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E8~P300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发育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TG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情况。结果 出生前大鼠CNS未检测到CTG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出生后早期较少,而后逐渐增加。出生后1~2月间出现发育高峰: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分布范围广泛,阳性信号强。随年龄的增加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分布范围逐渐减少。阳性细胞主要是大脑扣带皮质、纹状皮质、海马、下丘脑、小脑的神经元和脊髓白质的星形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了性细胞具长突起,且突起显示较强阳性信号。结论 CTGF在CNS的发育、分化及正常生理功能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癫痫模型大鼠中食欲素A(orexin-A)及其神经纤维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方法 用海人酸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癫痫发作,并分别于癫痫终止后8h、1、3、7d和慢性复发时间点,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rexi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其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 orexin-A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主要在下丘脑和穹窿周围核,其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广泛;8h组阳性细胞数减少,而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细胞呈现先减少,后恢复,再次减少的趋势;而其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平均光密度值曲线呈现先升高,后恢复,继续下降之后,再次升高的趋势.结论 orexin-A 细胞数及其神经纤维在大鼠癫痫发生的过程中随时间点与其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这表明其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病的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3.
生殖细胞核因子在不同成长期大鼠附睾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QY  Qiu SD  Y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126-1129
目的 讨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在大鼠附睾中的时空表达与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CNF蛋白在出生后7、14、28、45、60、90天龄和18月龄大鼠附睾内的表达、定位和发育变化,并通过凝胶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NF表达于出生后14天龄至18月龄大鼠附睾上皮的细胞核内,其表达呈明显的年龄相关性和附睾区段以及细胞特异性。14天龄附睾上皮内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核,28天龄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强度明显增强,45天龄时达到高峰。成年后阳性细胞数维持不变而阳性染色强度开始逐渐减弱,18月龄时减弱非常明显。附睾管上皮内的各种细胞如主细胞、基细胞、顶细胞、狭窄细胞和亮细胞等均呈GCNF阳性染色,从附睾起始段到尾段均有阳性染色,其中以近端头部最强;远端尾部主细胞核阳性减弱非常明显甚至呈阴性,而亮细胞核则阳性较强。14d后各年龄组附睾抽提物中均可见55000处有GCNF特异性条带,其年龄变化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CNF在大鼠附睾上皮内的表达与附睾上皮分化和发育过程明显相关,且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附睾区段和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经氯氰菊酯(7 m g/kg)或氯菊酯(70m g/kg)连续腹腔注射染毒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Glu 及GABA阳性神经细胞分布和阳性细胞中递质含量。结果 氯氰菊酯或氯菊酯染毒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Glu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和阳性细胞面积比减少,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降低,阳性细胞突起减少;而GAB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和面积比增加,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升高;在相同条件下,氯氰菊酯作用明显强于氯菊酯。结论 拟除虫菊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Glu 及GABA平衡失调可能是其导致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子再生过程中Ki-67、Thy-1和Oct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间隔24d2次白消安[10mg/(kg.次)]小鼠腹腔内注射建立精子再生模型,于第2次给药后第1,2,3,4,6和8周运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Thy-1和Oct4在生精上皮表达及其表达规律。结果:形态学显示第2次给药后3周主要为精原干细胞增殖期,4周为分化期,6-8周为精子发生恢复期。Ki-67表达见于精原细胞和少量精母细胞。精原细胞Ki-67阳性率在第2次给药后3周最高,第4周明显下降,6-8周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Thy-1表达于精原细胞,在精子再生各阶段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其中,第3周表达最高,第2周次之。Oct4表达仅见于紧贴曲细精管基底膜的精原细胞,在第3周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第4周下降,6-8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精原细胞Oct4和Ki-67阳性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9。结论:Thy-1并非特异性表达于精原干细胞。Oct4表达上调是促进精原干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肠嗜铬细胞(EC)及肥大细胞(MC)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25 mg/kg)组和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大、中、小剂量(1.2、0.6、0.3 mg/kg)组。采用孤养复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数量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结肠MC数量的变化。结果孤养复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可造成大鼠结肠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肠MC数量显著增多(P0.05)。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结肠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和MC数量(P0.05)。