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尼洛替尼衍生物4-甲氧基-N-[4-(3-吗啉基丙氧基)苯基]-3-[4-(吡啶-3-基)嘧啶-2-基氨基]苯甲酰胺(l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模拟生理条件(p H=7.4),25、37℃测定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利用Stern-Volmer方程判断荧光猝灭类型;求出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其作用距离r;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判断lz和BSA作用力类型;根据同步荧光光谱分析lz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 lz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动态猝灭作用,并得出了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结合作用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结合距离r=3.20 nm,发生能量转移,引起了BSA构象的变化。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改造设计尼洛替尼,寻找新的药物小分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苯甲酰肼腙(HL)的Pd(Ⅱ)、Pt(II)配合物PDL:和PtL2,研究其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影响。方法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静态荧光光谱定性讨论了HL以及PDLz和PtLz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HL以及PDL2和PtL2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了BSA的内源荧光,并计算出了不同温度下这3种化合物与BSA的键合常数(Ka)以及热力学参数焓变(AH)及熵变(AS)。结论HL和PDL2与BSA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而对于PtL2,除了静电相互作用外还包括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金刚烷甲酸(A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以BSA为荧光剂,Ad为猝灭剂,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等方法研究在生理条件下Ad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 Ad与BSA二者间的结合常数为7.83×104L.mol-1(291 K),1.59×104L.mol-1(301K);Ad与BSA相互结合时,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距离为r=3.12 nm,结合位点数n=1;BSA的α-螺旋由22.4%降低为19.6%,β-折叠分别由30.2%上升为43.6%。结论 Ad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数据证实Ad与BSA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山萘酚(kaem pferol,KF)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al bumin,BSA)相互作用的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检测KF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作用,应用校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动态荧光猝灭常数和静态猝灭常数,应用荧光猝灭双对数方程计算KF与BS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并且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KF与BSA结合时供体-受体之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果 KF对BSA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的复合方式,结合常数KA在108数量级,结合位点数接近2,结合距离r=1.45nm,能量转移效率E=0.73,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结论 KF可通过动态和静态猝灭结合的机制对BSA的内源性荧光产生明显的猝灭作用,两者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5.
曲克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光谱技术研究曲克芦丁(troxerutin, TRO)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 间结合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确定曲克芦丁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依据热力学参数讨论两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利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曲克芦丁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 曲克芦丁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H=-77.06 KJ/mol,ΔS=-152.20 J/(mol·K).结论: 曲克芦丁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曲克芦丁的加入使BSA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头孢地尼(cefdinir,CE)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在 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CE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CE可与BSA形成基态复 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 数。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CE与BSA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生成的自由能变(Gibbs free energy change,ΔG)为负值,表明CE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II A中。Hill系数 小于1,表明CE有负协同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E对BSA构象不产生影响,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结论:该实 验对揭示药物动力学问题及后续头孢类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儿茶醛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原儿茶醛对BSA的淬灭作用,用Stern-Volmer拟合方程和Line-weaver-Burk拟合方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原儿茶醛与BSA作用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采Stern-Volmer拟合方程和Line-weaver-Burk拟合方程,发现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1.95×104L/mol,结合位点数n=0.98。结论利用荧光光谱法可方便考察原儿茶醛与BSA的相互作用,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ZnPc-(Lys)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从BSA角度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荧光猝灭实验探讨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猝灭机制、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从ZnPc-(Lys)5角度采用胶束荧光增敏法测定ZnPc-(Lys)5浓度通过Scatchard方程计算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ZnPc-(Lys)5对BSA的荧光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主要是静态猝灭形成基态配合物。不同温度(298,303,308,313,318 K)的结合常数K1分别为12.1×104L/mol,7.69×104L/mol,6.12×104L/mol,4.57×104L/mol,3.76×104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3,1.02,1.07,1.13,1.17。Scatchard方程计算出298 K结合常数K2为1.557×105L/mol,结合位点数位1.07。结论从两个方面计算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基本一致,ZnPc-(Lys)5与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通过形成基态配合物的方式相互作用,进入血清白蛋白中1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有机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值条件下6-氨基-4-(4-氯)苯基-5-氰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Ⅰ)对BSA的荧光猝灭和两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Ⅰ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得出分子间的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证实Ⅰ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彼此作用力强,大约以1∶ 1相结合,并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生理pH值下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了荧光猝灭法及能量转移原理.结果:黄芩苷对BSA荧光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结合距离小于7 nm.