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学习记忆损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完成。①分组及模型制备: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D-半乳糖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12只。动物经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次/d,共56d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②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组动物同时腹腔注射脱氢表雄酮30mg/kg、隔日一次,共28次。D-半乳糖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③检测指标:各组大鼠每周定时测量体质量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各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逃避潜伏期、在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占各象限游泳总计距离、时间的百分比,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药物治疗组动物体质量增加百分比显著低于D-半乳糖组(6.23%,13.04%,P<0.001)。②药物治疗组大鼠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D-半乳糖组(F=557.96,P<0.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时间占各象限游泳总计距离、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D-半乳糖组[(55.4±3.4)%,(28.2±2.3)%;(57.6±4.1)%,(28.5±3.0)%](P<0.001)。结论:脱氢表雄酮能够降低D-半乳糖所致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体质量,改善衰老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对癫痫患者减停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2年无发作的癫痫患者100例,按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推出的癫痫发作分类分为IED组51例和无IED组49例,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1例,非老年组79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结果 100例癫痫患者中,不同发作类型两两比较,肌阵挛、复杂部分发作和≥2种发作类型的癫痫患者IED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强直-阵挛、失神和简单部分发作的癫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ED组癫痫复发37例(72.5%),无IED组癫痫复发16例(3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165,95%CI:1.022~1.329,P=0.022)和IED(OR=2.794,95%CI:1.040~7.509,P=0.042)可能是减停AED后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老年组病程明显长于非老年组[(10.10±7.55)年vs(5.97±4.04)年,P=0.001]。结论发作类型和病程对长期无发作的癫痫患者减停AED后是否复发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利曲辛合剂治疗伴有情绪障碍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治疗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154例和丛集性头痛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美利曲辛合剂(黛力新)及头痛发作时加用散立痛组(治疗组,偏头痛组最终完成68例,丛集性头痛组最终完成11例)和头痛发作时单用散立痛组(对照组,偏头痛组最终完成59例,丛集性头痛组最终完成9例),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其抑郁和/或焦虑状况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的评估.结果偏头痛治疗组不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所伴有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第4,6周均P<0.01),还可以显著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第4周P<0.05,第6周P<0.01)、缩短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第2,4,6周均P<0.01);而丛集性头痛治疗组虽然能显著减少丛集性头痛患者的HAMD评分(第4周P<0.05,第6周P<0.01)及HAMA评分(第4,6周均P<0.01),但是却不能减少患者的丛集期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第2,4,6周均P>0.05).结论对于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美利曲辛合剂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而对于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丛集性头痛患者,美利曲辛合剂没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特点.结果 本组65例CVST患者中,25例(38%)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颅高压;头面部局部或全身感染者13例(20%);贫血4例(6%);服用避孕药史4例(6%);结缔组织及相关疾病4例(6%)(Behcet's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蛋白C缺乏2例(3%).9例急性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发现,2例存在"稠密三角征",3例存在"条带征".亚急性患者头颅MRI显示,静脉窦内主要为T1、T2高信号(33%,4/12).MRI发现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患者静脉性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8%(3/8)、33%(4/12)及18%(6/33).在行MRV检查的12例患者中,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100%).DSA检查发现66%(40/61)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11%(7/61)累及大脑浅(深)静脉.结论 CVST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头颅CT及MRI分别对急性,亚急性CVST静脉窦内的血栓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MRV可快速、无创地诊断CVST.若以上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应尽快行DSA检查,尤其是大脑浅(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学习记忆损害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完成。①分组及模型制备: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D-半乳糖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12只。动物经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次/d,共56d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②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组动物同时腹腔注射脱氢表雄酮30mg/kg、隔日一次,共28次。D-半乳糖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③检测指标:各组大鼠每周定时测量体质量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各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逃避潜伏期、在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占各象限游泳总计距离、时间的百分比,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药物治疗组动物体质量增加百分比显著低于D-半乳糖组(6.23%,13.04%,P〈0.001)。②药物治疗组大鼠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D-半乳糖组(F=557.96,〈0.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时间占各象限游泳总计距离、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D-半乳糖组[(55.4&;#177;3.4)%,(28.2&;#177;2.3)%;(57.6&;#177;4.1)%,(28.5&;#177;3.0)%](P〈0.001)。 结论:脱氢表雄酮能够降低D-半乳糖所致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体质量.改善衰老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郎森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43-314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65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痴呆类型,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血管病,5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在1.6%~3.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于2002年制定了VD的诊断标准,根据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卒中发作病史,在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的基础上分为很可能、可能和确诊3个等级,强调痴呆发生在脑卒中后3个月之内,并持续至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病程中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损害为选择性的,随着脑卒中发作的次数呈阶梯样进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在老年人群中VD的诊断应首先排除AD和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所致的痴呆,并与其他老年期神经系统和全身疾病所致的痴呆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经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经血管内选择性溶栓治疗 49例 8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以评估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31例经股动脉插管 ,全脑血管造影确认脑梗死 ,再选择性将导管插入患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并注入尿激酶 5 0~ 75万单位行接触性和区域性溶栓治疗。对照组 18例行常规治疗。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 71% ,有效率为 83%。 2 3例颈内动脉系和 4例椎基动脉系梗死在溶栓后 2周内神经损害体征明显改善 ,2例死亡。溶栓组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MESSS)评分改善 (2 1.6± 13.6 )分 ;对照组改善 (5 .9± 5 .3)分。溶栓组发病时间越短其疗效越好。结论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8.
9.
老年癫痫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癫痫门诊收治的65例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老年癫痫患者占所有就诊癫痫患者的2.8%。70.8%为部分性发作,24.6%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6%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发病原因:40.0%为脑血管病,其余主要为脑外伤、脑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氧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低血糖等,20.0%原因不明。常规脑电图异常率44_4%,动态脑电图异常率84.2%。80.0%患者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及托吡酯,73.1%为单药治疗,治疗后88.5%发作减少,9.6%未再出现发作,1.9%发作加重。结论老年癫痫绝大多数为继发性癫痫,有明确的病因,部分性发作比例高。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因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病情复杂,抗癫痫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小剂量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脑动脉影像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脑动脉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例明确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进行头颅MRI、MRA和或(DSA)检查。结果:5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MRA或DSA异常,其中3例表现为颅内大血管狭窄,2例表现为血管分支稀疏;病例1的颅内病灶、层状坏死符合血管分布,与其病变血管一致。结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合并颅内动脉异常,且有的动脉异常与层状坏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