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镉、铅、汞降低大鼠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主要功能成分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时间动态过程和测定其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给大鼠一次腹腔注射2.4mg/kg体重的醋酸镉,降低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高峰在注射后72小时;注射100mg/kg体重醋酸铝或2.0mg/kg体重氯化汞,则使此细胞色素含量降低的高峰时间为注射后24小时。在作用高峰时,上述镉、铝、汞处理都还明显抑制大鼠肝微粒体中需细胞色素P-450的氨基比林N-脱甲基化酶、乙基吗啡N-脱甲基化酶和苯胺羟化酶活性,但对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这表明此等金属主要通过降低细胞色素P-450含量而抑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磷农药对肝微粒体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P=S 基团的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对肝微粒体酶有抑制作用。具有P=O 基因的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对肝微粒体酶无明显影响。提示:可根据不同结构的有机磷农药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从代谢角度初步预测其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3.
甲基异柳磷是我国新发展的一种以防治地下害虫为主、兼治地面害虫的新型有机磷农药。本研究包括一系列毒性试验;并从亚细胞水平上对该农药中毒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杀虫效果显著,在体内代谢迅速,无明显蓄积毒性,未发现致畸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及迟发神经毒性,对人、畜比较安全。目前,已列入国家作为取代六六六的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溴氰菊酯在体外对线粒体呼吸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明显抑制唬珀酸脱氢酶和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的渗透肿胀作用,使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的含量明显增加。但在体内试验中,未见其有明显抑制线粒体呼吸和有关酶活性的作用。因此认为溴氰菊酯经体内代谢后对线粒体毒性可能降低。在体外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抑制可能与其改变线粒体膜脂质成份,进而导致线粒体有关酶活性和膜通透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甲基异柳磷系华中师范大学农药所合成的一种新型有机磷杀虫剂。我们在对其系统毒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和用离体肝脏为模型,对甲基异柳磷在肝内的代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本室繁殖的纯系Wistar雄性大鼠(230~250g)1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只,对照组为进行离体肝脏灌流组,实验组在离体灌流30分钟后.将甲基异柳磷(21.52mg/kg体重)灌流于介质中。 2.离体肝脏灌流:灌流系统参照张滋法自制,灌流介质为含有0.15%葡萄塘的Krebs-Rin-ger碳酸氢盐缓冲液,pH7.0~7.2。手术操作要  相似文献   
6.
杀虫畏对肝微粒体酶呈现明显诱导作用。对诱导生成的酶的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证明,诱导生成组和对照组的苯胺羟化酶,其米氏常数(km)和抑制常数(ki)极相近似;微粒体酶抑制剂SKF525-A对两组酶均呈现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两组酶具有相同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胺甲硫磷在急性染毒时对大鼠血,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苯胺羟化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表明,胺甲硫磷在所给剂量范围,不仅抑制血,脑AchE,而且明显抑制脑Na+,K-ATP酶和Ca2+-ATP酶;对肝脏微粒体谷胱甘肽转移酶也有抑制作用,证明胺甲硫磷在体内毒作用是多途径。  相似文献   
8.
胶质细胞在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牛玉杰1刘毓谷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能够产生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对于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以及学习记忆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传统的神经毒理学观点认为,外来化合物引起的神经毒性是神...  相似文献   
9.
SD雄性大鼠按171mg/kg静注或684mg/kg经口给予甲基毒死蜱(CM)后,血中CM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特点为:吸收快、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从体内的消除快。大鼠静注CM后,在肝、心、脾、肺、脑、肌肉和脂肪中的浓度变化呈叠加指数函数规律,在血、肾和睾丸中呈二项指数函数规律,根据靶向分布参数判定,CM主要选择分布于肺和脂肪组织。静注后连续10d,CM随粪尿的累计排出量为125μg,仅占给予量的2.93‰,说明CM在体内主要是经代谢转化后消除的。  相似文献   
10.
大鼠经多氯联苯处理后,分离肝微粒体的六种P450亚型,分别与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十二桂酰卵磷脂重组,形成六种P450酶系,即P450重组酶系A_1、A_2、B. C_1、C_2和D。这六种重组酶系对37种外来化合物的催化速率不同,其中以C_1和C_2酶系催化活力最强,其次为A_1酶系,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