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IK细胞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共收录1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当效靶比为16:1、8: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93.59±6.69)%和(76.78±14.23)%.前列腺癌2例,病情有较好的缓解,其中1例前列腺特异抗原和游离抗原治疗后均下降;4例肾癌完全缓解,1例SF,AFP和CEA在CIK治疗3个疗程后降至正常值.膀胱癌4例,部分缓解3例;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显著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10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在泌尿系统肿瘤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CIK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观察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DC联合CIK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疗效、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浮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观察CIK在体外对自身肿瘤细胞和乳腺癌细胞株SKBR-3的杀伤活性。此外,20例患者在切除原发病灶后,接受Ag—DC+CIK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临床免疫疗效。结果:①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②将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后,CIK的体外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杀瘤活性明显提高;③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Ag—NORs的IS值明显增高;CD3^+、CD8^+、CD56^+升高;PBMC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P〈0.05);④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细胞在体外能明显增强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亦能增强乳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取得较理想的临床免疫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ells)的体外扩增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NC,培养诱导CIK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扩增倍数、增殖速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MTT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一步分析30例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前后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经2周培养,CIK细胞平均增加了30倍,总数达(4.8~5.0)×109,活性细胞比例〉90%;体外杀伤率约50%,表型检测效应细胞CD3+、CD3+CD4+、CD3+CD8+、CD3+CD56+亚群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后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在体内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晚期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CIK治疗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多疗程和单疗程CIK治疗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诱导CIK细胞,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不同疗程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细胞毒活性,当患者行多疗程治疗时,效靶比在4:1、8:1和16:1时,对BGC-823和SPC-A-1的细胞毒性较单疗程强,但以SPC-A-1低效靶比4:1时差异更为明显.另外,多疗程组的CD3+CD56+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单疗程组(P〈0.05).结论多疗程CIK治疗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强于单疗程CIK治疗患者,多次CIK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肿瘤复发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凯  祁岩超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253-254,392
目的 比较健康人和肿瘤患者CIK(Cytokine—induced kiuer)细胞的体外扩增速度、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以期为临床应用中效应细胞的选择提供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各10例,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PBMC),以干扰素-γ、CD3MAb、IL-2和IL-1为诱导剂制备CIK细胞,直接活细胞计数法比较两者的扩增速度。流式细胞杈检测比较两者细胞表型,MTT法比较两者对K562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健康人外周血CIK细胞的扩增速度、对K562和LOVO细胞株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患者外周血CIK细胞,(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健康人外周血CIK细胞CD3^+CD56^+百分比显著高于肿瘤患者外周血CIK细胞,(P〈0.01)。结论健康人较肿瘤患者外周血CIK细胞体外扩增快,CD3^+CD56^+比例高,杀伤活性强。为临床应用CIK细胞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体外培养形态及免疫表型变化。方法采用费森尤斯CE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恶性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rhIFN-、rhIL-2及CD3McAb联合诱导培养后,显微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免疫表型。结果连续诱导培养10 d后CIK细胞呈团样生长;至13 d时,CD3+、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分别从诱导前的(44.8±11.3)%、(21.1±8.5)%和(3.4±10.7)%增加至(72.1±13.8)%、(51.1±17.9)%及(10.7±4.4)%(〈0.05);而CD3+CD4+细胞比例为(19.2±8.0)%,明显低于诱导前(28.7±6.4)%(〈0.05)。结论来自恶性肿瘤患者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成功诱导为富含CIK细胞的肿瘤杀伤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0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5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诱导,37℃、5%CO2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LDH法检测CIK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FACS法检测CIK细胞表型CD3+CD8+、CD3+CD56+含量及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结果①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的活性明显提高,在10μmol/L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姜黄素诱导后,CIK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水平明显提高(P〈0.05)。