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递送入脑是脑靶向治疗的策略之一,纳米药物载体脑靶向特性的评价是相关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光学成像、药代动力学、行为学检测等方法,以及脑摄取参数等体内外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为系统评价纳米药物脑靶向特性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占实体肿瘤质量的50%左右,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刺激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将TAM作为治疗靶点,实现纳米载体在瘤内合理分布以及有效抑制肿瘤的目的,是新型纳米载体的研究方向.本文简述TAM在传递纳米载体方面的优势,列举药物靶向TAM治疗肿瘤的应用实例,阐明巨噬细胞介导的药物传递方式以及靶向TAM的治疗策略是未来治疗肿瘤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靶向血管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靶向血管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该方法的依据、具体方法、肿瘤血管抑制剂的开发、抗血管基因治疗、优越性以及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靶向血管治疗脑胶质瘤这一策略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靶向血管治疗脑胶质瘤方法可行,前景诱人。结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血管抑制剂的不断开发和研究,对于脑胶质瘤这一血管增生极为突出的肿瘤,深入研究抗血管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限制药物从血液向脑内转运,从而为神经系统治疗药物的系统递送设置了障碍,98%以上的小分子以及100%的大分子药物难以渗透入脑.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用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载体,携带药物跨过BBB的策略被广泛研究.本文中作者对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及其跨细胞膜转运可...  相似文献   

5.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靶向肿瘤的纳米载体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载体可以通过靶向作用更有效地输送抗肿瘤药物和影像材料用于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本文对靶向肿瘤的纳米药物载体研究的近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从靶向载体制剂设计和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靶点选择、靶向机制以及载体结构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期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为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的存在阻碍了化疗药物进入脑内,大大降低了有效药物浓度。此外,肉眼可见的肿瘤已经处于中后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Angiopep-2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LRP)的配体,血脑脊液屏障和胶质瘤细胞表面都高度表达LRP受体。Angiopep-2具有靶向性,将其修饰到装载化疗药物和显像剂的纳米粒子表面,可以实现靶向释药,提高胶质瘤成像效果。本文综述了以Angiopep-2修饰的装载不同药物的纳米系统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blood -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98%的药物无法进入脑组织,是制约神经系统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纳米粒载药系统能够透过BBB,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是实现脑内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本文综述了靶向转运药物进入脑内的纳米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纳米载体靶向转运药物入脑的方式,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限制药物从血液向脑内转运,从而为神经系统治疗药物的系统递送设置了障碍,98%以上的小分子以及100%的大分子药物难以渗透入脑。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用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载体,携带药物跨过BBB的策略被广泛研究。本文中作者对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及其跨细胞膜转运可能存在的途径和机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组织恶性肿瘤等重大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是肿瘤中最丰富的固有免疫细胞,TAMs常表现出抗炎性M2表型,是肿瘤发展、转移和耐药性的关键诱导因素,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靶标。纳米载体的研究与应用优化了以TAMs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本文根据TAMs的特性与功能,详细阐述了基于TAMs的调控策略,包括TAMs耗竭、抑制TAMs募集和TAMs复极化;同时,为了更高效地应用上述策略并克服治疗中常见的脱靶问题,分析了基于纳米载体的TAMs特异性靶向治疗策略,包括被动靶向至TAMs、巨噬细胞主动靶向策略以及M2-TAMs特异性主动靶向策略;最后,针对单独靶向TAMs疗法的局限性,介绍了纳米递送系统同时靶向TAMs和肿瘤细胞的新型治疗策略,为该策略在肿瘤免疫治疗以及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韩杨云  曾义  游潮 《西部医学》2005,17(2):175-177
基因治疗为脑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介绍基因治疗的载体、策略及现状,重点介绍反义核酸治疗状况。提供高效、特异的靶向性载体,研制更有效的基因治疗策略,成为今后基因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很多抗癌药物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对脑瘤作用比较差,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紫杉醇是二萜类天然产物,其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恶性脑胶质瘤的生长,但并不能显著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存活时间,其原因主要是紫杉醇在血浆中消除太快,血脑屏障渗透能力差等导致肿瘤部位吸收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可靶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19个氨基酸的肽Angiopep-2与3分子紫杉醇结合构成ANG1005,ANG1005与LRP-1结合作用后可以促使受体介导的药物通过跨细胞转运进入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12.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效果不佳,以肿瘤细胞为中心的治疗策略难以遏制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除肿瘤细胞之外,胶质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非肿瘤细胞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子。非肿瘤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周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间充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等;上述非肿瘤细胞成分与胶质瘤细胞形成一个有机体并调控胶质瘤的恶性进展。