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参加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108名MSM,随机分为77名服用药物组和31名空白对照组,第12、24、36、48周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MSM在参与PrEP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服用组MSM在参与PrEP的第12、24、36、48周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6)、1(0,6)、1(0,10)、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26)、1.5(0,8)、1(0,12)、1(0,9)、2(0,30);空白对照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21)、1(0,2)、1(0,3)、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9)、1(0,6)、0.5(0,15)、0(0,10)、1(0,10);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MSM在参与PrEP过程中性伴个数及高危性行为次数均没有发生改变(Z=-0.24,P=0.811;Z=0.93,P=0.355),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较性行为方式为“0”的拥有更多的性伴(Z=2.47,P=0.014;Z=2.24,P=0.025);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MSM较没有发生过的拥有较少的性伴和高危性行为(Z=-2.82,P=0.005;Z=-2.28,P=0.023);已婚较离异MSM发生较少的高危性行为次数(Z=-2.34,P=0.019)。结论:本研究中暂未发现PrEP中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MSM拥有较多性伴,是后期随访中的重点管理人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科普。  相似文献   
2.
3.
重型肝炎预后单因素分析与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对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并确定其与预后的相关程度,从而构建出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并检验其效能。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301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病原分型、并发症、既往病史、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借助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这些因素与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程度。利用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各自的相关系数构建重型肝炎预后评分公式,将原始数据代人公式进行评分,验证系统的评估效能。结果年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酸碱失衡、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既往肝硬化基础、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钠等指标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构建的评估系统的评价效能进行研究发现: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于40分组,治疗有效率为76.9%,40~80分组,治疗有效率仅12.5%,80分以上组,治疗均无效,两组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酶原活动度、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后评分系统的构建。本研究构建的重型肝炎预后评估系统能较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艾滋病暴露前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扩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适宜高危人群。方法:采用Topsis法对高危人群的9个指标基于PrEP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层面进行评估。结果:男性性行为者为最佳目标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配偶次之,女性性工作者为较不适宜人群。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选择的评价指标代表性较好,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老年男性血清睾酮值与性交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部就诊(或健康体检)有固定性伴侣的普通老年(≥60岁)男性84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2年随访期内的0、6、12、18、24个月5个时间点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值,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其性交频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643例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TT、FT值与性交频率的相关性。结果 643例研究对象5个时间点TT值分别为(10.55±3.37)、(10.49±3.36)、(10.39±3.36)、(10.27±3.37)、(10.26±3.33)nmol/L,FT值分别为(7.60±2.39)、(7.62±2.34)、(7.48±2.39)、(7.34±2.45)、(7.33±2.40)pg/mL,性交频率分别为(2.7±2.2)、(2.8±2.1)、(2.5±2.0)、(2.3±1.8)、(2.2±1.8)次/月。TT、FT值与性交频率在5个时间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92...  相似文献   
6.
采用 1:1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条件 Logistic回归从女性乳腺癌可疑危险因素中筛选出 10个有关因素 ,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预报模型 ,并对建立女性乳腺癌预报模型的方法学及效果评价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 ,Logistic回归预报模型较其他几种模型预报效果好 ,其回顾性与前瞻性预报正确率分别为 81.16%、70 .97% ,灵敏度分别为 79.65 %、68.75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IV感染高危人群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的依从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法筛选出352名受试者进入研究队列,其中男男性行为者(MSM) 153人、女性性工作者(FSW)36人、HIV感染者固定性伴侣(PAR) 163人,随机决定其每日1次或每周2次服药方式,分别在0、4、8、12、16、20、24、28周进行随访观察,从队列保持和药物漏服两个方面了解PrEP依从性情况.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CM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高危人群PrEP临床试验中有76.70%(270/352)完成了28周的观察期,药物漏服者所占比例在随访期间波动约为35%,总体依从性得分平均(82.12±27.48)分,中位数95.24分.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本次Pr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的因素为月收入水平、试验期间是否有担心和困难、试验期间是否有医疗服务需求、随访管理模式;影响药物漏服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服药方式、试验期间是否有担心和困难、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总体依从性得分的因素为人群类别、性伴侣数、是否有伴随用药、试验期间是否有医疗服务需求、随访管理模式.结论 本次HIV感染高危人群PrEP临床试验的整体依从性高,影响因素多,在后续研究中应特别加强流动性较强的MSM和FSW人群的依从性管理,并继续推广由专人随访的队列管理模式,适当增加随访次数,不同特征个体分类管理,从而确保临床试验的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配偶或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HIV感染者的配偶或固定性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一般资料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资料,以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95位研究对象,其中72.66%的人与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15.70%的人从不使用安全套.经统计分析,民族、是否有小孩、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配偶或固定性伴查出感染HIV的时间和自认为从配偶或固定性伴处感染HIV的可能性是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我国HIV感染者配偶或固定性伴安全套的使用状况仍不甚理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艾滋病的干预工作,并按时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邱蕾  钟晓妮  宋文丰  田考聪 《重庆医学》2012,41(16):1619-1622
目的分析重庆市中青年人高血压前期流行现状并探讨流行相关因素,为开展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2010年体检数据,获得18~59岁中青年人有效样本20 000例,计算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分析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人群相关指标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有效样本20 000例中,高血压前期7 310例,其中,男4 968例,女2 342例。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6.55%。(2)与正常血压组相比,肥胖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HtR)、腰围(WC),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高血压前期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血压正常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WC、WHt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是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年龄、BMI、WC、WHt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是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其中,BMI对男性高血压前期和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影响均达到了最大,优势比(OR)值分别为1.99(95%CI 1.80~2.20)、1.82(95%CI1.58~2.10)。结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前期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同时也要重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