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沛云  王睿 《新中医》2021,53(20):206-208
介绍詹强教授运用平秘脏腑推拿辨治轮班怠惰症的临床经验。詹强教授认为,长期轮班工作而致的怠惰症,其根本在于营卫失常,阴阳不调。在辨证分型上,可分为心脾两虚证、痰热扰神证、肝经火热证、心肾阴虚证。辨治谨守:察其所证,以知其应;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巩固脾阳,标本兼治。手法讲究,如头穴、足穴多行点法与按法,腹募穴重运腹八卦手法等,随证而变,实证者宜重、快,虚证者宜轻、慢,必要时加以膏摩补虚。最终达到“经穴激发,气血自和,阴阳平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失神经支配后不同时间点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电镜下观察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失神经支配1周,比目鱼肌纤维局部萎缩变细,肌丝排列不规则,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趾长伸肌的肌丝排列稍不规则,线粒体形态等无明显异常。失神经支配2周比目鱼肌萎缩变细加重,肌节与肌丝排列紊乱,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趾长伸肌的肌丝局部萎缩变细,肌间隙增宽,线粒体发生轻微肿胀。失神经支配后3、4周,比目鱼肌肌节肌丝变化明显,结构模糊不清,线粒体呈空泡化;趾长伸肌的肌丝排列不规则,肌原纤维结构可辨,线粒体肿胀明显,部分出现空泡化。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可致骨骼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并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比目鱼肌失神经支配后超微结构的变化较趾长伸肌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制备GFP小鼠和B6小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及RealTime-PCR技术观察和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后远侧段组织的形态学及相关因子表达变化。方法:制备GFP小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染色S100蛋白以显示施万细胞,染色NF蛋白以显示轴突;结合GFP小鼠的自发荧光以及Hoechst核染观察横断伤后不同时间点远侧段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制备B6小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横断伤后远侧段组织中相关营养因子BDNF、NGF、CNTF及抗凋亡因子Bcl-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横断伤后,远侧段施万细胞S100蛋白的表达第7天时达到高峰,第14天时下降,形成狭长细胞索带;第21~28天时仅少数细胞S100蛋白阳性。远侧段NF免疫组化产物于横断伤后第7天时断裂呈碎片状,第28天时碎片亦基本消失不见。远侧段非特异核染数目随损伤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在远侧段整个溃变过程中,神经基膜管结构仍然可见。坐骨神经横断伤后,BDNF mRNA表达第1~3周内逐渐上调,其中第3周时达到高峰(P<0.01),第4周时下降到与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的水平。NGF mRNA表达第1周时达到高峰(P<0.01),第2周时比第1周有小幅下降,但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周以后下降到与正常值相似的水平。CNTF mRNA表达则在损伤后第1周时下降了35%,第2周时继续下降到正常水平的42.7%,其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周时有所回升,第4周时下降到低点。Bcl-2 mRNA表达在损伤后第1周时下降,第2、3周时上升,第3周时达到高峰,并且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坐骨神经横断伤后4周,远侧段神经组织中神经基膜管结构仍然存在。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CNTF mRNA的表达时相不同,提示其表达调控机制不同。Bcl-2 mRNA表达变化与施万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65KD蛋白在损伤性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65KD蛋白在损伤性大鼠坐骨神经中的分布与表达。方法:取损伤15d后的大鼠坐骨神经近侧端及远侧端,冰冻切片,与抗65KD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切片孵育后,加羊抗小鼠IgGHRP,DAB反应成色。结果:大鼠坐骨神经远侧端及近侧端中均有65KD蛋白阳性免疫反应产物,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雪旺氏细胞。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密度及强度在神经的远侧端大于近侧端。结论:神经诱向因子65KD蛋白由雪旺氏细胞产生。在损伤后神经近、远侧端都存在65KD蛋白,远侧端的强度大于近侧端,这一浓度梯度可能是诱导再生的神经纤维定向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 (NRF)桥接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方法 用壳聚糖套管和聚乙醇酸纤维制成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 ,辅加促神经生长的中药有效组分NRF ,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作足迹试验 ;2 4周时对再生神经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形态学观察和计量学统计。 结果 术后 2 4周内 ,动物未见炎症及排斥反应。实验组的再生神经在足迹试验、电生理学、形态学及计量学上优于硅胶管桥接组。结论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NRF与周围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它对缺损的神经修复有较好的桥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识别脊神经感觉神经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脊神经感觉神经元特有的蛋白组份作为抗原,注入BABL/c小鼠腹腔中。采集经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以聚乙二醇(PEG)为促融剂,使之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应用HAT选择性培养液培养杂交瘤细胞。三周后,以ABC法检测,筛选出仅对感觉神经元起反应的Ⅱ6H杂交瘤细胞株,三次有限稀释,克隆化后,体外培养达一年之久,仍能稳定地分泌抗体。该抗体属IgG_1亚类,特异性地识别感觉神经元特有的蛋白组份。应用该单抗,可鉴别周围神经干中的感觉与运动纤维,亦可研究感觉神经的发育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机体免疫系统对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的反应。方法:将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桥接到狗的坐骨神经缺损处,并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分别取血,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花环试验,同时光镜观察术后6个月时再生神经中白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植入后未见排斥反应产生。结论:人工组织神经移植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观察快速免疫染色法鉴别人周围神经束性质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从新鲜人尸脊神经后根中分离、提取了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特异蛋白,将该蛋白作为抗原以杂交瘤技术制备了识别感觉神经元特异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用食用亮蓝标记该单抗后,直接为临床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染色。经30分钟能清晰分辨出感觉及运动束,取得了预期效果。采用此技术染色步骤简单,能在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对周围神经断伤能够快速、准确、特异性的鉴别出功能神经束,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晓冬  张沛云  陈罡  吴坚  胡文 《解剖学报》2003,34(3):251-255
目的 了解复合型医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后,腓肠肌的形态变化。方法 将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连接在狗的坐骨神经缺损30mm处。以自体神经桥接和神经缺损的狗为对照组Ⅰ和Ⅱ。术后6个月时取腓肠肌进行称重、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了解腓肠肌的形态变化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同时了解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实验组腓肠肌的萎缩形态指标变化均轻于对照组Ⅱ,而与对照组Ⅰ相似。结论 经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缺损的坐骨神经后,使腓肠肌又重新获得神经支配,肌肉萎缩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Tropicl808基因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其表达蛋白在损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与分布进行研究。方法:用Tropicl808基因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有限稀释法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取切断12天后的SD大鼠坐骨神经的近侧端和远侧端.利用Tropicl808基因重组蛋白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获得2株识别Tropicl808基因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Ⅱ4B、Ⅲ4C。ELISA法测定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及体内成瘤后产生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l:80、l:104;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平均为90~102;亚类鉴定单抗的重链为小鼠IgGl。轻链为k型。损伤神经的近侧端和远侧端施万细胞均有Tropicl808基因表达蛋白的表达,远侧端的强度和面积强于和大于近侧端。结论:成功制备了Tropicl808基因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提示该蛋白在神经再生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