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痉贲经非手术治疗症状不缓解或不甚满意时应手术治疗。我们先后采用了贲门成形术、食道下段切除、食道胃端侧吻合术、贲门成形加膈肌瓣转移术或牛心包片修补术治疗50例病人,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0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岁3个月至59岁,其中16~39岁占44例,病程3个月至20年。术前吞钡食道造影,按Olsen标准,食道Ⅱ期扩张30例,Ⅲ期14例,Ⅳ期6例。四种手术均采用左后外侧胸切口。贲门成形术和食道下段切除、食道胃端侧吻合术是按常规操作,不再复述。膈肌瓣转移术是在贲门成形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92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990年1月至1998年9月间92例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的经验。本组92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包切除术,症状消失者74例,症状者明显改善者13例,占14.1%;症状改善不明显者3例,占3.2%;死亡2例,占2.2%。作者强调缩窄性心包炎应尽早行心包切除术,除确诊非结核性者,术前均抗结核治疗;不主张术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充分暴露心脏及大血管,便于术中意外处理,呼吸道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30例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_3含量、中性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和PHA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变化。结果提示,血清IgG含量和PHA淋巴细胞转化反应于CPB结束时明显降低并持续一周以上(P<0.05或0.01),术后两周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gA和IgM仅在CPB结束时降低(P<0.01),中性白细胞吞噬能力和补体C_3则在CPB结束时和术后一天明显降低(P<0.05或0.01)。因此得出结论:CPB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的免疫成分和防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IgG和PHA淋巴细胞反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心脏骤停开胸心肺复苏术(CPR)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0-01~2004-02我院共64例心脏外科术后心脏骤停再开胸CPR的患者。结果2574例心脏外科手术64例由于心脏骤停而行开胸CPR,发生率为25%,31例心脏成功复跳占48%,33例复苏失败占52%,6例复苏成功者死于医院,总复苏成功率为390%。结论CPR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心脏骤停CPR的有效方法,而充分的准备及适当的开胸时间是成功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保留后瓣的二尖瓣置换术18例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0月,在瓣膜置换术中有18例保留后瓣及其瓣下装置,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13~47岁,(平均36岁)。二尖瓣关闭不全(MI)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病变5例。本组中有8例合  相似文献   
6.
患者王某某,女性,18岁.心悸气喘三年伴颜面及下肢浮肿半年.患者自出生后一般情况尚可,能坚持上学读书.近三年来感到力不从心,尤以活动后心悸气喘明显,1985年下半年病情加重,出现尿少,颜面及下肢浮肿,同年12月份曾住我院内科,经强心利尿治疗,腹水消退,浮肿消失,症状好转而出院,1986年6月份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治疗. 检查:发育一般,颜面、下肢轻度浮肿,颈静脉显露,胸廓无畸形,心前区有弥漫性搏动,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有中度的舒张期杂音,三尖瓣区有Ⅲ级的收缩期杂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经左胸内PDA结扎术138例,经胸膜外PDA结扎术29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2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21例,PDA切断缝合术3例。结果:左胸内PDA结扎术后再通4例,胸膜外PDA结扎术后无再通病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后死亡2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后死亡1例,PDA切断缝合术后死亡1例。结论:15岁以下的病人可采用胸膜外导管结扎法,此法不进入胸膜腔,对肺干扰少,肺部并发症少,不置引流管,减轻病人痛苦。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较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有操作简单,避免了低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在术中明确房室瓣成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46例小儿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全身状况,控制感染以及术后各系统的监测与护理,抗凝治疗及加强营养支持。认为有针对性的做好患儿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能使患儿更配合治疗,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对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作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如选择病例不当或操作有误则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某些并发症需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5年5月至1987年10月在左房粘液瘤切除术中,四例术后房顶撕裂出血,现报告如下: 四例术前均诊断为左房粘液瘤,建立体外循环后经右房,房间隔途径进左房,瘤蒂均附着于卵园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