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18例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0月,在瓣膜置换术中有18例保留后瓣及其瓣下装置,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13~47岁,(平均36岁)。二尖瓣关闭不全(MI)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病变5例。本组中有8例合  相似文献   
2.
92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990年1月至1998年9月间92例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的经验。本组92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包切除术,症状消失者74例,症状者明显改善者13例,占14.1%;症状改善不明显者3例,占3.2%;死亡2例,占2.2%。作者强调缩窄性心包炎应尽早行心包切除术,除确诊非结核性者,术前均抗结核治疗;不主张术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充分暴露心脏及大血管,便于术中意外处理,呼吸道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吻合技术的改变,探讨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方法。方法:患者随机分组,单号入院者为对照组,双号入院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食管胃吻合时采用吻合器直接行食胃管吻合,实验组患者行食管胃吻合前,先荷包缝合收缩吻合部胃壁再上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后6个月后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2%,实验组患者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P<0.005),对照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食管癌手术用吻合器吻合胃和食管前先荷包缝合收缩吻合部胃壁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全层外翻连续缝合在胃-食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胃-食管吻合的缝合技术,方法:食管癌切除后,用带无损伤缝针4-0可吸收vicryl线行胃-食管前,后壁全层外翻连续缝合吻合26例,结果:26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结论:(1)前、后壁全层外连续缝合吻合口腔外黏膜及肌层的和长愈合处于一个无酸无酶的环境,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防止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2)全层外翻缝合使吻合口腔内黏膜对合平整,光滑,呆吸收线缝合减轻和缩短了缝线反应,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增生及瘢痕的形成,防止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连续缝合缩短了吻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左腋窝小切口经胸膜外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左腋窝小切口经胸膜外结扎动脉导管未闭 1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女性 10例 ,年龄 2~ 11岁 ,平均 6 .0岁 ,体重 11~ 2 6 kg,平均 15 .8kg;动脉导管均为管型 ,直径 0 .6~1.6 cm,平均 1.0 cm。1.2 手术方法 :病人右侧卧位 ,左上肢屈曲悬吊于头部架上以显露腋窝 ;在腋窝内取纵切口 4~ 5 cm ,切开皮肤后电刀分离皮下组织至胸壁 ,将切口向下牵拉 ,电刀小心切开第三肋间肌后剥离胸膜 ,使用婴幼儿张胸器张胸后剥离胸膜的同时向两侧扩切肋间肌 ,充分利用有限的皮肤切口张胸到最…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经左胸内PDA结扎术138例,经胸膜外PDA结扎术29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2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21例,PDA切断缝合术3例。结果:左胸内PDA结扎术后再通4例,胸膜外PDA结扎术后无再通病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后死亡2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后死亡1例,PDA切断缝合术后死亡1例。结论:15岁以下的病人可采用胸膜外导管结扎法,此法不进入胸膜腔,对肺干扰少,肺部并发症少,不置引流管,减轻病人痛苦。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较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有操作简单,避免了低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在术中明确房室瓣成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设计体外循环逆行灌注心脏跳动中主动脉根部替换术,以纠治马凡氏综合征。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主动脉、冠状静脉逆行灌注动脉血,鼻咽温度控制在(32±1)℃左右,在心脏空跳慢跳中(40-50次/min)施术。结果:转机时间110min,带瓣人造血管替换术成功,术后血压,心率平稳,无低心排量综合征。结论:在心脏跳动中完成马凡氏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治疗,避免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有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作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如选择病例不当或操作有误则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某些并发症需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胸部手术病人术后引流量和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按数字随机法给20例食管癌和肺癌术后病人静脉滴注β-七叶皂代钠(实验组),统计术后引流量,与20例术后不用七叶皂代钠的食管癌和肺癌病人(对照组)的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引流量比对照组减少;两组病人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实验组胸腔引流管置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胸部手术病人术后应用β-七叶皂代钠可以减少创面渗出,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