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和D-二聚体等指标结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探讨TEG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辽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二天进行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和血常规的检测。根据术后30 d内下肢静脉彩超的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未形成组,并收集30名同时期健康人做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值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结果经下肢静脉彩超判定有1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组、血栓未形成组和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EG MA值曲线下面积为0.92 (95%置信区间0.85~0.98, P=0.000) 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5 (95%置信区间为0.76~0.95, P=0.000)。结论血栓弹力图的MA值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微小RNA-483-3p(miR-483-3p)联合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DVT患者30例为血栓组,选取同期住院非DVT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483-3p表达量及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统计分析miR-483-3p和血浆D-二聚体分别对DVT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以及两者联合对DVT诊断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单个核细胞miR-483-3p表达和血浆D-二聚体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DV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示,miR-483-3p联合D-二聚体诊断DVT敏感度为96.63%、特异度为90.00%,AUC为0.9382.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483-3p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应用D-二聚体联合血栓弹力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7 d超声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深静脉血栓组(18例)以及非深静脉血栓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指标.结果 联合检测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D-二聚体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NSCLC合并VTE患者117例,并与同期NSCLC非VTE患者386例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肺癌抗原(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D-二聚体进行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和D-二聚体对VTE的诊断价值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NSCLC合并VTE患者的CA125、CYFRA21-1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125、D-二聚体升高是VTE的危险因素,CA125、CYFRA21-1、D-二聚体对NSCLC合并VTE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07、0.561和0.728(P<0.05)。CA125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67.5%,特异性为63.7%,截断值为38.72;CYFRA21-1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34.2%,特异性为80.1%,截断值为12.54;D-二聚体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78.3%,截断值为1.56。CA125联合D-二聚体预测AUC为0.773,敏感度为64.1%,特异性为81.3%。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联合D-二聚体可以提高NSCLC患者VTE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患者20例为发生DVT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90例为未发生DVT组,选取同期至本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发生DVT组与未发生DVT组、对照组术后3 d、术后7 d D-二聚体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DVT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7 d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DVT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7 d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检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4.44%、100.00%、92.73%。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ACS患者为对观察组,以同期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分析其诊断ACS的价值。结果观察组K值低于对照组,Angle角、MA值、CI值高于对照组(P<0.05)。K值诊断ACS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比为0.816(9%CI:0.747~0.873)、86.25%、66.25%、2.25 min;Angle诊断ACS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34(95%CI:0.767~0.888)、75.00%、80.00%、60.72°;MA值诊断ACS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23(95%CI:0.755~0.879)、90.00%、60.00%、56.17 mm;CI值诊断ACS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44(95%CI:0.778~0.896)、87.50%、72.50%、1.18。R、Angle、MA、CI联合诊断ACS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71(95%CI:0.931~0.991)、89.34%、93.48%。K值、Angle、MA值、CI诊断ACS的AUC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诊断ACS的AUC高于四项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ACS患者凝血功能存在亢进,TEG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ACS。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入院后行肺部CTA检查,根据肺栓塞的发生分为实验组(肺栓塞组)和对照组(无肺栓塞组)。并采集静脉血以及桡动脉血,分别进行TEG以及血气监测,评估两组患者TEG、PaO2及PaCO2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处于高凝状态,有39例患者发生肺栓塞。两组TEG指标(R值、K值、CI、MA)及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TEG指标(R值、K值、CI、MA)以及PaO2敏感性分别为70.6%、37.0%、62.7%、90.2%和88.2%,特异度分别为89.7%、90.9%、28.2%、71.8%和48.7%。结论 采用TEG联合血气分析动态监测DVT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且有效评估肺栓塞的发生率,是临床监测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一项重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D-D)及CRP检测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肺血栓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肺栓塞(PE)患者(DVT+PE组)和91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VT组)的超声血栓特征,结合血浆D-二聚体及CRP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ROC曲线检验三者联合诊断DVT合并PE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栓性质(急性、慢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1,P<0.001),两组D-二聚体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4,P<0.05),两组CRP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50,P=0.009)。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分别以D-二聚体=1205.0ng/ml、CRP=83.55mg/L为诊断DVT合并PE最佳临界值时,敏感性分别为89.9%和60.0%,特异性分别为37.0%和75.3%,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683和0.679。以D-二聚体=1085.5ng/ml、CRP=51.035mg/L作为血栓急性、慢性最佳临界值时,敏感性分别为78.0%和63.4%,特异性分别为60.5%和84.0%,AUC分别为0.738和0.801。结论联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及CRP检测可提高诊断DVT并发PE的敏感性,可作为肺栓塞高危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估测D-二聚体诊断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界值,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2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并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71例)和非血栓组(291例),记录两组D-二聚体含量,并应用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631,D-二聚体用于诊断下肢DVT最佳临界值为287 mg/L (敏感度为76.1 %,特异度为52.6 %,阳性似然比为1.61).结论 D-二聚体对创伤后急性下肢DVT诊断准确性偏低,287 mg/L作为诊断创伤后急性下肢DVT的临界值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贺扬欣  张萌  崔颖  马峰  岳彦伟  王宝燕 《西部医学》2024,36(1):91-96+102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与传统凝血指标在预测脑卒中血栓栓塞症的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0月—2022年3月在我院输血科进行TEG检测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做TEG和抽血检查传统指标,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分为单纯脑卒中组97例,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组81例;合并VTE组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预后不良组22例。采用TEG分析仪检测TEG相关指标变化。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传统凝血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传统凝血指标与TEG指标的关系;ROC曲线分析传统凝血指标与TEG指标对脑卒中合并VTE的预测价值。结果 合并VTE组患者R、K值均明显低于单纯脑卒中组,MA、CI值、Angle角均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VTE组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APTT、TT、PT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水平与R、K值呈负相关,与MA、CI值、Angle角呈正相关(均P<0.05);APTT与R、K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MA、CI值、Angle角呈负相关(均P<0.05),TT与R、K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MA、CI值、Angle角呈负相关(均P<0.05);PT与R、K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CI值、Angle角呈负相关(均P<0.05)。