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切除26例最大径超过4 cm的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13例,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5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2例,全切率91.7%, 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平均KPS计分88.5.[结论]应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可提高鞍区巨大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适应于肿瘤最大径〉4 cm),正中生长,质地硬,与wills环关系密切,尤其是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穿过肿瘤者.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他病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需减压内固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寰枢前路内固定、寰枢后路内固定或枕颈内固定。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寰枢椎前路固定方法,用于先天性疾患、外伤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在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2003—01/2005-11因陈旧性齿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6~59岁,平均47岁;受伤时间4.5-36个月,平均19个月;Frank分级:C级6例,D级3例,E级3例。方法:对1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4周患者Frank分级。②术后内固定物是否有松动。结果:①术后4周Frank分级:原为C级的6例患者中4例改进为E级.2例改进为D级;原为D级的3例患者均改进为E级;原为E级的患者分级无改变。②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避免了前路减压术后再行后路融合固定手术,避免在搬动、翻身过程中,因寰枢椎极度不稳可能对脊髓造成的致命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口腔内科3种不同的根管填充材料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笔者所在门诊收治的各类牙髓炎、根尖周炎需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共213例,330颗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Vitapex糊剂(A组)、Cortisomol糊剂(B组)以及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C组)进行根管填充,比较3组根管填充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情况及术后1年的治愈率。结果根管治疗1周后,A组疼痛发生率为13.6%,B组为16.4%,C组为28.2%,C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1年后A组治愈率为91.2%,B组为90.0%,C组为79.1%,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等的操作条件下Vitapex糊剂、Cortisomol糊剂比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有更好的疗效,是较为理想的根充材料。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9年3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共342例,其中经诊断并治疗的再发椎体骨折19例.结果 再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率5.6%.平均年龄70.1岁,男女比例7:12,相邻椎体再发率71.4%,非相邻椎体再发率28.6...  相似文献   
6.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的分型方法,为其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70例,均行颅骨正侧位X线片及包含颅底部的颈椎CT和头颈部MRI检查,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统计各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Chiari畸形、枢椎上关节面倾斜及脊髓空洞的例数,测量枕骨斜坡角、齿状突顶点到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和齿状突顶点到枕骨大孔连线的垂直距离,观察脊髓受压情况,记录手术方法。结果:20例为稳定型颅底凹陷症,其中合并Chiari畸形18例(90%),合并脊髓空洞15例(75%);50例为不稳定型,其中合并Chiari畸形2例(4%),寰枕融合46例(92%),枢椎上关节面倾斜37例(74%),脊髓空洞43例(86%)。稳定型枕骨斜坡角为168°±5°,不稳定型为133°±11°,无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枕骨大孔线的垂直距离为0.5±0.3mm,不稳定型为-6.9±2.9mm,有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为-4.8±4.2mm,不稳定型为-5.6±3.7mm,无统计学差异(P>0.05)。20例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2例、后方受压11例、前后方均受压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50例不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44例、前后方均受压6例,均采用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可以将颅底凹陷症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这一分型方法对于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类型颅底凹陷症的解剖学和临床特点,从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最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因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且多合并内科疾病,全身情况较差,所以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一直较高,伤后3个月内患者的死亡率约为16.7%.近年来,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回顾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且获得随访的高龄股骨转子间Jones-Evens分型Ⅲ型骨折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 男性患者,19岁,因“发现右颈部包块2年余,颈部活动受限1年”于2013年6月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包块2年余,逐步增大,未予重视及特殊诊疗,1年前开始出现颈部活动受限,以旋转受限为主,无四肢麻木、疼痛,无踩棉花感、胸腹部束带感,后自觉肢体轻微乏力,持物尚可,无寒战发热、午后盗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瘦、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CT及MRI检查结果考虑“寰枢椎占位并软组织浸润”,予颈胸腰支具固定,后转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在经口咽入路治疗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7~65岁,平均39岁;其中创伤性寰枢椎脱位17例,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8例.均实施经口咽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寰椎采用前路侧块螺钉固定,枢椎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CT扫描观察术后钉道情况,测量螺钉的外倾角、下倾角、螺钉长度等.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寰齿间隙(ADI)评估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共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50枚,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平均出血量94 mL.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外倾角为20°、下倾角为15 °、螺钉长度为28 mm.24例患者术后获得10~25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JOA评分(15.7±1.1)分和末次随访时(16.0±0.7)分较术前(8.9±1.7)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I由术前(8.7±1.5) mm改善为术后(0.8±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7,P<0.05).结论 经口咽入路实施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是可行的,但该技术具有一定风险,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审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