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管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在肿瘤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迁移、基质重塑等过程而形成的类似于血管网络的管道结构。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突出特点是高度血管化,但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在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中并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VM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虽然胶质瘤中VM形成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VM在胶质瘤中的发现,肿瘤微环境对脑胶质瘤VM形成的影响以及其对胶质瘤治疗的药理学意义进行综述,探讨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人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多种免疫治疗策略相继问世,然而由于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存在,上述疗法仍不尽如人意。探究胶质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机制,是胶质瘤免疫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对胶质瘤抑制性微环境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及展望,为系统全面了解胶质瘤免疫微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干细胞(GSCs)具有自我更新、多分化的能力,并认为可能是肿瘤发生、复发、高耐药性及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其不仅推动肿瘤发展,而且能在恶劣环境下维持肿瘤的生存。GSCs与其所处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是其发挥干性特征的关键因素,两者间的相互调控能激活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增强细胞对低氧的耐受,促进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增强免疫逃避等能力。因此,深入了解GSCs与肿瘤微环境间的调控机制,可为胶质瘤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肿瘤细胞的生长不仅受到自身代谢的影响,同时肿瘤细胞与微环境内其他细胞之间存在营养竞争,并受肿瘤微环境变化的调节。肿瘤周围炎性微环境往往促使非肿瘤细胞发生适应性代谢变化,并分泌代谢物作为肿瘤细胞的替代营养来源,用以维持其生长和合成代谢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本文对肿瘤细胞代谢变化及其如何受肿瘤微环境影响予以阐述,同时对微环境如何调节肿瘤干细胞代谢并导致肿瘤的发生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即程序性死亡,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自主死亡方式,在调节机体正常发育和维持自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逃避凋亡是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肿瘤细胞运用多种方式使促凋亡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的活性异常起到抗凋亡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凋亡细胞一方面可直接释放抗炎性介质或间接诱导邻近细胞抗炎症反应,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另一方面通过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加强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快速清除作用,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回顾近年来细胞凋亡与肿瘤微环境及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肿瘤与其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为肿瘤治疗提供治疗策略,最大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套细胞淋巴瘤(M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近年来其发病率出现了增高的趋势,患者预后往往较差。虽然临床上常常采用化学免疫疗法和自体干细胞移植,但是在几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复发,疗效不理想。最近有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会对肿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负载胶质瘤细胞肿瘤疫苗治疗脑胶质瘤母细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传统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树突状细胞负载胶质瘤细胞肿瘤疫苗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放化疗后,实验组完全缓解者17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病变4例,有效28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完全缓解者13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病变11例,有效21例,有效率为65.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7,P=0.0389),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8.9%,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2.7%,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231,P=0.014);实验组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4.38%,对照组3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90)。结论采用树突状细胞负载胶质瘤细胞肿瘤疫苗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疗效较好,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一直是寰球死亡的主要起因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增加。食道癌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疗法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在此,本综述结合食管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常见的相关肿瘤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林昌海  李丽仙  冉静  刘预 《重庆医学》2016,(30):4293-4296
脑胶质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50%,其中恶性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Ⅲ、Ⅳ级)约占所有胶质瘤的77.5%。脑胶质瘤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术后高复发性、高病死率及治愈率低,最大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常无法全部切除。尽管其治疗方法已经由单一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今天的手术加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寻找脑胶质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的指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脑胶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但由于其材料通常难以获取,也不能实现对病情状况的动态监测,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脑胶质瘤血液循环肿瘤标志物。近几年,研究者们陆续发现了一些与胶质瘤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循环肿瘤标志物,下面本文将对这些结果分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的各种细胞和非细胞组分,其在肿瘤发生、生长和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进程。研究表明,lncRNA在肿瘤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进而影响肿瘤进展。