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微创伤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左听诊三角小切口胸膜外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对9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其中行微创伤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46例,并与常规PDA结扎术相比较。结果微创伤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在诸多方面优于常规术式。结论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3.
经胸膜外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惠铭  俞承忠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2):119-119,123
目的 探索经胸膜外微创小切口在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经第四肋间胸膜外行PDA结扎术.结果 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大出血、气胸和导管再通、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胸膜外微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此切口具有损伤小、切口美观、并发症少和术后痛苦小、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开辟动脉导管结扎术的微创伤途径。方法对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病人实施经听三角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并与胸膜内PDA结扎术20例相对照比较。结果微创伤胸膜外PDA结扎术在诸多方面优于胸内术式。结论除2次手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及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外,均可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经左胸内PDA结扎术138例,经胸膜外PDA结扎术29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2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21例,PDA切断缝合术3例.结果:左胸内PDA结扎术后再通4例,胸膜外PDA结扎术后无再通病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后死亡2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后死亡1例,PDA切断缝合术后死亡1例.结论:15岁以下的病人可采用胸膜外导管结扎法,此法不进入胸膜腔,对肺干扰少,肺部并发症少;不置引流管,减轻病人痛苦.自体氧合沮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较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有操作简单,避免了低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在术中明确房室瓣成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牛波  武猛 《黑龙江医学》2001,25(9):650-650
目的 研究开辟动脉导管结扎术的微创伤途径。方法 对 38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病人实施经听三角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并与常规PDA结扎术相对照比较。结果 微创伤胸膜外PDA结扎术在诸多方面优于常规术式。结论 除 2次手术及严重肺动脉高压病人外 ,均可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经左胸内PDA结扎术138例,经胸膜外PDA结扎术29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2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21例,PDA切断缝合术3例。结果:左胸内PDA结扎术后再通4例,胸膜外PDA结扎术后无再通病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后死亡2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后死亡1例,PDA切断缝合术后死亡1例。结论:15岁以下的病人可采用胸膜外导管结扎法,此法不进入胸膜腔,对肺干扰少,肺部并发症少,不置引流管,减轻病人痛苦。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较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有操作简单,避免了低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在术中明确房室瓣成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封堵术、开胸结扎术、胸腔镜手术、体外循环手术等.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08例患者采用腋窝小切口施行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实施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探讨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从而提供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手术采用传统常规右侧卧位,胸壁选取适宜胸腔镜插入与操作切口,胸腔镜下分离PDA周围组织结构后,选取尼龙夹夹闭未闭合的动脉导管,术毕安置胸腔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及复查时行心脏彩超检查以确定效果。结果:胸腔镜下PDA尼龙夹夹闭术平均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心脏杂音消失,心脏彩超提示未闭PDA血流信号消失。结论:胸腔镜下PDA尼龙夹夹闭术较传统开胸PDA结扎术、胸腔镜PDA钛夹钳闭术、介入封堵术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施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29例,对该术式的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适应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29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胸者,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导管残余分流、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6 d。随访2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结论]VATS胸膜外治疗PDA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对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堵闭器与开胸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32例PDA患儿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堵闭器封堵PDA,术后30分钟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分别行彩色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随访观察;与行开胸结扎术的24例PDA患儿做比较.结果 介入组与开胸组治疗成功率均达100%.结论 介入组痛苦更少,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1985年6月以来采用国内外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新手术方法的优点,开展了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导管结扎术14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neriosus,PDA)结扎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施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29例,对该术式的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适应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29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胸者,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导管残余分流、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6d。随访2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结论】VATs胸膜外治疗PDA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对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PDA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本组单纯性PDA双重结扎术58例,双重结扎+贯穿缝扎11例,荷包缝扎10例.PDA切断缝合术6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PDA缝扎术9例.PDA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行Ⅰ期手术11例.结果 本组95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喉返神经损伤2例,1例为永久性,另1例为暂时性,2周后恢复.无大出血灌注肺及脑气栓发生.其余病例随访1个月一10年,未发生动脉导管再通,均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年龄,导管类型、粗细,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心血管病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PDA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胸膜外结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术。方法全身麻醉后,行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术.术后不置胸腔引流管,术后第1天摄X线胸片,检查胸膜外有无积液。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ml,平均手术时间42min。术后全部患者心脏杂音消失,原心功能Ⅱ级患者均恢复至Ⅰ级,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5—31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胸膜外微创动脉导管结扎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8年来实施胸腔镜辅助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近8年来国内外传统开胸PDA结扎术;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胸腔镜PDA钳闭术及Amplatzer封堵器PDA封堵术的相关文献,对获得的相关临床资料与本术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351篇,各相关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本术式与其他四种术式总并发症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开胸PDA结扎术;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胸腔镜PDA钳闭术、Amplatzer封堵器介入PDA封堵术和本术式的PDA治疗直径(mm)适应范围分别为2~20、3~16、3~10、4~12和2~20;治疗后残余分流率(%)分别为0.92~1.4、0~0.39、0.60~3.08、1.40~2.43、2.1;再次手术发生率(%)分别为0.39~0.91、0.39、0~2.31、0~0.59和0;年龄(岁)时应范同分别为0.9~56、5~24、1~36、3~60和1.5~38;住院日(d)分别为9~14、3~5、3~5、1~3和3~5;平均治疗费用(元)分别为12 486、6 042、9 781、34 169和10 230;死亡率(%)分别为0~0.56、0、0、0和0.[结论]本术式疗效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但创伤小,恢复快;在PDA治疗直径和年龄适应范围较腋下小切口、单纯的胸腔镜手术及Amplatzer封堵术广,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mplatzer封堵术.  相似文献   

17.
Amplatzer堵闭器与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Amplatzer堵闭器(ADO)与开胸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1例PDA患儿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堵闭器封堵PDA,术后30 min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 h、1月、3月、6月及1年、2年、3年,分别行彩色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随访观察;与行开胸结扎术的18例PDA患儿做比较.结果ADO介入组与开胸组治疗成功率均达100%.ADO介入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与开胸组比较均有显著减少,ADO介入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结论介入组痛苦更少、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输血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ADO介入治疗在有适应症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合麻醉法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PDA结扎术病例术中麻醉效果及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PDA结扎术患儿,术中监测MAP、BP、HR、ECG、SpO2、RR等,生命指标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后患儿康复良好。结论 复合麻醉法适用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麻醉效果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6例患儿分别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例数,均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腋下斜行小切口经胸腔和胸膜外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二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5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采用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