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胸椎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在胸椎节段应用椎弓根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力学可行性。方法:5副成人新鲜尸体胸椎(T1-8), 分解为40个单一椎体标本,每一标本左右两侧分别使用经椎弓根入路法(n=40)和旁路法(n=40)植入螺钉,并进行螺钉沿椎体矢状轴拔出强度的力学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拔出强度。结果:旁路法植入螺钉后出现两种情况A和B,A:19个椎体(47.5%),为螺钉经横突后沿椎弓根外壁固定至椎体;B:21个椎体(52.5%),为螺钉经椎弓根外侧皮质至椎体。旁路法中A植入螺钉的拔出强度为(827.01±260.00)N,旁路法中B植入螺钉的拔出强度为(954.25±254.00)N。结合A、B两种情况,旁路法中植入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为(890.63±342.00)N,胸椎经椎弓根入路螺钉的拔出强度为(1 001.23±220.00)N,二者比较,旁路法螺钉的平均拔出强度较经椎弓根入路法螺钉的拔出强度降低11.0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椎椎弓根旁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力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下腰椎病变患者48例,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238枚,术后行 CT 扫描评估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结果:238枚螺钉中,230(96.6%)枚准确置入椎弓根,7名患者发现椎弓根植钉不良,共8枚(3.4%),其中轻度不良3枚(≤2mm),中度不良2枚(2.1-4mm),重度不良3枚(>4mm),所有患者中未出现神经、血管、硬膜和重要脏器损伤,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术中三维导航辅助下植钉较传统植钉方法更精准。  相似文献   

3.
用10具成人T_(12)-L_5节段椎骨标本按Roy-camille和Magerl方法钻孔,植入5mm椎弓根螺钉,测量进钉点、进钉方向与推弓根吻合情况,以及螺钉与椎弓根的关系。结果表明,Roy-camille法在腰椎椎弓根穿破量较多,螺钉在椎体内长度较少,不适合于L_(1-5),基本适合于T_(11-12);Ragerl法在胸T_(11-12)。椎弓根穿破量较多,基本适合于L_(1-5).作者建议在T_(11-12)以下关节突中、外1/3垂直延长线与横突水平中位城交点进钉,向前内5°左右进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成人上位、中位胸椎节段(T1~T8)椎弓根形态对螺钉植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体直接测量方法,测量5具新鲜成人尸体胸椎(T1~T8)椎弓根的横径,比较其与临床应用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匹配程度;模拟手术情况,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植入螺钉型号,并于直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肉眼下观察螺钉植入后椎弓根皮质破坏情况。结果:成人胸椎T6~T8节段,椎弓根横径分别为4.53(4.40~4.70)、5.38(5.25~5.60)和5.55(5.50~5.80)mm,均>4.5 mm,可以满足最小直径螺钉植入。T1~T5椎弓根横径分别为4.74(3.85~5.25)、4.47(3.45~5.25)、4.15(3.60~4.65)、3.75(3.10~4.50)和4.25(3.70~4.65)mm。在所有测量胸椎标本中,椎弓根横径<4.5 mm的椎体占标本总体的22.5%。螺钉植入椎弓根后,2个椎体发生椎弓根外侧皮质破坏。结论:成人T3~T4节段椎弓根横径最窄,影响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植入,但在上位及中位胸椎的大部分节段,可以安全植入。  相似文献   

5.
