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过继性免疫治疗具有高效的杀瘤活性,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之一。DC与CIK共培养,构成了一个体外活化免疫体系,回输后能够有效地抵抗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发挥更持久的杀瘤活性,是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典范。随着对其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DC-CIK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中,众多研究表明在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减少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本文就DC-CIK在治疗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做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鑫  李贵新 《医学综述》2009,15(20):3071-3073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迅速。CIK细胞在体外可以快速扩增,具有高效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随着细胞操作及基因修饰技术的日益精进,人们正逐渐改进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处理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率及特异杀伤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储眉  周健 《医学综述》2008,14(15):2264-2266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重组白细胞介素2、抗CD3McAb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高效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溶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特点、杀瘤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一种高效、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的有机结合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双重抗肿瘤作用。DC-CIK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能够杀伤清除不能用手术切除的极微小瘤灶或体内散存的肿瘤细胞,起到延缓或阻止肿瘤转移或复发的作用,为肾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就DC-CIK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炯  蒋敬庭  吴昌平 《医学综述》2009,15(13):1938-194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和杀瘤谱广、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本文综述了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杨妤  周光华 《广东医学》2012,33(4):552-554
肿瘤免疫学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已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生物学治疗方法.该领域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细胞)等.其中CIK细胞是1991年SCHMIDT WOLF等[1]报道的一类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该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优点,应用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能力、对鼻咽癌细胞株HONE1的细胞毒作用,寻求鼻咽癌过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提取24例鼻咽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IFN-γ、抗CD3mAb、IL-2和IL-1β共同培养诱导CIK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用MTT法检测细胞对鼻咽癌细胞株HONE1的杀伤活性,用ELISA法测定CIK细胞分泌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培养CD3AK细胞和LAK细胞,与CIK细胞在增殖和杀瘤活性上进行比较。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统计有差异性。结果 鼻咽癌患者CIK细胞表现出很强的体外增值活性及杀瘤活性,与CD3AK细胞和LAK细胞相比,其增殖活性和对鼻咽癌细胞株HONE1的杀伤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且与正常人自体CIK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别(P>0.1)。结论 鼻咽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明显优于CD3AK和LAK细胞,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杀伤肿瘤活性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故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杀伤活性。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共培养的DC和CIK(DC-CIK)细胞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因此成为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现就DC-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异质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的强大抗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杀瘤特点.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和CD3AK细胞相比,CIK细胞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在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文中综述了近年来CIK在与树突细胞、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病毒相互作用及在基因转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使用免疫治疗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免疫治疗日益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途径,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结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恶性实体瘤展现了优异疗效。本文就DC细胞以及CIK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它们于临床抗肿瘤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趋于年轻化。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对于早期患者具有疗效,但中晚期效果不佳。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以DC和CIK细胞为研究热点。现就DC—CIK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结合CIK细胞抗肿瘤效应。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与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1)。结论 DC-CIK细胞比CIK细胞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经体外共培养后,探讨其增殖能力和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并对其治疗卵巢肿瘤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通过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别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并共培养,用苔盼蓝染色计算活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乳酸脱氢酶法(LDH)检测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剂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分泌因子水平.在卵巢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提取卵巢癌患者PBMC,诱导DC、CIK,并共培养,将质检合格的DC、CIK细胞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回输入患者体内,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发布的《常见不良反应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判定,评价DC-CIK细胞治疗的近期安全性.