本文将近年来关于肿瘤微环境中lncR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探讨其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开发有效特异性敲除lncRNA的策略和选择合适的体内运载工具特异性靶向目的细胞等方面是未来深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颌骨被认为是全身骨骼中改建最活跃的区域,其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性的平衡维持了骨的稳态。颌骨中骨免疫微环境可以同时调控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相比于其他骨骼,颌骨暴露于有菌的口腔环境中,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在炎性病理情况下,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会刺激破骨细胞激活而抑制成骨细胞。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颌骨相较其他骨骼在骨免疫微环境的不同特征,以及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在常见的颌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未来针对颌骨骨免疫调控靶点开发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颌骨炎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氧微环境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特殊培养基筛选;将GSCs分常氧组(21%02)和低氧组(3%02),给予不同的氧浓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低氧组细胞较常氧组生长更好;荧光显微镜下2组细胞的胞核形态完好,无凋亡像;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凋亡率无差异(P>0.05);MTT示:于72 h、96 h及120 h时低氧组较常氧组明显增殖(P<0.05).结论 适度低氧不会诱导脑胶质瘤干细胞凋亡;适度低氧微环境对胶质瘤干细胞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恶性肿瘤,其中以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诱导的免疫活性细胞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已知DC是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联合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DC在体内的作用及其特点尚不完全清楚,进一步明确DC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可为提高其生物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替尼泊苷 (VM-26)、依托泊苷 (VP-16) 及氟尿嘧啶 (5-FU) 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及U-251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胶质瘤干细胞对传统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 运用无血清培养法从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培养分离出胶质瘤干细胞,然后用MTY比色法测定氟尿嘧啶、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对U-251胶质瘤细胞及U-251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U-251胶质瘤细胞及U-251胶质瘤干细胞对这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U-251胶质瘤细胞对血浆峰浓度值的VM-26、VP-16和5-FU的敏感性明显高于U-251胶质瘤十细胞.结论 对U-251胶质瘤的生长起关键作用的U-251胶质瘤干细胞,对血浆峰浓度值下的VM-26、VP-16和5-FU 不敏感,胶质瘤的治疗应靶向胶质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原因,有研究指出牙周感染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病原体可通过直接侵袭、诱导血小板活化凝集、免疫炎症反应、菌血症、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引发CVD。患者进行牙周干预治疗后CVD症状也得到了缓解。大量证据表明牙周病和CVD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牙周病的治疗及牙周健康的改善是一项长期工作,在临床上如何长期有效地通过预防牙周病来降低CVD的发生率是一项具有挑战的研究。本文对牙周致病菌在CVD中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CVD的发病机制,为CVD的临床防治提供潜在的靶点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唾液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液之一,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态。唾液采集凭借其简单、无痛、快速、安全,且一天内可多次提取等优点,逐步被用于探索检测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同时为病程监控、药物监测、疗效评价等提供依据。基于唾液检测的健康管理,对健康、患病个体收集医疗数据并进行全生命健康周期监测,开展临床队列研究,将信息汇集到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可管理、指导人群身体状况,定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有效干预、预警和评估个体的生命体征,从而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维护人民健康。同时带动健康产业进步,对国家经济促进具有战略意义,正成为当前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唾液临床检测新技术和基于唾液检测的健康管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成骨钙化与破骨吸收精密协调进行的骨改建确保了生理情况下骨骼发育、代谢的稳态平衡。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activin receptor-like kinase 3, ALK3)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因子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一个关键受体,是BMP信号流入细胞内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重要“门户”。BMP信号对骨改建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而近年来依托转基因小鼠模型,围绕ALK3靶点对骨改建、软骨与关节发育以及相关疾病发生与治疗的研究有了诸多新发现,拓宽了固有认知,也对现有BMP的临床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汇总近年来ALK3对骨形成及骨吸收的研究,分析其在骨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总结了ALK3在软骨及颞下颌关节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跟进了ALK3在临床前研究的治疗新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以居高不下的发病率、致死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和巨大的心身伤害。但其治疗近些年却一直徘徊不前,因此迫切需要确定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靶点。miR-21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多项研究发现miR-21在胶质瘤中高表达,miR-21和细胞凋亡、侵袭性等肿瘤相关因素密切相关。无论体内还是体外实验,人们发现抑制miR-21的表达均可以达到促进细胞凋亡、缩小肿瘤体积的目的,说明miR-21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有关键作用,miR-21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且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王少川 《医学综述》2015,(3):434-437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属于骨髓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即自我更新以及多向分化能力。MSCs能够促进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在肿瘤条件下,骨髓中的MSCs随血运迁至肿瘤微环境,参与肿瘤的构建过程。MSCs促进肿瘤侵袭的机制是复杂的,包括MSCs转化为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参与肿瘤间质的形成以及MSCs对微环境的调节作用。MSCs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策略中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通过不断的研究,将为MSCs在临床中的安全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