胶质瘤微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有助于开发全新的以非肿瘤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并改善胶质瘤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研究较为广泛的内皮细胞、周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间充质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转化研究,展望了未来基于肿瘤微环境治疗胶质瘤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EGFR targeted non-viral vector GE7 system and explore the in vitro effect of p21WAF-1/CIP1 gene on growth of human glioma cells mediated by the GE7 system. Methods: The EGFR targeted non-viral vector GE7 gene delivery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he malignant human glioma cell line U251MG was transfected in vitro with β-galactosidase gene(reporter gene) and p21WAF-1/CIP1 gene (therapeutic gene) using the GE7 system. By means of X-gal staining, MTS and FACS,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exogenous gene and apoptosis rate of tumor cells were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of p21WAF-1/CIP1 gene in transfected U251MG cell was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Results: The highest transfer rate of exogenous gene was 70%.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p21WAF-1/CIP1 gene, the expression of WAF-1 increased remarkably and steadily; the growth of U251MG cells were inhibited evidently. FACS examination showed G1 arrest. The average apoptosis rate was 25.2%. Conclusion: GE7 system has the ability to transfer exogenous gene to targeted cells efficiently, and expression of p21WAF-1/CIP1 gene can induce apoptosis of glioma cell and inhibit its growt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鼠嵌合型TNT抗体标载131I(131I-chTNT)在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免疫导向放疗(immune targeted-brachytherapy,ITB)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总结2001年9月-2003年3月完成131I-chTNT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的71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鞘内给药(第1组)、经股动脉-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插管的介入给药(第2组)、术后瘤内局部给药(第3组)3种不同给药方法的特点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临床疗效依据WHO判定实体瘤的疗效评定,第1组8例患者中CR 0例(0.0%),PR 1例(12.5%),SD 2例(25.0%),PD 5例(62.5%).第2组7例中CR 1例(14.3%),PR 2例(28.6%),SD 2例(28.6%),PD 2例(28.6%).第3组56例中CR21例(37.5%),PR 24例(42.8%),SD 7例(12.5%),PD 4例(7.1%).2010年在临床试验结束后7年的随访中第3组仍有3例(5.3%)存活,且肿瘤影像学治愈.结论 鞘内给药,核素不能进入瘤区杀伤瘤细胞;脑动脉介入给药是瘤区血管床内近距离放疗;瘤内局部给药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5.
精准治疗中2个相互依存的元素:精准医学和纳米医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和大数据库为基础,寻找到个体疾病原因、治疗靶点和精确分类的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真正的精准治疗(precision therapy)还包括如何将所筛药物精准递送并按剂量适时释放到治疗靶点,这也是临床上实现抗肿瘤精准治疗时面临的系列问题,具体包括如何突破体内生物屏障将药物安全递送到病灶、如何增加药物的瘤内富集、如何促进靶细胞的内吞,以及如何将药物精准递送到细胞内的作用靶点等.基于纳米技术的纳米医药(nanomedicine)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精细设计和纳米载体裁剪,实现将治疗药物分子精确高效地递送到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和靶细胞器,并在病灶部位的刺激下按需控制药物剂量.精准医学和纳米医药的结合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即从肿瘤分子分型、药物筛选、药物精准投递、控制释放到治疗.因此,基于精准医学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和药物靶点筛选,其可被形象地称为肿瘤精准治疗的“先遣部队和侦察兵”;而通过纳米医药可实现将筛选的抗肿瘤药物精确递送和释放到治疗靶点,可将其比喻为肿瘤精准治疗的“精准战略轰炸”,精准医学和纳米医药是精准治疗中2个相互依存且必不可少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NHG-1裸鼠实体瘤模型对OK_(432)的抗胶质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无论是肿瘤组织内反复注射OK_(432)还是肿瘤组织预先浸泡于OK_(432)溶液后,均显示OK_(432)有明显抗瘤作用.4例晚期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试用肿瘤腔内直接注入OK_(432),结果肿瘤均较前缩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鸡胚尿囊膜建立人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已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通过改良的方法,获得简单,快捷,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胶质瘤SWO-38细胞滴加到鸡胚尿囊膜上,观察影响鸡胚的存活和成瘤的可能因素、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结果利用改良的方法成功建立胶质瘤鸡胚尿囊膜的模型;肿瘤组织能够诱导血管生成,镜下形态符合恶性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该模型简单,快捷,易于建立。便于观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可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脑胶质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化疗等措施治疗脑胶质瘤。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化疗药物靶向性不明显以及不易穿透血-脑脊液屏障等问题,使脑胶质瘤的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如何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增强药物的靶向递送、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本文介绍了血-脑脊液屏障的特点以及靶向机制,总结了现阶段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并对中药抗脑胶质瘤新剂型的应用进行综述。笔者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与新剂型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方案,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9.
神经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主要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疗法,其中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常用药物和还没有用于临床但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