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别神经束性质的方法。方法:取Beagle狗的脊神经前根和后根,利用近红外漫透射方式进行快速采样并以它们的近红外吸收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经聚类分析初步可以区分出来,其准确率近85%。结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可能成为一种快速鉴别神经束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观察快速免疫染色法鉴别人周围神经束性质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从新鲜人尸脊神经后根中分离,提取了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特异蛋白,将该蛋白作为抗原以杂交瘤技术制备了识别感觉神经元特异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Fuminori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鉴别脊神经根的性质,并观察脊神经根标本在室温下放置随时间的延长和液氮冷冻次数增加后染色结果的变化,为临床上快速地鉴别周围神经束的性质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取4条Beagle犬的T1-S1的所有新鲜脊神经根标本,分为A组和B组:A组标本在室温下每隔1 h做切片,连续8 h,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B组脊神经根取出后迅速保存在液氮里,间隔10 min取出室温下解冻5min后做病理切片,观察染色结果,连续10次。结果切片染色0.5 h后运动根出现红棕色染色,感觉根不被染色。室温下放置5 h后及液氮冷冻7次以后的切片,运动根染色明显减弱,切片出现神经标本的脆裂现象。结论脊神经根的性质可以用Fuminori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来,越是新鲜的标本,染色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观察快速免疫染色法鉴别人周围神经束性质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从新鲜人尸脊神经后根中分离、提取了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特异蛋白,将该蛋白作为抗原以杂交瘤技术制备了识别感觉神经元特异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用食用亮蓝标记该单抗后,直接为临床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染色。经30分钟能清晰分辨出感觉及运动束,取得了预期效果。采用此技术染色步骤简单,能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对周围神经断伤能够快速、准确、特异性的鉴别出功能神经束,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红参药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鉴别红参及其伪品.方法 收集300份中国红参及多种红参伪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近红外光谱法可正确鉴别红参与其伪品.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红参类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用近红外光谱法鉴别人工牛黄及其伪品的方法.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人工牛黄正伪品28批,采集其近红外光谱用矢量归一化加一阶导数法进行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准确无误地鉴别人工牛黄及掺伪品,并对自配样品和市售样品均能正确识别,鉴别结果与理化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可无损、快速、准确鉴别人工牛黄的真伪,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提供后根分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例(60侧)成人尸体胸部脊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间神经纤维的联系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1)一条脊神经后根有4~6根神经小束组成,然后形成2~4根神经亚束,最后形成上、下2股神经束.(2)后根间神经纤维联系出现率为55.4%,根据形状,可分为5型,根据位置,可分为3类.结论:胸部脊神经后根各级神经分束较易分离,神经纤维联系较为简单,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内部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经Karnovsky Roots染色后的显微拉曼光谱特征及该法对两种不同功能性质的神经纤维进行快速识别。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分别取其双侧骶1脊神经前根和后根各20例标本作30 μm冰冻切片,切片在Karnovsky-Roots染色30 min前后分别在显微拉曼光谱仪下用波长633 nm的激光束聚焦于神经纤维断面进行拉曼光谱采集。取其中各1例脊神经前根和后根标本染色8 h后作同样处理。对2 100 cm-1和1 440 cm-1拉曼强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可以区分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分类算法;将其余各20例脊神经前根和后根标本经染色30 min后的拉曼光谱与解剖学“金标准”比较,行诊断性试验。结果 (1)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的拉曼光谱在2 100~2 160 cm-1出现明显的拉曼强度,在感觉神经纤维的拉曼光谱中则没有;(2)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I2100/I1440比值与感觉神经纤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2100/I1440>0.2的神经纤维可以认为是染色结果阳性,即为运动神经纤维。结论 经纤维经Karnovsky-Roots染色30 min后,运动神经纤维与感觉神的拉曼光谱可根据I2100/I1440比值加以区分。显微拉曼光谱可以显著加快Karnovsky-Roots染色鉴别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功能性质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鉴别感觉与运动神经束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印迹、组化法对不同性质的神经束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免疫印迹、组化法证实膜联蛋白V和集聚蛋白分别是感觉与运动神经的特异性物质,可作为抗原标记物特异性地区分感觉与运动神经束。结论快速组化法可以快速鉴别周围神经束性质。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视化褶合指纹谱对中药材的定性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信息变换和计算机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快速鉴别。方法:中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过褶合变换,挖掘隐含的特征信息,通过计算可视化技术获取相应光谱的可视化褶合指纹谱。结果:应用该技术对8种不同药材进行鉴别,方法更为简便、直观。结论:褶合变换可以挖掘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结合计算可视化技术,获取中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视化褶合指纹谱,拓宽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在中药材定性鉴别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is about an abnormal origin of radial nerve from Posterior cord of brachial plexus .Here radial nerve was arising as two roots from the posterior cord of brachial plexus. One root was passing posterior to the subscapular artery and other root anterior and the artery was situated between the two roots of the radial nerve. Further down both the roots united to form the trunk of the radial nerve. Key words: Radial nerve, Subscapular artery, Brachial plexus. Posterior cord, Axillary artery.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舌咽神经痛解剖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第5、7、8、9、10脑神经根的动脉供应及它们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探讨5、9神经痛和半面痉挛的原因。方法:解剖了45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标本,从背腹两面观测第5、7、8、9、10脑神经根的滋养动脉及这些脑神经根与邻近血管制 关系。结果:三叉神经根的滋养动脉主要源于基底动脉发出的脑侨外侧动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主要由小脑下前动脉发支供应,舌咽、迷走神经主要由小脑下后动脉和椎动脉发支供应,三叉神经根与邻近血管(小脑上动脉)接触的占50%,形成压迫的占12.5% ;面神经根被邻近血管(小脑下前动脉)压迫的占24.5%,与邻近血管接触的占14.3%;舌咽,迷走神经根与邻近血管(小脑下后动脉)接触的占24.4%。结论:三叉神经痛,半面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是这些神经根受到邻近动脉的压迫。  相似文献   

13.
