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鑫  李贵新 《医学综述》2009,15(20):3071-3073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迅速。CIK细胞在体外可以快速扩增,具有高效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随着细胞操作及基因修饰技术的日益精进,人们正逐渐改进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处理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率及特异杀伤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CIK细胞以其在抗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显著疗效而备受关注。鼻咽癌是我国南方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目前CIK细胞在鼻咽癌过继免疫治疗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就CIK细胞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DC-CIK在肿瘤中的应用,为DC-CIK的制备及临床细胞治疗技术探索便捷、高效和经济可行的方案。结果: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过继性免疫治疗因其具有高效的杀瘤活性,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之一。DC与CIK共培养,构成了一个体外活化免疫体系,回输后能够有效地抵抗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发挥更持久的杀瘤活性,是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典范。然而作为一个新的治疗手段,DC-CIK过继免疫治疗的方案和标准尚待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不良反应、应用时机、给药途径和方法等问题亦需要深入探讨。结论:DC-CIK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中,众多研究表明在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并减少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随着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DC-CIK必将成为新一代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TP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收集我科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给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对照组(32例)行单纯TP化疗。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近远期疗效,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CIK细胞回输联合TP方案化疗临床受益率达92%,生存质量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4%,2年生存率达到48.0%,相较于单纯TP方案化疗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并可改善其预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37例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于2008年5月~2010年5月给予了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并在CIK细胞回输前、回输中和回输后给予了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37例肿瘤患者接受自体CIK细胞输注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64.9%。结论: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CIK细胞和LAK细胞的增殖、表型和抗瘤效应,为临床应用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取1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常规分离成单个核细胞,用不同细胞因子培养诱导出LAK细胞和CIK细胞,观察两种细胞的增殖、表型和抗瘤效应。结果培养后12天,CIK细胞数量达原来的11.5倍,而LAK细胞数量只有原来的5.2倍;比较培养前后CIK细胞的表型,可发现CD3+、CD3+CD4+、CD3+CD8+、CD3+CD56+、CD25+在培养后均有明显增高(P<0.05或0.001)。CIK细胞杀伤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能力均明显优于LAK细胞(P<0.05或0.001)。结论CIK细胞不仅具有强大的增殖功能,并且对不同的肿瘤细胞系显示出较LAK细胞更强的杀伤活性。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新近发展,DCs和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这种细胞起,人们对于DCs、CIK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更新,目前以DCs和CIK细胞为主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已经在国内临床开展,并有望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过继性免疫治疗具有高效的杀瘤活性,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之一。DC与CIK共培养,构成了一个体外活化免疫体系,回输后能够有效地抵抗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发挥更持久的杀瘤活性,是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典范。随着对其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DC-CIK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中,众多研究表明在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减少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本文就DC-CIK在治疗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做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炯  蒋敬庭  吴昌平 《医学综述》2009,15(13):1938-194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和杀瘤谱广、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能力、对鼻咽癌细胞株HONE1的细胞毒作用,寻求鼻咽癌过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提取24例鼻咽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IFN-γ、抗CD3mAb、IL-2和IL-1β共同培养诱导CIK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用MTT法检测细胞对鼻咽癌细胞株HONE1的杀伤活性,用ELISA法测定CIK细胞分泌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培养CD3AK细胞和LAK细胞,与CIK细胞在增殖和杀瘤活性上进行比较。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统计有差异性。结果 鼻咽癌患者CIK细胞表现出很强的体外增值活性及杀瘤活性,与CD3AK细胞和LAK细胞相比,其增殖活性和对鼻咽癌细胞株HONE1的杀伤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且与正常人自体CIK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别(P>0.1)。结论 鼻咽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明显优于CD3AK和LAK细胞,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IK细胞过继免疫联合中医扶正固本疗法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免疫组30例、中医组30例及联合组70例,分别给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医扶正固本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生存质量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在治疗前后短期疗效、生存质量评分及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改善方面,联合组较之免疫组及中医组均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过继免疫与中医扶正固本疗法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发挥协同治疗效应,在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方面具有更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后,生活质量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IFN-γ、抗CD3单抗、IL-2等细胞因子,扩增后CIK细胞分4次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及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38例接受CIK治疗的患者疼痛缓解、体重增加、睡眠改善等明显,毒副反应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有效率(CR+PR+MR )为66%,肿瘤标记物下降,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晚期肿瘤病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妇科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共收录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22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其中卵巢癌11例,子宫癌11例.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当效靶比为16:1、8: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82.33±9.35)%和(61.59±13.59)%.卵巢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4例,近期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66.67%.子宫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6例,近期有效率为100%,无肿瘤进展时间为4~26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3个月.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22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对妇科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牛牛 《医学综述》2012,18(23):3963-3965
内皮抑素自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肿瘤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抗血管形成因子,也成为肿瘤抗血管治疗的重要靶点。内皮抑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是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其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仍然存在诸多争议。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内皮抑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对于其预后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关于子宫内膜癌腹水细胞学阳性与预后的关系,国内外尚存在争议。故本文针对这一争论焦点,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子宫内膜癌腹水肿瘤细胞的诊断方法及来源.对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针对腹水细胞学阳性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期望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治疗恶性肿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原因及针对性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一2012年10月730例恶性肿瘤患者回输CIK细胞悬液后各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采取的治疗措施及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CIK细胞回输后的不良反应有:发热(6.85%1、皮疹(1.64%)、消化道不适(0.96%)、关节疼痛(0.41%)、类过敏样反应及溶瘤综合征(均为O.14%)、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样反应(0.68%),除合并血压下降、严重过敏样反应及溶瘤综合征需对症处理外,余无需特殊处理。不良反应原因可能与CIK细胞的归巢特征及个体差异有关。结论此疗法是安全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相关不良反应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ells)的体外扩增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NC,培养诱导CIK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扩增倍数、增殖速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MTT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一步分析30例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前后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经2周培养,CIK细胞平均增加了30倍,总数达(4.8~5.0)×109,活性细胞比例〉90%;体外杀伤率约50%,表型检测效应细胞CD3+、CD3+CD4+、CD3+CD8+、CD3+CD56+亚群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后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在体内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晚期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正常人CIK(cytokine inducedkiller)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ip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以及对卵巢癌腹水瘤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取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加入细胞因子γ IFN、IL 2、抗 -CD3单抗和IL - 1,体外诱导成CIK细胞 ,用MTT法测定CIK细胞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ip的细胞毒活性 ,并与CD3AK作对比。在Babl/c裸小鼠腹腔内接种卵巢癌SKOV3ip细胞 ,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证明 ,CIK细胞对SKOV3ip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对比CD3AK其抑瘤率为 89.7%与 6 7.1% (P <0 .0 5 )。裸鼠卵巢癌腹水瘤模型体内实验表明 ,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癌性腹水生长 ,其抑制率可达 10 0 %。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 ,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卵巢癌细胞活性 ,具有明显的抑制癌性腹水生长的作用 ,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卵巢癌腹水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