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运用甲状腺细针抽吸(FNA)细胞学检查,对104例甲状腺结节性或弥漫性肿大的患者作了121次活体穿刺,并予临床分析;指出了甲状腺髓样癌、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瘤及其囊性变各自的细胞学特征及鉴别要点;认为此检查经济、简易、安全、损伤小、可  相似文献   
2.
暴发性1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资料患者男,30岁。主因发热3 d,多饮、多尿1 d,于2010-04-13入院。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感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伴上腹阵发性钝痛,放射至左腰部,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我院门诊给予抗炎和降温对症处理(具体不详),上述症状好转。患者于入院1 d前感多饮、多尿,日饮水3000~4000 mL,日尿量3000 mL左右,日尿5~6次,夜尿4~5次,无毛发增多、皮肤紫纹、心悸、手抖、怕热、多汗等症状,于2010-04-13中午无明显诱因突感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人IL-1β抑制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βTC-6)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反应(GSIS)中的作用. 方法 (1)βTC-6细胞分别于含不同浓度(0、1.38、5.5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 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2)βTC-6细胞分别于含不同浓度(0、1.38、5.5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5min,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蛋白中磷酸化ERK1/2及β-actin的水平;(3)βTC-6细胞加入IL-1β(0.15、1.5、15 ng/ml)培养24 h后于含1.38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 min,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浓度;(4)βTG-6细胞加入IL-1β(0.15、1.5、15 ng/ml)培养24 h后于含1.38 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5 min,检测细胞蛋白中磷酸化ERK1/2及β-actin的水平. 结果 (1)βTC-6细胞在1.38 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及ERK1/2磷酸化水平均达到高峰;(2)IL-1β可抑制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ERK1/2磷酸化及胰岛素分泌,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IL-1β抑制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者在糖尿病的治疗及监测中,常常会忽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好就行了。实际上,长期的餐后高血糖会不断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损伤大血管及微血管,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大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生长发育迟缓为青少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并垂体增生的常见临床表现,此报道3例以生长发育迟缓为首诊原因的青少年原发性甲减并垂体增生病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左甲状腺素小剂量起始,短时间内增加到治疗剂量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9年8B至2010年3月入选16家医院284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降糖治疗上加用仅.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1次/d,共10~14d,考察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的总症状评分(TSS)等疗效指标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研究中有15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提前出院而退出研究,故实际共269例患者完成研究。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至少10d后的平均TS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4±2.2)比(6.7±2.6)分,t=25.31,P〈0.01],有效率为73.2%。TSS评分中刺痛、烧灼感、感觉减退和麻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2、16.29、16.82、22.49,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α-硫辛酸的疗效(即TSS评分改善)与患者的疗程满14d、治疗前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血糖降低幅度、治疗前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25、0.602、0.150、0.172,均P〈0.05),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00,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肥胖无关(r=-0.027、-0.083、-0.076、-0.115,均P〉0.05)。99.2%(267/269)的医师和97.8%(263/269)的患者对疗效满意。研究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和皮疹,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βTC-6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βTC-6细胞培养于高糖DMEM培养基,48h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30min,分别于含0、1.38、5.50和11.10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GSIS)。在BTC-6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L-1β(0.15、1.50μg/L)和(或)IFN-γ(10、100U/m1),24h后换用无糖KRBH缓冲液培养30min,在含1.38mmol/L葡萄糖的KRBH缓冲液中孵育60min,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βTC-6细胞在1.38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达高峰,与无葡萄糖刺激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14)对(120±4)mU/L,t=-4.215,P=0.006];5.50、11.10mmol/L葡萄糖刺激时胰岛素分泌较1.38mmol/L葡萄糖刺激时明显下降(均P〈0.05)。与单纯1.38mmol/L葡萄糖刺激组相比,IL-1β(0.15μg/L)组[(85.53±5.06)mU/L对(103.11±0.27)mU/L,t=4.897,P=0.039]、IL-1β(1.50μg/L)组[(62.62±0.64)mU/L对(103.11±0.27)mU/L,t=212.66,P〈0.001]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与IL-1β的剂量呈正相关;与单纯葡萄糖刺激组相比,IFN-γ(100U/m1)组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73.2±1.6)对(105.2±1.8)mU/L,t=19.52,P:0.003];与IL-1β(0.15μg/L)组及IFN-γ(100U/m1)组相比,IL-1β联合IFN-γ组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F=77.38,P〈0.001)。结论IL-1β和IFN-γ对13TC-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且两者间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颈椎病之间的关系. 对象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共4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Ⅰ型糖尿病5例,Ⅱ型糖尿病38例.年龄15~74(平均51.953±14.787)岁,病程1月~15年,平均(4.363±3.172)年.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绝对缺乏引发自发酮症起病是1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而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自发性酮症。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此类患者,这些患者常以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症状,缺乏自身免疫的证据,约占酮症倾向糖尿病(KPD)的一半。在以DK或DKA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其数量同样是最多的。现就我院2001-01~2004:12自发酮症起病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由信息提取器、记录器、探头等组成的血糖监测系统。测试探头由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微电极组成,外观似一细软管,利用注射器埋于皮下,通过与患者细胞问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电信号转化为血糖值,为临床治疗做指导。然而,有学者对17名健康人作出研究,指出:结缔组织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葡萄糖基本相同,而皮下脂肪中葡萄糖浓度低于皮下结缔组织中葡萄糖浓度。据此我们可以想到不同腹壁脂肪厚度.是否会影响CGMS测量值的准确性,从而影响糖尿病治疗的准确性。现以与腹壁脂肪厚度密切相关的体重指数做参考。对此观点行统计学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