后髓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和脊髓血管病显微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未离断的脊髓标本上解剖观察后髓动脉的起源、分布特点,以及后外侧动脉的位置与形态。结果:后髓动脉分布均匀,主要出现于第3~11肋间动脉,其中以第9肋间动脉最多29支。相邻两后髓动脉多相距1~2个节段动脉。在脊髓胸腰部可见后髓动脉呈典型的“发卡”样折曲。脊髓后外侧动脉由后髓动脉的升、降支吻合而成,它位于后根附着处的前方。结论:后髓动脉数量多,分布均匀,这些特点有助于脊髓血管造影时对后髓动脉的辨认和将其与前髓动脉相区别。脊髓后外侧动脉是位于后根附着处前方的两条连续管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带状疱疹(HZ)的皮疹分布定位受累脊神经节段的可行性。方法胸部及以下HZ患者53例,通过诊断性椎间孔脊神经阻滞确定实际受累的脊神经节段,将确定的节段与全部疱疹定位、前支区疱疹定位和后支区疱疹定位的节段数分别比较,观察其相符程度。结果全部疱疹定位、前支区疱疹定位数和后支区疱疹定位数的相符率分别为48.6%、94.8%和7.7%。结论根据全部疱疹或脊神经后支区的疱疹定位,均会影响定位的准确度,而选择前支区的疱疹定位误差较小,可作为定位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珍菊降压片的合格性测试模型,考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珍菊降压片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以208批珍菊降压片为分析对象,用光纤法测定近红外光谱,建立定性、定量模型。结果:定性分析模型能体现不同生产企业、不同批次产品间的差异;定量分析模型能预测芦丁、氢氯噻嗪含量,芦丁定量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P)为93.87、R~2为2.65,氢氯噻嗪定量模型RMSEP为87.59、R~2为1.52,初步判定制剂质量的优劣。结论:近红外分析技术可用于珍菊降压片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家兔胫骨前肌的肌纤维起止、排列和神经支配特征,将该肌分为前、后两个亚体。利用家兔8例16侧胫骨前肌,按上述两个亚体分别取材,作恒冷箱冰冻横切,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将肌纤维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检测各亚体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肌束内肌纤维的分布特征,并用图象分析仪测量各亚体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结果发现,前、后亚体以Ⅱ型纤维居多,前亚体ⅡA型纤维高达35.4%,后亚体Ⅰ型纤维多达24.5%,两者的ⅡB型纤维均达50%左右。而左、右侧之间无差异,肌束周边部内Ⅰ型纤维仅占12.7~13.3%,ⅡB型纤维高达59.9~60.0%,说明受肌束膜压迫影响,ⅡB型肌纤维血供少,以适应无氧酵解的功能。各亚体的Ⅰ型纤维较细,Ⅱ型纤维较Ⅱ粗,A型与ⅡB型二者相似。作者认为,前亚体主要参与快速有力的足背屈运动,后亚体则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保持足弓的形状和弹性,以便适应该肌的站立、跑动和跳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解剖学角度解析颈椎横突后结节为针刀靶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作用机制。方法31侧CSR患者,侧卧,针刀靶向横突后结节,松解其周围结构。治疗10 d后,复查患者症状、体征及颈椎X 线变化。解剖观察6 具12 侧成年尸体颈椎横突后结节周围结构与脊神经根的关系。结果治疗10 d 后,上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者占83.9%;臂丛神经牵拉和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率分别为84.2%和75.0%;X线检查显示,横突间距和椎间外孔纵距分别增宽5.24%和15.87%。尸体解剖发现,横突后结节位于脊神经根后外侧,其 前方和侧方主要为中、后斜角肌及肩胛提肌腱附着。部分起自前结节的中、后斜角肌及肩胛提肌腱,以及前斜角肌腱均跨越脊神经沟后合并到后结节。相邻后结节间有明显韧带连结。结论横突后结节为针刀靶点治疗CSR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解除后结节周围的肌腱和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  相似文献   

18.
颈椎后路一次性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突出一次性后路减压和髓核摘除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经颈椎后路摘除椎间盘 38例。局麻、俯卧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 ,以病变间隙为中心 ,纵行切开硬脊膜 ,根据需要切断病变侧 2~ 3条齿状韧带 ,将脊髓轻轻向中线牵拉 ,摘除突出的髓核。结果 :38例中 35例获得平均 3年 2个月 (6个月~ 7年 10个月 )的随访 ,优 2 1例 ,良 11例 ,有效 3例 ,避免前、后路 2次手术 ,效果满意 ,但应选择好手术适应证 ,手术操作时应注意对脊髓和神经根的牵拉以及对齿状韧带与神经根的辨认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