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氢气呼气试验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氢气呼气试验检测乳糖吸收不良,蔗糖吸收不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胃排空障碍及小肠传递时间。方法采用不同底物试餐测定空腹和试餐后呼气氢浓度动态变化,判断消化道功能状态。结果95例成人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47.4%,其中18-35岁、35-60岁分别为40.4%、57.9%,(P>0.05);34例3-7岁儿童乳糖吸收不良发生率67.6%,成人组与儿童组比较(P<0.05)。68例成人蔗糖吸收不良发生率8.82%,其中18-35岁、35-60岁分别为8.51%、9.52%,(P>0.05)。59例成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检出率为18.6%,对11阳性者经抗生素治疗,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110例成人胃排空障碍检出率14.5%,对16例阳性者经吗叮啉治疗,空腹呼气氢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34例成人平均小肠传递时间为106.76±22.39min,其中18-29岁、29-60岁分别为100.50±21.27min、115.70±21.56min(P=0.05)。结论消化道碳水化合物酶活性、细菌的定植状态、胃排空能力、肠蠕动能力均与呼气氢浓度有关。乳糖酶活性儿童低于成人。呼气氢试验简单,无创,安全,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一种无损性、准确的氢气呼吸试验(HBT),对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进行了某些肠道功能的对照观察(包括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传递时间以及乳糖耐受情况)。方法一、对象: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30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产HTB-I型氢气微分析仪,以25g乳糖为基质,对32例胆囊切除后患者作氢气呼吸试验,测定其乳糖吸收功能及小肠传递时间。结果乳糖吸收不良占78.12%、乳糖不耐受37.5%、小肠传递过速者31.25%。提示胆囊切除后患者乳糖吸收不良及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健康人群相似,说明不存在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但小肠传递时间过速的发生率较高,可以是胆囊切除后形成PCS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使用CM型氢气微分析仪,对37例肝硬化腹水及3例血吸虫性肝病伴腹水作氢气呼吸法葡萄糖试验,并与30例正常成人的检测结果进行列照,目的是测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结果9例阳性,发生率为22.5%。经使用抗生素后转阴。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机理。及时诊断及治疗,不仅可增强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能防止可能由肠道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采用CM型氢气微分析仪,对46例溃疡病人在服用甲氰咪呱过程中进行葡萄糖呼吸试验,发现6例肺泡呼出气含氢量>20ppm,即呼吸试验阳性。服用抗生素后复查葡萄糖呼吸试验均转阴性,提示6例阳性病人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为13.05%。扼要介绍葡萄糖呼吸试验的原理、溃疡病人服用甲氰咪呱后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乳果糖呼氢试验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9 例肠易激综合征(IBS) 患者和10 例对照者进行乳果糖呼氢试验(LHBT) ,测定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阳性率,对LHBT 阳性者用西沙必利治疗7 d 并进行比较。结果:IBS腹泻型及便秘型患者的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5) ,2 型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阳性率无差别( P> 0 .05) ,2 型治疗后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明显改善( P< 0 .05) ,临床症状好转。提示:小肠动力紊乱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并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LHBT 可为IBS的病因探索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做出一般性结论.结果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病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关系密切.结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刘运祥  贝濂 《医学综述》1997,3(9):418-419
<正>氢呼气试验(hydrogen breath test,HBT)自1968年calloway等人首先应用诊断乳糖吸收不良症,因其具有简便、迅速、准确及无创伤等优点,故国外已广泛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我国近10年来已应用于乳糖吸收不良症、小肠传递时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胃泌酸功能测定等方面的研究。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切除病人常伴有餐后腹胀、腹鸣及腹泻,严重者以至出现营养不良或消瘦。为了探索胃切除术后腹胀腹鸣及腹泻与乳糖酶缺乏的状况、胃肠运动功能的障碍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我们用 H_2呼吸试验对26例胃切除病人作了乳糖耐量试验、小肠传递时间的测定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测。并就所得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研究中。多种临床研究证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为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方向。虽然还不能从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理论研究中得到证实,但临床研究证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并且有部分研究证明应用抗生素及益生菌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除此之外,中药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靖娟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9,15(12):1865-1867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功能和、自发性腹膜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01~ 2017-10 期间我院收治的106 例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此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人员106
例。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进行检测; 并检测受试者肝功能,包括总胆汁
酸( TBA) 、白蛋白( ALB) 、血清胆固醇( CHO) ; 根据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诊断。通过ROC
曲线曲线下面积分析肝硬化病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功能、自发性腹膜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检出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63 例( 59.43%) ,对照组仅检出2 例( 1.89%) ; 研究组检出自发性腹膜炎43 例( 40.57%) ,对