结论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可抑制IBS大鼠结肠EC和MC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追踪观察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及演变过程,从而探讨痫性发作对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联合诱导大鼠癫痫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后14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标记后5、14、28d海马DG区BrdU/神经元核性蛋白(Neu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TUNEL标记方法观察BrdU/TUNEL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痫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出现的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增殖的细胞大多数分化为神经元(约70%),只有少数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随标记时间延长,存活的增殖细胞逐渐减少,部分BrdU阳性细胞表现为TUNEL阳性。结论 癫痫发生后出现了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增殖的细胞大多数分化为神经元。但只有少部分细胞存活下来参与海马结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家兔生后发育期间5-羟色胺(5-HT)和嗜铬粒素A(CgA)在胃窦黏膜中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生后5、15、25、35、60及90d家兔各10只,处死后取胃窦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观察5-HT、CgA免疫反应细胞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不同发育阶段胃窦黏膜内均有5-HT和CgA的表达,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胞质内;生后5d和15 d时5-HT阳性细胞分散存在于黏膜上皮内,染色较浅,35 d开始逐渐增多,60d时数量最多(P<0.05),90d时减少至35 d水平,细胞平均灰度值于35 d时降低,60d时达到最低(P<0.05);CgA阳性细胞从生后5d开始数量逐渐增多,尤以90d增多明显(P<0.05),平均灰度值于90d时最低(P<0.05).结论:家兔生后发育期间胃窦5-HT、CgA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提示其所释放的激素可能参与家兔胃窦的发育和某些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室管膜下区(SVZ)和齿状回(DG)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脑,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对大鼠脑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和海马DG进行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EGFR和BrdU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室管膜细胞都呈EGFR阳性。侧脑室背外侧角SVZ的EGFR阳性细胞在出生前及出生后早期较多,出生30d后(P30)EGFR阳性细胞数目锐减。在P7的SVZ,90%以上的EGFR细胞与BrdU共表达。在齿状回,颗粒细胞、一些位于SGZ、分子层和门区的细胞呈EGFR阳性。在大鼠胚胎晚期和出生后1周内,EGFR表达较高。P30,P120和P365,EGFR阳性细胞数较P7大幅度减少并且减少的主要是位于SGZ、分子层和门区的细胞。此外,在P7齿状回的各层可见一些EGFR阳性细胞表达BrdU。结论:EGFR在SVZ和DG有较强表达且表达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在SVZ和DG各层可见EGFR和BrdU的细胞表达,EGFR信号途径在神经干(祖)细胞的增殖和特定类型神经元的分化及迁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SD大鼠建立红藻氨酸 (KA)诱发实验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ICC) ,研究KA诱发的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过程中 (KA后 1~ 7d) ,大鼠腹侧海马内强啡肽 [DYNA(1 8) ]免疫反应活性变化的时间过程。发现 :KA后 2d ,大鼠腹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 (DGC)层出现强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 ,KA后 4d ,其阳性神经细胞数量及免疫反应强度达高峰 ,KA后 5~ 7d,免疫反应逐渐消失。研究表明 :腹侧海马DGC层强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消失出现的时间过程 (KA后 5~ 7d)与KA诱发的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出现的时间过程 (KA后 5~ 7d)一致 ,提示腹侧海马内源性强啡肽在抗癫痫敏感性增强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癫痫模型大鼠orexin-B细胞及其神经纤维在致痫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阐明其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用海人酸(KA)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癫痫发作,并分别于癫痫终止后8 h、1 d、3 d、7 d和慢性复发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rexin-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其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orexin-B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大鼠下丘脑和穹窿周围核,但是在海马有可疑的阳性,而其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广泛;orexin-B免疫阳性细脃数呈现为先稍微减少后恢复、之后减少再恢复的趋势;7 d组细胞数减少,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平均光密度值呈现出与其细胞数相反的变化。结论:orexin-B细胞数及其神经纤维在大鼠癫痫发生过程中有变化,其可能参与了癫痫的神经元放电和传播的调节,增加其浓度有助于对癫痫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生后不同年龄段(1,7,14,21,28d)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方法:运用NADPH—d组织化学法。结果:在生后1d的中脑导水管灰质的背外侧核出现密集深染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小,有短的突起。随着日龄的增加,NOS神经元经历了胞体由小到大、形态日趋成熟、突起日趋丰富、单位面积中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和密度在生后14d前有显著性变化,而在14d后变化渐不明显。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NOS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主要在1~14d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HCs)移植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模型后其在大肠的定位情况.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SD大鼠CD模型.用悬浮法培养同种异体HCs,并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经尾静脉注入体内,并以生理盐水为对照.于移植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处死大鼠,取全段大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s的定位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移植组各时间段大肠组织均有BrdU阳性细胞定位,主要在黏膜上皮层,对照组阴性.结论:HCs可定位于大鼠CD模型的肠道中.  相似文献   

14.
