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Eph B4受体与其配体Ephrin 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93例胃癌和 30例癌旁组织中Enp B4受体与其配体Ephrin B2的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的Eph B4与Ephrin B2高度表达 ,癌组织中Eph B4与Ephrin B2的阳性表达 (分别为 49.46 %和 50 .54 %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分别为 2 0 .0 %和 2 3 .3 % ,P <0 .0 1 )。Enp B4与Ephrin B2阳性表达组的平均MVD值 (分别为 56 .2 1± 1 5 .3和 62 .41± 1 6 .9)明显高于Enp B4与Ephrin B2阴性表达组 (分别为 32 .2 2± 1 2 .9和 34 .1 2± 1 4 .7,P <0 .0 5和P <0 .0 1 )。此外 ,Enp B4与Ephrin B2表达程度还与胃癌的转移和癌浸润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Enp B4与Ephrin B2可以促进肿瘤间质的血管生成 ,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在内皮细胞促进胶质瘤细胞干性表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小鼠胶质瘤细胞系GL261和小鼠脑内皮细胞系b.END3为材料,采用Transwell双室细胞共培养、极限稀释法成球实验、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流式细胞术、体内移植瘤实验以及siRNA基因干扰等方法,检测内皮细胞对胶质瘤细胞体外成球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CD133阳性细胞比例、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抑制Bmi1基因表达对上述现象的影响.结果 与胶质瘤细胞单独培养的对照组相比:(1)胶质瘤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其体外成球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干细胞球数目明显增多(40个细胞/孔的浓度时为62.5%±1.5%比25.0%±4.6%,P=0.000),体积明显增大;内皮细胞与胶质瘤细胞共同移植后所形成的移植瘤出现早、体积更大[(0.798±0.297)比(0.362±0.123) cm3,P=0.000].(2)胶质瘤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其CD133阳性细胞群比例增大(8.48%±0.78%比4.81%±0.37%,P=0.000).(3)胶质瘤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Bmi1基因的mRNA(2.72±0.18比1.00±0.15,P=0.000)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4)利用siRNA干扰胶质瘤细胞Bmi1基因表达后,内皮细胞促进胶质瘤细胞干性表型的上述作用明显减弱,敲低Bmi1基因的GL261细胞共培养的CD133阳性比例显著低于共培养的普通GL261细胞(0.34%±0.21%比1.70% ±0.69%,P=0.025).结论 内皮细胞可能通过上调胶质瘤细胞Bmi1基因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干性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脑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单细胞悬液(1×106/10 μl)接种于27只Wistar大鼠右尾状核区.以接种C6细胞后大鼠的允许生存期,将大鼠分成2组,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成瘤情况、肿瘤体积、脏器转移灶、组织学形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兔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成瘤率为100%,无颅外转移.荷瘤大鼠平均生存期为(25.50±5.75)d.肿瘤体积在第3~4周时肿瘤迅速增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甚至侵袭颅骨;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GFAP蛋白呈散在阳性表达,VEGF蛋白强阳性表达;瘤组织内有典型的栅栏状坏死和丰富的微血管.结论 C6细胞在大鼠脑内原位移植瘤与人脑胶质母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十分相似,具有分化程度低、微血管丰富、生长速度快且高度侵袭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检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芯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结构参数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正常人脑组织、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的168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标记组织芯片中的VEGF及CD34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组织芯片上VEGF的表达强度以及微血管结构参数(包括血管数、血管平均周长)进行定量测试.结果星形细胞肿瘤各级别之间除VEGF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值、血管平均周长在Ⅲ级与Ⅳ级之间没有差异外,其他级别之间的差异都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中VEGF PU值与微血管结构参数可作为星形细胞肿瘤分级和血管生成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白介素-8(IL-8)是CXC类趋化因子家族成员,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IL-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在由114例NSCLC组织构建的组织芯片上检测IL-8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组织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6%(93/114),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为79.1%(34/43)。伴淋巴结转移组IL-8阳性表达率93.0%(40/4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4.6%(53/71)(P<0.05)。IL-8阳性表达组MVD(22.1±13.6)显著高于IL-8阴性组(14.8±11.2)(P<0.05)。IL-8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NSCLC中存在IL-8过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检测肺癌组织中IL-8表达对NSCLC的治疗及生物学特性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组织芯片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才出现的组织芯片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结合病理学教学的特点,把这项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将会是其另一主要用途.现就组织芯片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组织微阵列(high-density tissue microarrays,TMAs)又称组织芯片(tissue chip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能将数十个、数百个乃至上千个组织标本按预先的设计整齐地排列在某一载体上而成的微缩组织切片,可使科研人员同时对几百甚至上千种正常或疾病以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组织样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hEOLA1抗体的制备及肿瘤组织中EOLA1的表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抗EOLA1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核表达获得EOLA1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大白兔,获得兔抗人EOLA1(hEOLA1)多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人多肿瘤芯片上EOLA1的表达.结果 制备了高滴度的hEOLA1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显示EOLA1蛋白在肺癌、结肠癌、胃癌和肝癌仅表达于肿瘤问质.肿瘤细胞本身未见表达,而在胶质瘤和乳腺癌则早广泛表达.结论 EOLA1可能在胶质瘤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新生微血管的管壁组成成分与微血管构筑异质性(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phenotype heterogeneity,T-MAP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选择其新生微血管形态不同的“热点区域”制备组织芯片;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进行GFAP、CD34和α-SMA标记,观察微血管管壁组成细胞的免疫表型与其不同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含幼稚微血管、厚壁微血管、肾小球样微血管及薄壁、蛇行状微血管等各种形态特征的153点组织芯片;各种形态的微血管中均可检测到呈单层排列、位于微血管最内层的CD34阳性的内皮细胞;α-SMA阳性反应可见于内皮细胞外相当于周细胞处,其阳性表达范围及数目在不同形态的微血管中呈现多样性:幼稚微血管仅见少量表达,而在厚壁和“肾小球样”微血管中α-SMA阳性细胞多呈活跃增生的单层或多层。结论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形态构筑的多样性(异质性)是由内皮细胞和α-SMA阳性周细胞共同参与形成的,而后者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