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引发腰腿痛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腰椎椎间孔处狭窄的患者30例,均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的比较所有患者术中即感觉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13±1.21)分减少至(2.81±1.49)分,JOA评分由术前(10.77±4.21)分升高至(26.30±3.55)分.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处狭窄,有安全性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虽然经前路椎体融合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超过50年,但至今对其技术的标准化仍然存在争议.单独使用椎间融合器最主要的缺点是即时稳定性欠佳和融合器下沉;椎间融合器配合前路钛板最主要的缺点是术后钛板区域吞咽困难及手术间盘周围异位骨化.目的:对比新的内置物Zero-P和传统椎间融合器加钛板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射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Zero-P组患者25例共31个节段,传统组(传统椎间融合器+锁定钛板)患者31例共40个节段,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手术节段位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吞咽困难发生率、Cobb C角、Cobb S角、椎体高度、椎体稳定性及异位骨化程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内固定后24个月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内固前(P<0.05),内固定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Zero-P有1例内固定后早期发生吞咽困难,24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传统组2例内固定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闲难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Cobb C角及手术节段椎体高度在内固前与内固定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obb S角Zero-P组患者在内固前至内固定后(即手术过程时间)呈明显增加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内固定后第1次复查时;而传统组内固前至内固定后6周时Cobb S角呈缓慢增加趋势,内固定后6周左右Cobb S角达到最大值.Zero-P组融合节段均获得牢固骨性融合,而传统组31例患者中有30例均牢固骨性融合,稳定率达到97%.内固定后24个月随访发现,Zero-P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5%,传统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4%,Zero-P组内固定后24个月时的异位骨化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提示与传统钉板系统相比,Zero-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伴有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有严重脊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62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是否使用MP分为MP治疗组和对照组。MP治疗组38例,术中操作达椎前或后路达椎板时静脉给予MP30mg/kg,15min滴完;45min后给予5.4mg/kg/h维持23h,术后第1~3天均按80mg/次静脉滴注,每天2次;术后第4天停用。对照组24例,施行同样减压术,于手术当时开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DXM)治疗,10mg/次,每天1次,应用3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MP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6.9±2.3分和7.5±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P治疗组JOA评分为11.9±3.2分,改善率为49.5%;对照组为9.1±2.1分,改善率为1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溃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中4例出现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1例完全恢复,2例肢体仍有麻痛感,1例肌力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围手术期大剂量使用MP在伴有严重脊髓压迫的颈椎病患者的减压治疗中具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有效地预防由于手术所造成的神经刺激症状,相关并发症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_(4-5)、腰_(5~)骶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约10%-20%需手术治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我们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发现,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很快缓解,但受累神经根分布区麻木、拇趾背伸和跖屈肌力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和自体髂骨重建椎体在脊柱疾病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自体髂骨重建椎体,脊柱疾病"为中文关键词;"the bioactive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spine diease"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69-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人工椎体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3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临床验证选择: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椎板、椎体缺损患者36例,按患者选用的置换物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对照组使用自体髂骨重建椎体.比较2组术后3 d,1,2周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性指标.术后1,2周检测肝功能、肾功能.术后0,1,3,6个月复查X射线片,术后8,16周复查CT.结果与结论:人工椎体可分为2种: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其中后者目前研制的有聚醚烷生物玻璃复合物、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混合材料和磁性生物陶瓷人工椎体3种.临床验证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渗液,发热,皮疹等免疫排斥反应,切口Ⅰ期愈合.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性指标和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8周CT显示两组骨传导性能、成骨性差异均无显著件意义.6个月复查X射线片,人工椎体、椎板、周围骨质未见吸收征.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治疗脊柱疾病中应用安全有效,其短期疗效与自体髂骨重建椎体相似.  相似文献   
6.
吴彦生  苏敦鹏 《河北医药》2012,34(18):2778-2779
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逐渐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增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恢复伤前髋关节功能,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用自制导针微创Gamma钉治疗后,效果佳,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老年人易耐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是治疗屈曲压缩型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目的:观察腰椎后路双切口内固定置入恢复胸腰椎骨折后的伤锥高度及临床效果。方法:经X射线及胸腰椎MRI确诊的屈曲压缩型胸腰椎骨折患者34例,均采用腰椎后路双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平均随访8.9个月,在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疼痛疗效中,34例患者,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缓解1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P<0.01),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升高(P<0.01),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降低(P<0.01)。结果证实,腰椎后路双切口内固定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疼痛减轻方面确切有效,是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住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从1986年1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患者31例.另选50位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正常青少年女性作为对照.两组人群均行屈膝20度的髌股关了节CT扫描,并在CT扫描片上测量外侧髌股角、髁间沟角、和谐角;比较两组CT扫描结果.结果屈膝20度的髌股关节CT扫描上,两组股骨髁间沟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7,P>0.05);两组外侧髌股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78,P<0.05);两组和谐角的平均值比较,差并有显著性意义(t=30.62,P<0.05).结论1.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病因与先天解剖因素有关;2.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髌骨周围力线短时间失衡所致;3.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有其明显的临床特点;4.屈膝20度的髌股关节CT扫描是诊断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岩  吴彦生  郭梅香 《新医学》2009,40(8):533-535
目的:探讨椎管盘黄间隙扩容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盘黄间隙扩容术治疗75例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于存在腰椎不稳的病例,同时行后路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于术后1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5例中,5例术中硬膜破裂,予及时处理,顺利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术程顺利。疗效:优47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1例术后3个月腰痛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症状消失:切口感染5例,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损伤3例(其中1例椎间隙感染),术后血肿2例,均给予相应处理后逐渐好转。术后6例有一过性股外侧疼痛,感觉减退,1周后均自行消失。术后1个月内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予相应处理好转。其余患者无合并手术并发症,情况稳定。结论:椎管盘黄间隙扩容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直剪切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垂直剪切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在纵向水平牵引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其中骨盆前后部同时固定12例,单纯骨盆后部固定12例,单纯骨盆前部固定18例,3例未做内固定。结果:随访13-96个月,平均31.6个月,无一例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并发症。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一般3例,差16例。结论:对于垂直剪切骨盆骨折病人,应根据骨盆前后环不同的骨折类型及手术时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伴有神经症状者采用单顿骨盆前部固定安全可靠。术前牵引治疗是手术顺利复位和避免神经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