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个体化X线片定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简易有效并体现个体化的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定位方法。方法取5具附带躯干的腰椎脊柱标本(L1~5),摄取X线正位片,以椎弓根投影水平中线和投影外缘交点作为最佳进钉点,测量最佳进钉点距离同椎体横突上缘和椎板外缘的垂直距离。L5椎弓根外缘和椎板边缘投影欠清,定位参照L4椎板外缘,并在L5椎弓根投影内缘旁开10mm。按照常规后路入路暴露相关解剖结构,测量并确定进钉点,模拟打入椎弓根螺钉,随后解剖出每个椎体的椎弓根,观察预设的进钉点位置和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各椎体椎弓根解剖显示预设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选址良好。50枚椎弓根螺钉中,1枚轻微挤裂L1椎弓根内壁,椎弓根内壁骨折,螺钉没有露出;1枚轻微挤裂L1椎弓根外壁,螺钉没有露出;还有1枚轻微穿破L2椎弓根外壁,螺钉露出少许螺纹。整体穿破率为6%,L1椎弓根穿破率为20%。结论参照腰椎正位X线片上椎弓根投影与椎板外缘和横突上缘的关系来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是一种简易有效的个体化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胸腰椎椎体单节段骨折130例,术前对骨折椎椎弓根行CT扫描,观察椎弓根直径、椎弓根完整性、椎弓根骨折部位。根据CT影像将椎弓根骨折分型。术后CT扫描观察螺钉与椎弓根的关系,评价螺钉置钉的准确率。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作为研究组,经正常椎椎弓根置钉为对照组,2组间进行比较。结果130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774枚。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254枚,经正常椎椎弓根置钉520枚。727枚螺钉(93.9%)完全位于椎弓根骨皮质内,47枚螺钉(6.1%)出现偏差。经正常椎椎弓根螺钉发生错误占其置钉数的538%;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发生错误占其置钉数的7.48%。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发生偏差19枚;10枚螺钉偏外(Ⅲ度),6枚螺钉偏下(Ⅱ度),3枚螺钉直径过大导致椎弓根内壁膨胀内移(I度),都未导致临床不良后果。对两组间螺钉错误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的方法:对榷弓根骨折分型有利于进钉的位置确定和指导进钉路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T分析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徒手螺钉置入的精确性。方法:选择1996年6月至2006年12月有完整术后CT资料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82°~142°(96.3°±14.3°),主弯后凸角66.2°±12.4°。术中采用徒手直视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根据轴位CT扫描评价螺钉置入椎弓根的精确性。结果:共置入174枚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密扫157枚螺钉(90.2%)完全在椎弓根皮质骨内,9例17枚螺钉(9.8%)发生错置:11枚螺钉(6.3%)偏外侧,其中9枚穿破皮质≤2 mm,2枚穿破皮质在2~4 mm;6枚螺钉(3.5%)偏内侧,其中3枚穿破皮质≤ 2 mm,3枚穿破皮质在2~4 mm。凸侧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4枚,其中错置6枚,准确率为93.6%,凹侧共置入80枚,其中错置11枚,准确率为86.3%,凹侧与凸侧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未发生神经并发症。结论:应用徒手法行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度较高,但有一定的误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枢椎椎弓根内固定钉道轨迹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GE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完整成人枢椎干燥骨标本15具,在ADW4.2软件上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技术重建和分析图像.在图像工作站中模拟3 mm直径螺钉的经枢椎椎弓根不同方法内固定,观察虚拟螺钉在骨性通道中通行的情况.方法A:进钉点为下关节突根部的中垂线,出至上关节突与齿突交界处.方法B:进钉点为下关节突背侧的头内1/4处,约平行于狭部轴线至上关节突下缘.结果螺钉的轨迹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以及任意3个轴面上得到动态观察.方法A与B两者的钉道长度相近(P>0.05);方法A的上倾角度和内倾角度大于方法B(P值分别为0.0381和0.0001),并有3枚虚拟螺钉穿透横突孔内侧壁,方法B中螺钉均完全在骨性通道中走行,但两者横突孔内侧壁破坏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以动态观察螺钉的轨迹是否完全在骨性结构内通行,可以模拟不同进钉点、不同直径的螺钉以及不同角度,在临床治疗和科研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CT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以保证螺钉的准确植入。方法本组20例病人术前均进行CT扫描,并测量植入螺钉之椎弓根有关数据:椎弓根横径、椎弓根深度,椎弓根在横切面上的外展角,椎弓根的矢状倾斜角。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均根据CT扫描所得数据确定植入的方向、深度,并依此确定螺钉的直径与长度。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植入椎弓根螺钉80枚,最高为T10,最低为S1。术后病人均拍摄植入椎弓根螺钉之区域的脊柱正侧位X光片,结果78枚(97.5%)植入无误,2枚穿破椎弓根上壁,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CT扫描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可以为准确植入椎弓根螺钉、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提供有利的参考,从而保证螺钉安全植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弓根螺钉瞄准器的研制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使用瞄准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8具颈椎标本,经CT平扫测量C3~C7各椎弓根轴线的内偏角度及在关节突上的投射点,X线双斜位片测量椎弓根轴线的头/尾偏角度及在关节突上的投射点.