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针的停留时间对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琦  郭良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491-1491,1595
目的:观察注射胰岛素时针的停留时间长短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用诺和灵针剂治疗的80例患者,观察胰岛素注射针停留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针停留时间18s,无药液滞留,而针停留12s与6s时均有药液滞留(P<0.05).结论:针停留时间适当,对人体血糖控制水平、住院天数均产生积极影响 .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2005年8月~2009年5月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各30例,A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采用升华MESME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B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采用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必要时加用长效胰岛素,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天数、减少痛苦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法是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大大减少了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用最短的时间将患者的血糖调到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3.
丁云川 《河北医学》2011,17(9):1213-1214
目的:比较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2周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32例,MSII组48例.分别采用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皮下埋置针头24h持续输入门冬胰岛素.检测患者测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血...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临床需要,顺应医学发展,2009~2011年分别购入两台胰岛素泵现将几年来用于临床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18例,男68例,女50例,年龄45~78岁,平均57.9岁.其中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47例,病程13~30a,平均17.7a.就诊时均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常规治疗组、简称MSⅡ组).胰岛素用法:3餐前皮下注射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长效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理想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方法8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方案: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CSII组)16例,三餐前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针皮下注射(A组)24例,三餐前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针,夜间10时使用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42例。结果三组均可使血糖显著下降(P<0.01),平均达标天数:CSII组:(8.8±3.5)d,A组:(12.6±2.6)d,B组:(13.2±3.8)d;低血糖发生情况:CSII组5例(占31.25%),A组2例(占8.3%),B组15例(占35.7%)。结论CSII组可较快控制血糖,A组低血糖发生机率较低,胰岛素用量最少。  相似文献   

6.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不同,将63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人院时血糖及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33例)皮下注射加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B组(30例)用胰岛素注射泵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患者血糖、β-羟丁酸、尿糖、尿酮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β-羟丁酸经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后均降至正常,但B组较A组治疗时间缩短(P<0.01).尿酮转阴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餐前和睡前(晚上10点)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对照组30例三餐前和睡前(晚上10点)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三餐前及餐后2h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控制所需的时间、低血糖反应、术后感染.结果 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感染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能很快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 R) 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诺和锐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组),另一组以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诺和锐30组降糖快速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诺和灵30R组(P值均<0.05).结论 诺和锐30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同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超短效赖脯胰岛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P>0.05)。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较符合生理需求,血糖控制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组21例,应用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同时配合瑞格列奈三餐前口服;B组为预混胰岛素组20例,应用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血糖,且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根据体重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剂注射.A组采用固定对比剂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和左心室的CT值,以CT值作为对比增强强化程度.结果:各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重庆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空腹血糖数据,了解成人居民空腹血糖水平的分布特点.方法:2009月1月1日~2009年10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纳入20000人,年龄在19-60岁.按年龄分组分为: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和50-59岁组;按性别分组分为: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璎糖尿病的临J术疗效。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2)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牢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3)诺和锐30组胰岛素剂量、体质指数增加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疗效。方法:CSII组与MSII组患者各3O例,病例行配对选取,治疗前的基础状况基本一致,两组均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治疗组血糖达标情况下,术前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术后禁食期(3天)平均血糖,低血糖事件的差异;及术后伤口愈合度,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CSII组控制术前血糖的时间明显缩短,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禁食期(3天)血糖平稳,低血糖事件少;及术后伤口愈合度高,低血糖事件少,血糖平稳。结论:CSII控制高血糖更迅速有效,安全,平稳,更有利于手术的及时实施及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糖尿病(DM)患者胰岛素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强化组40例采用阶梯型训练注射技术的强化宣教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首针注射成功率,技术达标率。一年后胰岛素用药依从率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良好控制率。结果强化组首针注射成功率。技术达标率。一年后胰岛素用药依从率及血糖、HbAlc良好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糖尿病宣教能够提高DM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入胰岛素方法(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MSII)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CSII组18例,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放置于美国Minimed 507型胰岛素泵内或瑞士产H—TRONPLUS V100胰岛素泵内,将胰岛素持续缓慢皮下注射。MSII组16例,采用由中国徐州万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速效胰岛素制剂装入普通注射器中于3餐前0.5h皮下注射。结果 CSII组血糖控制达到理想标准的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P<0.01),CSII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平均拆线时间少于MSII组(P<0.00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5)。结论 CSII疗效好,安全性好,能更快更有效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日与拆线时间。  相似文献   

17.
覃莲 《华夏医学》2002,15(3):297-298
目的 :观察氢化麦角碱 (DHET)治疗脑血管性痴呆 (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6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两组 ,氢化麦角碱治疗组 34例 ,设胞二磷胆碱治疗组 32例对照 ,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C)将上两组各分为三个亚组 :80~ 90分组 ,70~ 79分组 ,70分以下组。结果 :DHET治疗前后 WAIS- RC评分对比 ,80~ 90分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t=7.35,P<0 .0 1 ;70~ 79分组有显著性差异 ,t=2 .60 ,P<0 .0 5;而 70分以下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结论 :DHET对脑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 ,并与痴呆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国新诊断超重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胰岛素抵抗状况(IR)的差别及降血糖药物干预对其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0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糖耐量正常人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测定0、30、60、120 min血糖、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FBG)水平(DMI:FBG<6.9 mmol/L;DM2:6.9 mmol/L≤FBG<8.3 mmol/L;DM3;8.3 mmol/L≤FBG<9.7 mmol/L;DM4:FBG≥9.7 mmol/L)分为4组,每组内以体重指数(BMI)为界分为两个亚组(BMI<24、≥24),比较两亚组IR和IS.93例FBG>8.3 mmol/L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进行干预治疗1~3个月,血糖达标后重复OGTF并计算干预后的IR及IS,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BMI≥24亚组与正常组相比,存在高真胰岛素血症;(2)在每一组糖尿病患者中,BMI≥24亚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更差,但是IS都优于相应的BMI<24亚组;(3)降血糖药物干预后BMI<24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优于BMI≥24组(-4.7±0.9比-5.5 4±1.4,P<0.05),而干预后IS的变化(△I30/△G30)BMI≥24组优于BMI<24组(1.37±0.16比0.50±0.19,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随FBG升高而恶化,这种双重恶化的程度在血糖水平相似的超重肥胖及非肥胖患者明显不同;改善高糖毒性可使超重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显著恢复,而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尿酮体转阴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尿酮体转阴天数分别为(2.90±1.41)、(4.35±1.24)d,胰岛素用量分别为(39.84±11.24)、(53.21±10.45)U/d,达靶血糖时间分别为(6.03±2.13)、(9.32±4.15)d,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0%、20.0%,治疗3个月时HbA1c水平分别为(7.02±1.84)%、(7.84±1.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段血糖值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CSII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较.达靶血糖时间明显缩短,尿酮体转阴时间缩短.并且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与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有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和黎明现象的次数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血糖得到稳定和理想的控制,减少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血糖达标天数减少,是目前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