肾小管基底侧钠/二羧基转运蛋白随增龄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及人类肾小管基底侧钠/二羧基转运蛋白(NaCD3)随增龄的表达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变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从基因及蛋白质水平观察大鼠出生后1d、7d、1个月、3、12、24个月及少年、中青年、老年正常人肾组织NaDC3表达变化趋势,并利用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尿枸椽酸。结果:(1)大鼠血及尿枸椽酸浓度随鼠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大鼠肾组织Nor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鼠龄增长NaDC3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aDC3表达于大鼠及人肾脏近端小管基底侧,从大鼠出生后7d开始表达,后随鼠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在人类随年龄增长也呈现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NaDC3可能通过枸椽酸等物质的能量代谢机制参与了机体的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yclin E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在缺血性急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肾衰大鼠分别在第0、2、7、10、14天处死,取血测定肌酐值,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细胞增殖程度以及cyclin E和CDK2的分布,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cyclin E和CDK2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血清肌酐值在缺血再灌注第2天时显著增高,第7天时最高,第10天时开始降低,第14天时基本降至正常。对照组肾组织的细胞增殖指数(PI)为0.7%,肾缺血后第2、7、10和14天分别为14.8%、30.9%、23.6%和12.4%。Cyclin E和CDK2蛋白在肾组织内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且第2天表达弱阳性,第7和10天表达分别为强阳性和阳性,第14天表达减弱;两种蛋白的水平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和PI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急性肾衰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与肾组织cyclin E和CDK2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NSCs)激活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大鼠均采用传统线栓法作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MK80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鼠脑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SGZ)、室管膜下层(SVZ)注射后第3,7,11,18d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结果:对照组大鼠Brdu、Nestin阳性细胞7d在SGZ出现一小高峰,然后迅速下降,11d阳性细胞甚少;而实验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3d在SVZ明显表达,7~11d在SGZ区达高峰,并可持续至1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在脑缺血后,能促进大鼠海马区NSCs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是否存在尿路上皮细胞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5只老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取尿道、前列腺及膀胱组织,完成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D大鼠3种组织内CK7、CK20和尿斑蛋白Ⅲ(UroplakinⅢ,UPⅢ)的表达情况。另取10只老年雄性SD大鼠,同法将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前列腺侧叶组织取出碎冰保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以UPⅢ阳性设门检测不同部位前列腺组织中是否存在UPⅢ阳性的细胞及其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观察到SD大鼠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存在形态与膀胱和尿道尿路上皮细胞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结构;其免疫组化CK7和UPⅢ阳性、CK20阴性。随着前列腺导管延伸至管腔底部,CK7和UPⅢ的表达逐渐减低,直至消失。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前列腺腹侧叶及侧叶组织内有UPⅢ阳性的细胞,该细胞分别占各组织内细胞总数的(55.96±3.85)%和(50.76±3.99)%。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与膀胱尿路上皮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形态结构;该细胞免疫组化CK7和UPⅢ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乌甲素对福尔马林刺激大鼠膀胱诱发的脊髓和肾上腺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刺激膀胱模型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ISO组脊髓及肾上腺均未见明显Fos表达。其余三组脊髓背角内均出现Fos阳性细胞,以腰6、骶1节段数量多且集中,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内侧缘、双侧I层内侧部、中间带外侧核(IML)和后联合核(DCN)处,以后联合核处比较集中。在肾上腺皮质均发现Fos阳性细胞。肾上腺髓质未见明显Fos表达。高乌甲素(6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减少脊髓及肾上腺Fos阳性细胞数量。结论高乌甲素可抑制膀胱福尔马林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及肾上腺Fos表达。  相似文献   

19.
魏丽春  曾丽华  田芙蓉  郭国桢  郭鹞 《医学争鸣》2003,24(22):2072-2075
目的:观察作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中间丝蛋白nestin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多聚甲醛灌流固定的脑和脊髓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nestin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穹隆下器、正中隆起、最后区等室周器官、以及脑干和脊髓的中缝胶质结构等区域.nestin反应产物定位在胞体、及其长短不等的星状突起或放射状突起内.结论:结果提示,在成年鼠脑和脊髓的上述区域内,可能仍然存在一定数量呈nestin免疫反应的神经前体细胞,其生理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家兔生后发育期间生长抑素(SS)和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在胃窦黏膜中的定位和表达,探讨其与机体消化功能的关系。方法:生后5、 15、 25、 35、 60 和90 d 家兔各 10 只, 处死后取胃窦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制成连续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和图像分析法对SS、IAPP 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定位和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兔胃窦黏膜内均有SS和IAPP的表达。阳性产物呈棕黄色,位于细胞质内。家兔生后5和15 d, SS阳性细胞分散存在于黏膜上皮内,染色较浅,35 d开始逐渐增多,于60 d时数量最多(P<0.05),90 d时减少至35 d水平;细胞平均灰度值于35 d时降低,60 d时达到最低(P<0.05)。IAPP阳性细胞多数定位于胃窦黏膜结缔组织中,家兔从生后5 d开始IAPP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尤以60 d增多明显(P<0.05);其平均灰度值于35 d之后降低,低于5、15和25 d组(P<0.05)。结论:SS和IAPP在家兔胃窦黏膜中的表达随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二者可能以内分泌、旁分泌的方式参与生后机体的消化活动,并在胃黏膜的生长修复和自我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