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200例,以三个月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EG各参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200例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为14.50%。(2)恶性肿瘤发生VTE时,TEG检测中的MA值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恶性肿瘤发生VTE时,MA值、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7.20mm和1.57mg/L,其敏感度分别是93.10%、89.70%,特异度分别为53.92%、71.53%,准确度分别为65.00%、74.00%,AUC分别为0.767,0.878。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51.46%,准确度为58.00%,AUC为0.891。结论:TEG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VTE发生的筛查指标,对于恶性肿瘤发生VT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文慧  王辰 《中国医刊》2008,43(1):14-15
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中以产生黏液的胰腺癌(尤其是胰体和胰尾部)伴发DVT-PTE的几率最高,其次是胃肠道肿瘤、肺癌和卵巢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少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位死因。癌症患者发生VTE常常提示预后不良,实际上合并VTE的肿瘤患者只有12%生存期能达到1年。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化疗或中心静脉置管等治疗过程中发生VTE的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VTE也可以为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被认为是发生潜在恶性肿瘤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VTE的37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中,29例单纯深静脉血栓,5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3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发生21例(56.76%).37例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肺癌合并VTE患者1年生存率为43.24%,12个月血栓复发率为21.05%.肺癌合并VTE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VTE高发,肺癌合并V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肢体肿胀.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增加病死率,血栓复发率高,抗凝治疗仍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肺腺癌和ⅢB~Ⅳ期肺癌患者要警惕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作为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目前国内关于肿瘤VTE危险因素的阐述尚不系统,故本文基于VTE发生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现状,梳理患者、恶性肿瘤及相关抗肿瘤治疗因素对肿瘤性静脉血栓的影响,集中讨论近5年来VTE各种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为精准防治肿瘤血栓形成、优化血栓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牛哲  李红普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65-1066
目的:观察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在血管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拟行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组和全程血栓防控组,每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接受血管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全程血栓防控组在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VTE发生情况、VTE风险评估结果、D-二聚体水平变化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全程血栓防控组住院期间无VTE发生,常规护理组发生6例VTE,VTE发生率高于全程血栓防控组(P<0.05).全程血栓防控组VTE风险评估结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血栓防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可降低围术期血管外科VET发生及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国强 《海南医学》2007,18(10):148-15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含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据统计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无临床表现的;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的,故静脉血栓疾病是人类"无声的杀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肺癌患者中被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10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血栓组),并选择同时期入院的非VTE肺癌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分情况及危险度分级的构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以及VTE危险度分级与肺癌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血栓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栓组中通过Caprini风险评分量表被评定为极高危和高危的患者比例达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的肺部疾病,含肺炎(1个月内)、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等6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因素是肺癌合并VTE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肺癌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VTE危险度分级为极高危的肺癌患者是VTE发病的高危人群,极高危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发病风险是低危患者的36.573倍。结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肺癌患者VTE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栓栓塞(VTE)具有可变性,但是更易出现在那些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身上,患有胰腺癌且脑部或颈部有肿瘤的患者发生的比例则更高。VTE的风险在患有恶性腺瘤的患者中比患有细胞癌的患者高。有高级病毒肿瘤的患者风险高于低级病毒的患者。免疫调节药物,或者使用泰莫西芬的内分泌治疗均会增加患者的危险。与癌症有关的VTE很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魏克氏三连征",淤血导致血流量的降低,也增加了血栓出现的可能。D-二聚体和P-选择素能够提升VTE的集聚概率。VTE的预防和治疗均依赖于成熟的药物,而且阿司匹林也可以避免动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对于癌症患者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的一般性处理的指南已经开发,可以针对具体的医疗情况选择最理性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住院新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不同血栓风险分层下的临床相关特征,为VTE的分级临床流程管理建设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2018年8月住院后新发生的经下肢血管超声诊断的VTE患者,分析不同血栓初始风险评估分组患者的基本住院信息、血栓形成部位、血栓危险因素、临床检查、临床治疗与预防的特征与差异。结果 纳入669例新发VTE患者,661例(98.80%)行血栓初始风险评估。新发VTE患者的初始风险评估分层中,极高危311例(47.05%)、高危284例(42.96%)、中危59例(8.93%)、低危7例(1.06%)。不同风险分组间血栓形成的肢体(Fisher, P=0.35)及解剖部位(χ2=4.28, P=0.90)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科危险分层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2),其中极高危与高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P=0.03)。不同风险分层的VTE患者,在基本住院信息、危险因素、临床检查、预防与治疗管理流程中的多个环节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VTE风险分层的新发VTE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可作为血栓风险分级指导下VTE临床管理流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石建平  赵梦华 《医学综述》2011,17(24):3724-372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已明确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以上,发生VTE的风险大小根据癌症的类型而有所不同。