照组未检出自发性腹膜炎; 研究组平均TBA 为10.6±1.8μmol /L,平均ALB 为34.6±3.9g /L,平均CHO 为1.9±1.6
mmol /L。研究组小肠过度生长阳性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膜炎阳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对照组过度生长阳性
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膜炎阳性均呈无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病人小肠过度生长阳性与肝功能减低、自发性腹
膜炎阳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MEDLINE/PubMed、OVI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按标准纳入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8项病例对照研究共1369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会增加发生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的风险(阳性率31.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7,95% CI:1.68~5.24,P<0.01);不同亚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比较,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细菌过度增长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和36.19%,对照组阳性率为10.6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比较,亚洲地区组(阳性率35.00%)和欧美地区组(阳性率26.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诊断方法组比较,GBT组与对照组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19,95% CI:2.93~9.20,P<0.01),而LBT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与地域差异及肠易激综合征的亚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患有腹泻的婴幼儿50例,采用大便还原糖试验进行病状分析。结果:3岁以下腹泻患者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为62.2%,轮状病毒肠炎组的乳糖不耐受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1岁内的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各组间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的感染是引起乳糖不耐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腹泻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关系的探讨,指导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417例乳糖不耐受婴幼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母乳喂养组148例,奶粉喂养组126例,混合喂养组143例,比较分析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结果: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母乳喂养组中,母乳喂养时间小于4个月和不小于4个月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与喂养方式具有相关性有关,且母乳喂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也与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00例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糖不耐受 (Lactoseintolerance ,LI)在儿童腹泻病中的发病情况。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随机选择腹泻病患儿 2 0 0例 ,全部均采用徐州医学院推荐的醋酸铅氢氧化铵法检测粪乳糖 ,另以 5 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2 0 0例腹泻患儿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 5 5 5 % ,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3岁以上无 1例乳糖不耐受症 ,对照组无 1例乳糖不耐受症。结论 乳糖不耐受症是腹泻病的病因之一 ,及早检测粪乳糖可帮助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呼气氢含量测定(BHT)的方法,检测了56名汉族成人对50克乳糖的耐受情况,并用经典的乳糖耐量试验作对照,其中11人作了粪便细菌产氢试验,发现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率为100%;BHT的诊断率为96. 4%。结果表明,BHT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乳糖吸收不良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同时对 BHT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刁磊  洪汝涛  韩玮  胡静  陈熙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47-1350
  目的  通过对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小肠成像(CTE)与双气囊小肠镜(DBE)在疑似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54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CTE及DBE对疑似小肠出血诊断的阳性结果及并发症发生例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CTE及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CTE及DBE对疑似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结果  54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CTE及DBE检查,2种检查方式成功率均为100%,病灶主要包括憩室、溃疡、血管扩张性病变、肿瘤及克罗恩病。CTE对病灶诊断率为53.7%(29/54),DBE对病灶诊断率为79.6%(43/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7,P<0.01)。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行CTE检查未出现并发症,54例行DBE检查患者仅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E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E对溃疡及血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率不高,但对憩室、肿瘤性病变及克罗恩病敏感性较高,临床工作中应结合CTE及DBE检查结果,以免造成疾病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泻新生儿对乳糖的耐受状况.方法 采用半乳糖氧化酶方法对135例腹泻新生儿和157例健康儿童进行尿半乳糖检测.结果实验组135例腹泻新生儿尿半乳糖试验乳糖不耐受为56例,占41.48%.对照组157例健康儿童乳糖不耐受仅1例,占0.63%.结论乳糖不耐受是引起新生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尿半乳糖试验能快速准确的进行检测,并对乳糖不耐受者进行调整和改善其喂养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豚鼠测定禁食时间不同和不同部位小肠对葡萄糖、乳糖、甘氨酸,亮氨酸吸收的诱发电位最大值(PDmax)及最大半饱和浓度(CK)。结果表明:空肠,回肠对葡萄糖,乳糖的吸收一致,对氨基酸的吸收,回肠的功能高于空肠,诱发电位均值与小肠吸收功能一致。提示,测定诱发电位可以定性定量地观察小肠对糖类及氨基酸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