结果 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CIK增殖速度明显快于CIK单独培养,DC和CIK成熟分型明显增加,对肿瘤的杀伤能力比CIK单独培养时更强,且随着效靶细胞比的增加,杀伤肿瘤能力逐渐增强;DC-CIK回输早期,患者并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DC-CIK共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成熟分型及协同抗瘤作用均增强;此外,DC-CIK相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IK细胞与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的增殖情况、免疫表型、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及抗肿瘤效应的变化。方法无菌采集新鲜脐血,加入细胞因子分别定向诱导培养成DC、CIK细胞,然后将两种细胞混合,分为CIK-A-DC组(试验组)、DC-CIK组和单纯CIK组(对照组),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状况,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差异,并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及杀伤情况。结果共培养后CIK细胞的增殖倍率增高,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也明显升高。流式检测显示共培养后的CIK细胞对肿瘤凋亡率高,MTT法显示共培养后的CIK细胞杀伤肿瘤的活性增强,且具有抗原特异性。结论树突状细胞可明显增强其相同来源的CI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为肿瘤细胞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DC和CIK细胞,观察经APS(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诱导DC细胞和常规培养的DC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区别,并分为APS诱导组:APS-DCCIK组,即经黄芪多糖诱导的DC与同源CIK共培养组;对照组:DC-CIK+APS组,即常规方法培养的DC与同源CIK共培养加用等量黄芪多糖组(100 mg·L~(-1));空白组:DC-CIK组,即常规方法培养的DC与同源CIK共培养组。(各组DC∶CIK=1∶5)。检测三组靶效比分别为2.5∶1、5∶1、10∶1时对Eca-109细胞的毒性。结果:APS诱导的DC细胞较空白组细胞集落多而且大;APS诱导DC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C∶CIK=1∶5时,APS诱导DC-CI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DC∶CIK=1∶5,效靶比分别为2.5∶1、5∶1、10∶1时,APSDC-CIK组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DC-CIK组和DC-CIK+A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S不仅可增加DC和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还可增强DC-CIK细胞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共同培养,获得DC- CIK细胞.观察DC - 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表型变化及其对乳腺癌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诱导出DCs和CIK细胞,并将其按1∶10的比例共同培养4d获得DC - CIK细胞.检测DC - 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变化及对乳腺癌细胞株SKBR-3的细胞毒活性.结果: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后获得的DC-CIK细胞相对于单纯的CIK细胞具有更强增殖活性及成熟度,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更强杀伤活性.结论: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活性及更强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应用细胞网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进行实体瘤治疗的临床试验在困内外陆续开展。该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明湿优于其他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的强大优势,因而被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临床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中。CIK可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也可与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结合进行综合治疗。本文追踪闰内外的研究进展,对CIK的来源及表型、活化及扩增、抗肿瘤作用机制、CIK的临床应用、新的技术方法、副作埔的处理、疗效评价等诸方面作以简略介绍,对目前治疗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 ℃,5% CO2培养箱培养2 h,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4的比例混合培养3 d,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对Caco-2人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 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细胞更高.结论 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ies and phenotype changes of DC,CIK and DC-CIK,and their cytotoxicity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in co-culture of DC with CIK.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NC) were isolated from healthy adult donors. After incubation of PBMNC for 2 hours,DCs were induced from adherent cells by cytokines and CIKs were generated from non-adherent cells. Mature DCs were harvested after incubation for 9 days,and then were co-cultured with CIK at ratio of 1:4 for 3 days. The cytotoxicity activity against Caco-2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Results DC-CIK cells were able to lyse Caco-2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at low effector to target ratios. This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o-culture with DCs.Conclusions CIK cells have high lytic activity against Caco-2 colorectal cancer cells,which can be enhanced by co-culture with DC. DC-CIK cells are highly effective immune cells.  相似文献   

19.
陆畅畅  续力云  吴丽萍 《浙江医学》2018,40(24):2633-2636,2650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16E7特异性高表达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激活及宫颈癌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V-16E7载体转染DC后其细胞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HPV-16E7负载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CIK细胞的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HPV-16E7负载DC-CIK细胞、阴性对照负载DC-CIK细胞、DC-CIK细胞、单纯CIK细胞中CIK细胞分泌的IL-1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IK细胞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HPV-16E7负载可促使DC成熟,细胞表面标志物CD83、CD86及HLA-DR的表达上调,CD14表达下调。经过HPV-16E7负载DC共培养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均上调,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的水平亦均上调,CIK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宫颈癌Hela细胞杀伤活性。结论HPV-16E7负载DC不仅能激活CIK细胞,还可增强CIK细胞的宫颈癌细胞杀伤效应。这为宫颈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马学斌 《医学综述》2013,19(14):2568-2570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IK)细胞及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DC-CIK)细胞均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受益率、更高的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DC-CIK比单独CIK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提高靶向性和增强杀伤能力。CIK及DC-CIK的免疫细胞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