TEG各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脑卒中合并VTE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传统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TEG各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脑卒中合并VTE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传统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61,TEG对于脑卒中合并VT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略高。结论 传统凝血指标与TEG指标对预测脑卒中血栓性栓塞具有一定价值,及时识别脑卒中患者血凝状态的异常,评价患者预后,但TEG略有优势,临床需相互结合,有利于早期预测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取自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100例,其中脑梗塞45例,腔隙性脑梗塞23例,脑供血不足32例。对照组采用健康体检者50名。分别进行SOD,TEG和常规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 ICD组SOD值明显减少,TEG中R值和K值明显缩短。Angel角、MA值、CI值增高,Fbg、D-D值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OD与K值呈正相关(P0.05),与Angel角、MA值、CI值、Fbg、D-D呈负相关(P0.05)。结论 ICD患者SOD与TEG指标及Fbg和D-D有较强的相关性,SOD可以作为ICD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筛选试验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D二聚体水平(D-D)和脑利钠肽(BNP)对心源性血栓型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TOAST分型方法对15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心源性血栓型(CE)3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和小血管闭塞型(SAO)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D-D和BNP含量测定.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各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评估D-D、BNP和两者联合对CE的诊断价值.结果 CE组D-D和BNP水平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以D-D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760(P =0.004),诊断灵敏度为64.29%,特异度为82.93%.以BNP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861 (P <0.001),诊断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75.44%.联合D-D和BNP水平来预测CE,其曲线下面积为0.901 (P <0.001).结论 联合检测D-D和BNP对CE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 验证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28例为VTE组,以同期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相匹配的恶性肿瘤未合并VTE的患者25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比较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并尝试构建一种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来指导肿瘤患者的血栓预防。   结果  (1) D-二聚体>0.55 mg/L、中心静脉导管、心血管危险因素是肿瘤发生VTE的高风险因素(均P < 0.05)。(2)COMPASS-CAT评分≥7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OMPASS-CAT评分为高风险患者发生VTE的几率是低风险患者的4.051倍。Khorana评分≥3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ASS-CAT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Khorana评分(AUC:0.670 vs. 0.583,P < 0.05)。(3)在COMPASS-CAT评分的基础上纳入D-二聚体>3.83 mg/L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其AUC为0.879,与COMPASS-CAT评分相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增加了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COMPASS-CAT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而Khorana评分预测价值有限。将COMPASS-CAT评分和D-二聚体>3.83 mg/L联合构建新预测模型可提高肿瘤相关VTE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及炎性因子检测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对象,以同期7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分析三者诊断慢性荨麻疹的价值。结果观察组D-D、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D诊断慢性荨麻疹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22(95%CI:0.749~0.882)、98.57%、70.00%、0.44 mg/L;TNF-α诊断慢性荨麻疹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03(95%CI:0.728~0.866)、90.00%、67.14%、10.76 ng/L;IL-6诊断慢性荨麻疹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17(95%CI:0.743~0.877)、74.29%、78.57%、10.65 pg/mL;D-D、TNF-α、IL-6联合检测诊断慢性荨麻疹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截断点、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960(95%CI:0.913~0.986)、87.14%、92.86%、0.58。结论D-D、TNF-α、IL-6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水平升高,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慢性荨麻疹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D-二聚体(D-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对NSCL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NSCLC患者200例(NSCLC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198例(肺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者196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静脉血血清中SCC-Ag、CEA、CYERA21-1和D-D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肿瘤标志物、D-D水平以及联合指标在NSCL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NSCLC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肺腺癌患者CEA水平高于肺鳞癌患者(P=0.005),肺鳞癌患者SCC-Ag和CYFRA21-1水平高于肺腺癌患者(P=0.008,P=0.004);Ⅲ-Ⅳ期NSCLC患者CEA、CYFRA21-1和D-D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P<0.05)。ROC曲线,单项检测中,SCC-Ag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8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2%和64.21%,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优于各单项指标(AUC=0.93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6%和88.42%。结论:肿瘤标志物SCC-Ag、CEA、CYFRA21-1和D-D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NSCLC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对NSCLC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对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出血与否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17)和未出血组(n=183)。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并分析其余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未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T预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61(95%CI:0.805~0.905)、83.33%、99.45%。PLT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38(95%CI:0.779~0.886)、77.78%、83.06%;Fbg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29(95%CI:0.770~0.879)、83.33%、81.42%;D-D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05(95%CI:0.743~0.857)、77.78%、78.69%。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与PT、PLT、Fbg、D-D等存在联系,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术后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扫描弥散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DWI)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中的评估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指标(CCTs)联合检测对创伤严重程度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观察组)多发创伤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入院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坎帕拉创伤评分(kampala trauma score,KTS)进行伤情初步分级测评,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症组、中症组和重症组,于伤后10 h内对4组行CCTs和TEG检查,并对检查指标的差异性进行评估,以精确诊断患者凝血功能和创伤严重程度。结果 TEG检验各指标[R值、K值、α角和MA值]比较,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中症组和重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中症组仅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与对照组CCTs检验各指标[PT、APTT、TT、FIB和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中症组和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中症组间,随着患者创伤严重程度提升,PT、FIB和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CCTs在多发创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区别判断方面均有显著特异性,联合检测TEG和CCTs可全面诊断创伤多发患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