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组织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制作含有不同微血管形态的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芯片,并探讨其在血管生成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选择含有不同类型微血管形态组织36例作为供体组织,经打孔、取样、点样等步骤,制作AstMV组织芯片,并进行CD34、FⅧ-RAg和CD105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微血管形态特点和血管生成活性.结果成功制作出了含有不同微血管形态的组织微阵列(组织芯片)AstMV系列,自行制作了取样及点样定位器具.CD34、FⅧ-RAg及CD105均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膜或(和)细胞质表达,不同的内皮细胞标记物所显示的微血管数有所不同,Ⅱ、Ⅲ、Ⅳ级星形细胞肿瘤中CD34、FⅧ-RAg标记的微血管数明显多于CD105标记的微血管数,亦明显多于相应Ⅰ级星形细胞肿瘤标记的微血管数.结论构建不同微血管形态的肿瘤组织芯片在血管生成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数字化肿瘤微血管以及研究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与血管生成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FⅧ-RAg和CD34标记早孕胎盘绒毛微血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早孕期胎盘绒毛微血管显示寻求合适的标记物。方法人6~11wk胎盘绒毛4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微血管进行CD34和FⅧ-RAg标记。结果两种标记物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CD34是标记早孕胎盘绒毛微血管较好的标记物,而FⅧ-RAg不适宜于该组织的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研究其体外特性.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出肝癌组织微血管片段,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依次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法进行纯化;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对所获得的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获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呈FⅧ-RAg阳性;CD34,CD105阳性;电镜下可见Weibel-Palade小体;生长状态良好、可传代培养.结论本研究摸索并建立了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所获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改良墨汁灌注法.使之适用于卵巢移植后新生血管的显示和观察.配制墨汁固定灌注液,小鼠卵巢肾被膜下移植后36h,麻醉状态下将墨汁灌注液通过左心室灌注固定小鼠,灌注后取材进行移植物与移植部位血管贯通的观察.结果 ,可见有贯穿肾组织至卵巢组织之间被墨汁填充的微血管,移植物内的卵泡及间质腺周围微血管中可见墨汁充盈或墨汁颗粒,灌注的成功率达到100%.表明甲醛墨汁灌注法可清晰地显示卵巢移植早期血流贯通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顿金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51-1352
目的:探讨小儿卵巢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临别诊断。方法:分析观察小儿卵巢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免疫表型。所用抗体CD31、CD34、FⅧAg。结果:卵巢血管瘤多见于婴幼儿,多为单侧,双侧罕见。镜下以丰富的厚薄不一的血管为主,血管间可见梭形细胞,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可见移行入周围的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CD31、CD34、FⅧAg为阳性标记。结论:小儿卵巢血管瘤为一良性的血管瘤,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组织学特点,但应与淋巴管瘤,脉管腔内无红细胞或淋巴液充盈时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舌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方法通过皮下移植人舌癌Tca8113-M1细胞建立人舌癌裸鼠移植肿瘤模型,并于肿瘤生长至直径1cm时切除肿瘤,对移植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来源,抗体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4和大鼠抗小鼠单克隆抗体CD34;并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检测。结果右腋窝皮下接种人舌癌Tca8113-M1细胞2周后,6只裸鼠的肿瘤直径都达到1cm以上,切片HE染色可见肿瘤组织病理形态为鳞状上皮细胞癌,MVD平均值为10.72±2.12,其中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大鼠抗小鼠CD34免疫组化结果是阳性,而鼠抗人CD34阴性。VEGF在6例移植瘤标本中均阳性表达,平均阳性率为(67±5.6)%。结论人舌癌移植瘤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宿主裸鼠,并且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VFGE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研究其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出肺癌组织微血管片段,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先后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法进行纯化;应用光镜、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对所获得的人肺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获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呈FⅧ-RAg、CD34阳性;电镜下生长状态良好、可传代培养。结论:本研究摸索并建立了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所获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肉芽组织内自体移植大鼠卵巢组织卵泡存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卵巢移植后甾体激素分泌和卵泡存活及卵巢组织VEGF和CD31的表达.方法:将未成熟SD雌性大鼠新鲜卵巢组织分别自体移植到下肢根部肌肉内和移植前2~5 d预制的肌层创面肉芽组织内,于移植后17 d回收移植物,做HE染色卵巢卵泡计数及VEGF和CD31免疫组化分析,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中17β-雌二醇(E2)水平.结果:移植卵巢内可见不同阶段的发育卵泡,其中肌层肉芽组织中原始卵泡数明显高于肌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芽组织组移植物VEGF、CD31表达和E2水平高于肌肉组织组,其中VEGF、E2水平在移植前3d预制的肌层肉芽组织内高于其它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异位移植卵巢组织到具有丰富新生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内,可以提高移植卵巢卵泡的存活和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9.
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建立混合胸腺移植模型,对混合胸腺移植诱导皮肤移植物免疫耐受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混合胎胸腺移植3个月后,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宿主骨髓源细胞在胸腺移植物内的分布情况.利用脾细胞过继转移,观察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受者脾细胞,能否将耐受状态过继转移至正常BALB/c小鼠.结果混合胸腺移植3个月后,受体外周血白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率为(2.83±0.20)% ,与正常BALB/c小鼠相比,相差不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移植胸腺内宿主源MHC-Ⅱ分子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髓质,并具有典型树突样外观.将对F344大鼠皮肤已产生耐受的脾细胞,过继转移至免疫健全的BALB/c小鼠,可特异延长胸腺供体来源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结论通过胸腺移植诱导的免疫耐受,主要是以胸腺内的中枢排除机制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为主,而且此种耐受具有一定的"可转传性".  相似文献   

10.