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可能有数种发病机制,放疗和化疗可增加发生VTE的风险。高龄、衰弱、长程和困难的手术、术后有并发症的肿瘤患者均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OMPASS-CAT模型以及新模型对妇科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61例,根据时间配对1 ∶ 2抽取对照组322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相关VTE的危险因素,构建新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原COMPASS-CAT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分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绝经状态、VTE既往史、输血史、中心静脉导管、化学治疗、血小板计数和D-2聚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处于绝经状态、有输血史、接受化学治疗和D-2聚体≥0.55 μg/mL均为妇科恶性肿瘤相关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新模型的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67.7%,约登指数为0.435。2种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8(95% CI:0.647~0.750)和0.768(95% CI:0.723~0.813),与COMPASS-CAT模型比较,新模型AUC面积增加0.07(P < 0.001)。  结论  构建的新COMPASS-CAT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妇科恶性肿瘤相关VTE形成的风险预测水平较高,提高了识别血栓发生高风险患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收治的34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其中31例发生VTE,314例未发生VTE.比较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标志物水平等,以研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卵巢恶性肿瘤合并VTE组与无VTE组的年龄和手术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CA724、HE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提示手术病理分期是卵巢恶性肿瘤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分期是卵巢恶性肿瘤合并VTE的危险因素,对年龄大以及肿瘤晚期的患者应重点预防和监测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覃业语  杨菁 《海南医学》2016,(8):1308-1310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8%~19%,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癌症患者急症中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住院的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大.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较正常人群血栓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4.1倍和6.5倍[1].此外肿瘤相关的VTE的发生对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经费的支出都会产生严重影响[2],如住院患者VTE发病率增加、抗凝药物的使用、出血并发症、VTE复发风险增高及肿瘤治疗的延迟等.本文就一例膀胱癌患者合并左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从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机制、高危因素、防治、用药监护和患者教育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33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化疗前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栓组病例占同期发病的6.1%,且以深部静脉血栓形成(VTE)为主。血栓性疾病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以血栓事件起病的恶性肿瘤中44.4%已发生远处转移。恶性肿瘤血栓组1年及1年半生存时间较非血栓组短(P〈0.05)。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相比,抗肿瘤治疗前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PT)及D-D(D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有血小板、白细胞和DD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血栓事件,预后差,应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由于静脉内血栓引起静脉阻塞性回流障碍及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常见病,由此引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临床上不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病,严重的VTE是致死性的。非O型血人群比O型血人群的VTE发生率高,即非O型血是VTE的危险因素或者O型血是VTE的保护因素。非O型血人群血浆中高浓度的Ⅷ因子(FⅧ)、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可能与其VTE的易感性有关。由于ABO血型的检测相对简单,将ABO血型纳入VTE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中,对于血栓干预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张杰  郭媛  王晓东 《吉林医学》2010,31(28):4999-5000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规范性诊治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0例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VTE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危险因素、诊治与预后等的关系。结果:深静脉血栓(DVT)26例(87%),肺血栓栓塞症(PTE)4例(13%)。治愈及好转27例(90%),死亡3例(10%)。结论:TE发病率男>女,DVT占很大比例(87%);老年好发,主要基础疾病多见于血栓性静脉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等;加强VTE患者的管理,提高外科医师对PTE的认识及DVT的正确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预防性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2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脊柱手术的患者共87例,其中VTE高危者52例、VTE低危者35例. VTE低危组患者术后未予药物预防血栓治疗. VTE高危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26例)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40 mg/次,皮下注射,1次/d,至下地活动后2 d停用 (共用药3~20 d,平均7 d);第2组(26例)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利伐沙班(拜瑞妥)抗凝治疗,10 mg/次,口服,1次/d,至下地活动后2 d停用 (共用药3~21 d,平均7 d),观察第1、2组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及切口引流量、消化道等粘膜出血情况、硬膜外和伤口血肿情况、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结果 第1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为3.8%(1/26),第2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为7.6%(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粘膜出血、硬膜外及切口血肿,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脊柱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利伐沙班或低分子量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心衰治疗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VTE发生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CHF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同时伴有房颤、高脂血症、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存在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易发生肺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VTE是CHF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衰症状的加重甚至猝死。CHF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尚无确切统计数字,国外多项研究报道的发病率自0.9%至39%不等,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数据。多项尸检研究亦证实28%~48%的CHF患者生前发生过肺栓塞。CHF患者发…  相似文献   

20.
<正>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病率的增加,PTS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而受到关注。据估计每年有0.7‰~2‰的VTE发生,近1/3的患者为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