结论:黄芩苷与BSA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可以被血清白蛋白储存和转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受体活化Smads(Smad2,Smad3)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区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和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2及Smad3的mRNA和Smad1/2/3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皮肤组相比,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ad2、Smad3的mR-NA以及Smad1/2/3、p-Smad2/3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中受体活化Smads(Smad2、Smad3)和p-Smad2/3表达下调可阻断TGF—B信号转导,可能使TGF—p抑制上皮增生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从而促进了脂溢性角化病表皮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v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β-catenin在腹侧中脑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MPTP制备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n=5):对照组、MPTP 0 d组、MPTP 1 d组、MPTP 2 d组、MPTP 4 d组、MPTP 7 d组、MPTP 14 d组、MPTP 21 d组.在末次注射MPTP后的相应时间点将动物处死,Western blot法检测腹侧中脑磷酸化β-catenin(phosphorylated β-catenin,p-β-catenin)以及总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侧中脑β-catenin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MPTP致伤显著增加了C57BL/6小鼠腹侧中脑总β-catenin蛋白的水平,然而p-β-catenin蛋白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PTP处理后第7天β-catenin蛋白在腹侧中脑各区域黑质网状部(SNr),黑质致密部(SNpc)以及被盖腹侧区(VTA)的表达增多并发生了核转移.结论 MPTP所致腹侧中脑区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龋病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脱矿与再矿化常常同时或者交替发生,龋病的脱矿与再矿化过程是离子不断进行交换的结果。而牙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釉质龋是最早发生也是最常见的龋病。本文对釉质龋病变过程中及氟化物防龋时的离子交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0.375mg/kg、0.75mg/kg、1.5mg/kg 3个染毒组和对照组,灌胃法连续给药16w后对各组大鼠计算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头计数,并计算每日精子生成量(DSP)。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Bcl-2表达的情况。结果①中剂量组(0.75mg/kg)和高剂量组(1.5mg/kg)睾丸精子头计数和DS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生精细胞Bcl-2阳性产物表达明显降低(P〈0.01);③生精细胞Bcl-2阳性率与每日精子生成量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As2O3可通过抑制生精细胞Bcl-2的表达而导致精子生成量的减少,产生雄性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2X3嘌呤受体在人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方法:收集10例不同月龄时期的胎儿,分别取L4~6背根神经节(DRG),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在5~9个月的人胚胎DRG中P2X3嘌呤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在5个月的人胚胎DRG中几乎所有的神经元细胞是小神经元,全部表达P2X3受体阳性,在6~7个月的人胚胎DRG中,开始出现中型神经元细胞,8~9个月的人胚胎DRG中开始出现少量的大型神经元细胞,而P2X3阳性产物主要见于小神经元细胞,所以5~9个月的人胚胎DRG中P2X3阳性细胞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各月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2X3嘌呤受体与胚胎时期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尿脱落细胞E2F3 m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E2F3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58例膀胱癌患者,15例泌尿外科非肿瘤患者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脱落细胞E2F3mRNA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对照。结果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E2F3 mRNA用于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81.03%,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41.38%)(χ2=19.206,p<0.05),两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之间尿脱落细胞E2F3 mRNA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05;χ2=0.132,p<0.988)。结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E2F3 mRNA的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甘遂配伍甘草对大鼠肝脏CYP3A2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中药"十八反"中甘遂与甘草配伍对大鼠肝脏CYP3A2在mRNA 水平、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方面的调控作用.方法: RT-PCR 检测大鼠肝脏CYP3A2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肝脏CYP3A2蛋白表达;通过红霉素N-去甲基反应评价CYP3A2酶活性.结果: 在mRNA水平、蛋白表达、酶活性方面,甘遂单用组均高于其他组.结论: 甘遂、甘草可能存在基于药物代谢酶机制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影响。方法:取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与RBL-2H3肥大细胞系共培养,在放大镜下观察比较细胞脱颗粒情况;检测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A值,并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百分率。结果:与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共培养后,细胞的脱颗粒有明显的差异,以1/8原浓度稀释后细胞脱颗粒明显,清开灵注射液使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A值)为0.828±0.004,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为8.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能通过直接作用使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为鉴定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机制和临床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大鼠CYP2J3基因,与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连接,转染大鼠心肌细胞检测其表达。方法提取大鼠肝脏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OE-PCR)的方法扩增大鼠CYP2J3基因,与双酶切的pcDNA3.1(+)连接,构建pcDNA3.1(+)-CYP2J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鼠心肌细胞,用RT-PCR的方法鉴定其在大鼠心肌细胞的表达。结果得到CYP2J3基因全长序列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YP2J3。RT-PCR结果显示,转染pcDNA3.1(+)-CYP2J3后的大鼠心肌细胞CYP2J3基因有稳定表达。结论克隆大鼠CYP2J3基因、pcDNA3.1(+)-CYP2J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鼠心肌细胞的表达均获成功,为进一步研究CYP2J3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siRNA沉默E2F3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iRNA干扰E2F3基因对膀胱癌细胞(563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E2F3基沉默对563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化学合成3对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E2F3基因的寡核苷酸链,经BamH Ⅰ、Hind Ⅲ 双酶切克隆至pRNAT-U6.1/Neo系统,重组构建E2F3 siRNA的RNAi质粒,以质粒转染DH5α菌株筛选得到稳定表达siRNA的细胞,转染5637细胞E2F3基因沉默,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E2F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5637细胞周期,采用Annexin-V/PS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后5637细胞E2F3基因表达抑制,3条干扰序列对5637细胞周期抑制且G1期细胞比例增高,与阴性转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转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siRNA干扰E2F3基因对膀胱癌5637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