将标本分为两组,用2.8 mm×30 mm的螺钉置入,第1组用手工按定位点及角度直接置入,第2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可三维调节角度并可术中矫正的颈椎椎弓根螺钉瞄准器置入螺钉.结果第1组C3~C7共40枚螺钉,13枚螺钉位于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但未侵犯临近结构,18枚有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第2组C3~C7共40枚螺钉,36枚位于椎弓根内,4枚穿破椎弓根,但未侵犯临近结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过程中使用瞄准器有利于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可进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徒手置钉术的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中上胸椎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对40例需行中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患者,术中应用ball tip技术或徒手置钉技术置入椎弓根钉。椎弓根球形探针包括一个金属球端和一个具有良好弹性的金属柄,金属球端的直径分别有1.5、2.5、3.5mm三种。Ball tip技术要点:按标准椎弓根钉进钉点定位,高速磨钻钻孔去除皮质,将椎弓根球形探针按直径从小到大依次缓慢敲入椎弓根内直至达到椎体前方骨皮质。术后采用CT扫描评价椎弓根钉钉道情况。同样方法评价同期徒手置钉组。【结果】采用Ball tip技术共置入104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98枚。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胸椎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4.6%,16枚(15.4%)螺钉出现置钉不良,其中3枚(2.9%)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6枚(5.8%)穿透椎弓根外侧骨皮质;7枚(6.7%)穿透椎体前壁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65.3%,共有34枚(34.7%)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0枚(10.2%)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16.3%)穿透椎弓根外侧骨皮质;8枚(8.2%)穿透椎体前壁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神经、 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Ball tip置钉技术,可更准确地置入中上胸椎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Zhang WJ  Huang AB  Sun X  Zhang W  Zhao C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85-2788
目的 评价应用漏斗技术置入上胸椎(T1~T5)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并探讨其置钉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涉及上胸椎(T1~T5)且获得随访的病例共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14~ 65岁,平均40.3岁,其中采用漏斗技术置钉的共54例患者(设为A组),采用徒手法置钉的共51例患者(设为B组).记录术中和术后出现的血管、神经、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行CT扫描,评价螺钉的位置,记录所有穿透骨皮质螺钉的数目和距离;比较分析A、B两组间及不同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的不良置钉率.结果 105例患者在上胸椎(T1 ~T5)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02枚,术中13枚椎弓根发生骨折,4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撕裂,所有患者末出现大血管、脊髓及肺部损伤相关并发症.术后CT扫描证实4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不良置钉率11.2%),其中A组不良置钉率为10.14%,组内不同节段间不良置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8,P=0.98);B组不良置钉率为12.31%,组内不同节段间不良置钉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5,P=0.64).两组间比较不良置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7,P=0.49).25枚穿破椎体外侧壁,17枚穿破椎体内侧壁,3枚穿破椎体前壁.59例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37例神经功能得到1~3级改善.结论 在上胸椎采用漏斗技术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于C形臂X光机透视的手术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植入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分别使用基于C形臂X光机透视的手术导航技术及传统C形臂X光机透视定位技术,在4具脊柱尸体标本上植入48枚椎弓根螺钉。并进行CT扫描了解椎弓根位置。测量所有螺钉与椎弓根皮质的距离。按照螺钉偏差情况将螺钉位置分为4级。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A级,破出椎弓根皮质但不超过2mm为B级,破出椎弓根皮质2-4mm为C级,破出椎弓根皮质4mm为D级。结果使用基于C形臂X光机透视的手术导航技术植入的48枚螺钉中,总共有2例螺钉出现偏差。其中1例B级,1例C级。46枚(95.8%)位于椎弓根内,2枚(4.2%)出现偏差,使用传统C形臂X光机透视定位方法植入48枚螺钉,其中有9例破出椎弓根皮质。5例B级,3例C级,1例D级。39枚(81.2%)位于椎弓根内,9枚(18.8%)出现偏差。结论本套导航系统利用普通的C形臂X光机,可以引导椎弓根螺钉准确植入,偏差率很低,并可大大减少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14.