③姜黄素能够显著增加CIK细胞的CD3+CD56+表达(P〈0.05),降低其CD3+CD8+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能提高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含量以及增加CD3+CD5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郭晓嘉  柴晔  曾鹏云 《医学综述》2013,19(18):3291-329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在体外用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γ以及CD3单抗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而获得的一组异质细胞群(CD3 +CD56 +),其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都较高.其不但可逆转部分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还可能对G0期的瘤细胞有效.一些临床Ⅰ~Ⅱ期试验已经证实了CIK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临床上为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疗效,还应用了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白细胞介素2和树突状细胞等).CIK细胞内在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回输体外培养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取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诱导出CIK细胞,将CIK细胞回输给患者,对比其回输前及回输后2个月的免疫功能、血清CA-125值、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变化,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 结果 回输后,外周血CD4+/CD8+比值增加(P<0.05), CD3-CD16+CD56+ 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P<0.05), CD4+CD25+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P<0.05);5例患者血清CA-125值下降;1例患者卡氏评分上升;5例患者自觉有临床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回输不良反应。结论 回输自体CIK细胞对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淋巴瘤细胞株Raji、肺癌细胞株A549、胃癌细胞株BOG-803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分别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0细胞与CIK细胞。然后将成熟的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中。D3+CD56+、CD3+CD8+T细胞的比例;用MTT法检测其对K562、P-ajj、A549、BCG-803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组较CIK组具有较高的CD3+CD56+、CD3+CD8+T细胞比例(p〈0.05);DC—GIK、GIK对K562、Pajj、A549、BCG-803细胞株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活性逐渐增加;DC—CIK的杀伤活性较CIK明显增高(P〈0.05)。结论DC—CIK共培养体外可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体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2、IFN-γ等细胞因子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1-14d后,分3个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结果86例接受自体CIK细胞治疗患者中,PR+MR为72例,总缓解率为83.72%。治疗前、后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CI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自体回输免疫治疗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可高效扩增CIK细胞,自体回输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L-2+IL-15共同刺激CIK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医院普外1科治疗的110例结直肠患者,55例CIK联合化疗组,55例行单纯化疗组,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疗效、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IL-2+IL-15刺激的CIK细胞较单纯IL-2刺激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较快的增殖效率;CIK联合化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CD16+CD56+、NKp46、NKG2D、CD11b、CD27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联合免疫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治疗后Kamofsky评分总提高率分别为87.3%与6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IL-15刺激CIK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总体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合肥凤凰肿瘤医院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18例,采用自体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培养2~3周后给予静脉输注治疗。通过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法(FACS)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状态、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疾病控制率(DCR),观察毒副作用。结果经培养后,CIK细胞扩增较好,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患者治疗后CD4+、CD8+细胞比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8+,CIK细胞(CD3+/CD56+)高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mofsky评分升高〉20分者27例,10~〈20分者29例,〈10分者36例;下降〈10分者26例。食管癌、胃癌、结肠癌DCR分别为55.26%(21/38)、64.91%(327/57)、65.22%(15/23)。无心、肝、肺、肾脏中毒反应。结论 CIK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抑制肿瘤增长,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增值情况,了解其扩增后杀伤结肠癌SW480细胞株最佳比例及最有效的维持时间.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制备成CIK细胞,计数不同培养时间的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特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IK细胞作用与SW480结肠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HE染色、AO/EO荧光染色和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W480结肠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CIK细胞在体外培养14 d细胞增殖倍数为(100.22±8.68)倍,培养21 d细胞增殖倍数为(300.86±10.13)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8 d细胞增殖倍数为(305.06±5.13)倍,与培养21 d的细胞增殖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1 d的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为(45.3±5.1)%,与28 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细胞增殖(212.50±4.25)倍,呈下降趋势.CIK细胞对结肠癌SW480细胞株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最高杀伤率为(68.21±1.31)%.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结肠癌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4~21 d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此时应用较为合适.CIK细胞作用于肿瘤细胞应达到一定数量并维持一定时间,可达到较好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