王瑜  田晶  李科  李艳  姚敏捷 《医学争鸣》2004,25(6):571-573
目的: 建立一种免疫抑制小鼠肾包膜下胃癌移植瘤模型,探讨其在观察肿瘤新生血管方面的意义. 方法: 环磷酰胺(CTX)处理小鼠,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 以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用同一新鲜胃癌标本进行肾包膜下移植,比较两组第7日后移植物体积和微血管密度(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免疫抑制小鼠移植物体积和微血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免疫力小鼠(P<0.05). 结论: 该免疫抑制肾包膜下动物模型中移植瘤7 d内持续生长,微血管形成良好,为研究肿瘤新生血管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役组化S-P法检测80例骨肉瘤组织中EphB4、ephrinB2等蛋白表达,并根据CD34和FⅧ-RAg染色结果记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EphB4及ephrinB2的蛋白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呈异质性分布;两种蛋白在Ⅲ级骨肉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EphB4和ephrinB2强表达组中的MVD均显著高于相应的EphB4、ephrinB2弱表达组(P<0.01).结论 EphB4/ ephrinB2在骨肉瘤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CD105和CD34染色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差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比较以CD105和CD34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在胃癌新生血管研究中的差异,并分析其意义。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对55例新鲜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进行CD34和CD105染色。并比较其肿瘤的微血管密度(IMD)。③结果CD105染色极易将胃癌组织切片中的新生血管与非新生血管区分开来;而CD34染色切片中非新生血管亦有着色。以CD34为内皮细胞标记物计得的肿瘤内IMD值显著高于CD105组(t=12.08,P〈0.001);以CD34计数肿瘤远处转移组IMD值与无肿瘤转移组无明显差异(t=0.59,P〉0.05);而以CD105计数所得肿瘤远处转移组IMD值高于无远处转移组(t=2.58,P〈0.05)。④结论CD105是一种较CD34更好的肿瘤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适用于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 (FⅧ -RAg)的抗体 ,标记 6 8例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 ,检测MVD。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水平、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6 8例胃癌组织中FⅧ -RAg阳性表达 5 2例 ,占 76 .4 7%。FⅧ -RAg和MVD与分化水平、浸润深度 (P <0 .0 1)及淋巴结转移 (P <0 .0 0 1)密切相关。不同组织学类型中FⅧ-RAg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MVD则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血管生成对胃癌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FⅧ -RAg的检测和MVD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构建体外人胎盘屏障极性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组织及细胞悬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得较高产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进一步对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法的Ⅷ因子相关抗原及CD34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质Weibel-Palade小体.结果体外培养出纯度较高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3~5代.此外,免疫组化显示Ⅷ因子相关抗原及CD34表达阳性,电镜下观察到Weibel-Palade小体.结论成功分离并培养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小儿骨髓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为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或带瓣管道的制备找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集小儿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培养液EGM-2培养,种植于提前包埋了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进行体外扩增,分别取48 h内贴壁细胞和48 h后贴壁细胞,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细胞系列标志:CD34、CD31、FLK-1、VE-Cadherin和Ⅷ因子以及祖细胞标志CD133.结果经过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VE-Cadherin和Ⅷ因子,部分表达CD133.培养至第5代细胞形态基本相似,细胞总数可以达到108以上.结论自小儿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并能体外扩增,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或带瓣管道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小儿骨髓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为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或带瓣管道的制备找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集小儿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培养液EGM-2培养,种植于提前包埋了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进行体外扩增,分别取48 h内贴壁细胞和48 h后贴壁细胞,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细胞系列标志:CD34、CD31、FLK-1、VE-Cadherin和Ⅷ因子以及祖细胞标志CD133.结果经过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VE-Cadherin和Ⅷ因子,部分表达CD133.培养至第5代细胞形态基本相似,细胞总数可以达到108以上.结论自小儿骨髓可以分离培养出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并能体外扩增,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或带瓣管道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转染腺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纯化扩增大鼠MSCs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转染Ad5CMV-TWEAK的实验组和未经转染的对照组,转染后用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用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其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观测转染TWEAK后MSCs内皮分化细胞增殖的影响;胶面生长实验观察转染TWEAK对MSCs微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大鼠MSCs转染TWEAK基因经诱导分化后的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染组内皮分化细胞数量增长较快,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面生长实验显示转染TWEAK组细胞微血管新生明显.结论 TWEAK基因能促进MSCs向内皮分化,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促进微血管新生,这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诱导体外接种细胞血管发生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无典型临床表现,光镜可见: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空泡变形;深部瘤组织细胞丰富,圆形、卵圆形,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 im+,CD34+,S-100-,SMA-,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CK-)。结论:原发于鼻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是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进行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静脉移植物巨噬细胞浸润途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膜是否是静脉移植物巨噬细胞浸润的一条重要途径。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CD68(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31(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并对CD68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外膜中有少量CD68阳性细胞,中膜和内膜中少见;在病变的血管中,CD68免疫阳性细胞在外膜、中膜和内膜都可观察到,与正常血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从外膜向中膜和内膜迁移的趋势;中膜CD68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和中膜毛细血管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结论:外膜可能是静脉移植物巨噬细胞浸润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血管瘤内皮祖细胞(EPcs)在裸鼠体内分化情况,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祖细胞(经CD31、CD34及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浓集后分别种植于裸鼠双侧胸壁、腰部皮下,动态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及组织学变化,并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鼠抗人CD31、CD34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染色研究所成瘤体的同源性。结果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祖细胞生长良好,细胞计数为3×108个/培养瓶,CD31、CD34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表达,裸鼠皮下植入后所形成的瘤体与原血管瘤生物学特点及病理特征相似,经CD31、CD34鉴定瘤体来源于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结论内皮祖细胞是血管瘤发生的细胞来源,此可作为血管瘤的动物模型,为血管瘤的研究提供较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