腰椎椎弓根导针轴位透视监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YC  Guo ZQ  Xu W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09-1312
目的通过术中对椎弓根多维透视结果进行比较,探索一种简洁易行的透视角度,减少术中椎弓根钉误置率.方法取8具成年人新鲜L1-5椎骨标本,随机建立偏内、偏外、居中3种模型.分别置入导针和椎弓根钉,依次透视侧位、正位、椎弓根轴位、导针轴位、椎弓根钉轴位.根据导针和椎弓根钉与椎弓根投影的相互位置关系判断导针和椎弓根钉位置.术后CT扫描椎弓根钉道,观察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穿透情况.切除椎板直视观察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正位透视准确率为34%.侧位透视不能判断偏内及偏外错误.椎弓根轴位透视误将4枚居中判为偏内,准确率为95%.导针轴位透视准确率为100%.结论导针轴位透视能准确判断椎弓根钉导针位置,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椎弓根钉松动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银必  尹华 《重庆医学》2011,40(34):3467-3468,3471,3538
目的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颈椎(C3~7)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需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下颈椎疾病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分成3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组(A组)、Abumi组(B组)、管道疏通组(C组),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出院前评估置钉满意率。结果 A组置钉评价为:优54枚,良13枚,差13枚,满意率为83.8%;B组置钉评价为:优56枚,良14枚,差10枚,满意率87.5%;C组置钉评价为:优72枚,良5枚,差3枚,满意率96.3%。C组患者的置钉满意率明显优于A、B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道疏通法在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68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68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Mimics及颈椎模型用于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及Mimics软件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16例成人下颈椎标本行CT扫描收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利用Mimics相关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寻找下颈椎椎弓根最佳轴线并测量椎弓根相关参数,制定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方案。然后将三维重建图像以STL格式导入三维打印机,制作出下颈椎的实体模型,根据个体化置钉角度置入导向针。依照制定的个体化指定参数,并配合实体模型的直观指导,在标本上进行置钉。置钉后标本行CT扫描,判断置入准确性。利用上述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置钉,术后通过CT扫描验证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成功建立了与标本相似度极高的下颈椎三维重建图像和实物模型,通过测量结果设计了每个椎弓根的置钉参数。共在标本上置入148枚椎弓根螺钉,140枚位于椎弓根骨皮质之内,8枚稍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对患者置入10枚椎弓根螺钉,CT示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用Mimics软件对下颈椎进行三维重建,制定个体化置钉参数,同时配合实物模型的直观指导,提供了一种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钉的方法,利用该法能提高置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成形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5只雄性崇明山羊,将全脊柱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颈3~6、胸3~6和腰3~6节段,设计与椎体后部贴合的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型,基于椎体模型直视下徒手将阴模制成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并在其辅助下于目标椎体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术后再次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共制作60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119枚,1枚螺钉因椎弓根发育异常而放弃置钉。CT扫描轴位图像显示114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5枚部分穿破椎弓根壁;失状位图像提示除2枚螺钉突破椎间孔外,余钉位准确。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T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能够精确重建并建立椎体及其对应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模型所设计的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脊柱后路的精确置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钉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5例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导航组),一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法结合术中透视定位植入椎弓根螺钉(常规组).比较两组间的螺钉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的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导航组36例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206枚,其中优169枚(82.0%)、良29枚(14.1%)、差8枚(3.9%),优良率96.1%.有9例患者因故未能行导航.常规组50例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285枚,其中优257枚(90.2%)、良28枚(9.8%),无位置差的螺钉,优良率100.0%.两组螺钉优良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钉道准备时间导航组为(9360±22)s,常规组为(56±8)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与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无明显差异;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其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