组(83.93±1.12)%相比,脑水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可以降低脑出血大鼠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水肿。该缺氧预处理方式对脑出血后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远期效果。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Ⅱ。Ⅲ级门诊、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3.25~25mg,2次,d,口服,住院期间停服倍他乐克,心功能恢复至Ⅲ级后,继续口服,由固定医师随访1次,2月,观察住院率、生活质量、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住院率36.1%,优于对照组77.8%;运动耐力积分率治疗组71.4%,对照组42.8%;死亡率治疗组22.5%,对照组47.2%(各组间率比较均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使扩张型心肌患者住院率、死亡率下降,运动耐力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肌肉注射重组干扰素α-2b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9岁。2 0 0 3- 0 4 - 0 2诊断为左侧面部带状疱疹,给予静脉滴注2 0 %甘露醇2 5 0mL和肌肉注射病毒唑0 1g。2 0 0 3- 0 4 - 0 3查CT示:双内囊基底节区腔性脑梗死、普通性脑萎缩,脑电图示轻度异常脑电图,给予肌肉注射甲钴胺(弥可保) 5 0 0mg/L和重组干扰素α- 2b每日1支,无不良反应。2 0 0 3- 0 4 - 0 5下午再次肌肉注射重组干扰素α- 2b时立即出现双眼上翻,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昏,胸闷,四肢发冷,2h后送本院急诊。当时查血压80 / 4 0mmHg ,心率96次/min ,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肌肉注射肾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全身麻醉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脑血流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IS)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A组)19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18例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15例。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治疗30 min后、术后30 min、术后1天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IHSS、mRS评分。结果 3组PCA术前、术后30 min、术后1 d 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治疗30 min后PCA的Vm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T组mRS评分为0级的患者均多于C组(P0.05)。而3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PCIS患者,刺激30 min可增加PCA脑血流,加速术后早期(1周)的神经功能恢复,而对远期的神经功能预后没有影响,是一种值得应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哈慈五行针治疗Ⅱ型糖尿病2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五行针双极针疗法控制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五行针双极针法 ,使磁力线垂直切割 ,直接作用于胰腺 ,激活磷酸脂酶 ,促进胰岛素分泌及以双极平透法使经外奇穴胰俞与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背俞穴之间形成闭合磁路 ,激活上述脏腑之气机 ,以达养阴生津 ,润燥止渴之功效。结果 按事先自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逐一判定 ,显效 14例占 63 4 6% ,有效 8例占 3 0 76% ,总有效率为 84 2 2 %。结论 五行针双极针疗法可控制Ⅱ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4个研究中心共选择3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n=134)、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n=120)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n=136),分别复合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行全身麻醉,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和准确定向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恢复时间长于F组和S组(P<0.01),R组异丙酚总用量、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例数均低于F组和S组(P<0.05或0.01),R组呼吸抑制评分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更好,但其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学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均维持吸入麻醉。A组为全麻组,B组为远端穴电针组,C组为近端穴电针组。记录手术前后3组间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部分症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改善最优,C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对开颅术患者进行电针复合吸入麻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部分症状,且远端穴组比近端穴组优。  相似文献   
10.
食物不耐受抗体IgG导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对食物性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分析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 1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食物过敏原IgG抗体阳性率为96.8%,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具有临床意义,通过禁食致敏食物59%的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对诊断过敏性紫癜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全面掌握病人的过敏状态,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