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PCE)的关系。方法将合并糖尿病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500例根据HbAlc水平分为A组(HbAlc〈6.5%,376例)和B组(HbAlc〉/6.5%,124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动态心电图持续观测术后48h的PCE发生情况。结果79例(15.8%)发生PCE,其中A组PCE的发生率是13.3%,B组为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心电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糖尿病患者HbAlc水平与PCE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PCE)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合并糖尿病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300例,根据Hcy水平分为N组(Hcy<15.4滋mol/L,217例)和H组(Hcy≥15.4滋mol/L,83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动态心电图(DCG)持续监测术后48h的PCE发生情况。结果59例发生PCE,发生率为19.7%;其中,N组PCE的发生率为15.7%,H组PCE的发生率为3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7,P=0.005);两组患者hs- CRP、LDL、TG浓度和ECG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PCE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外科围手术期hs-CRP升高患者指标的影响和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方法 选择175例外科围手术期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且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5天后行外科手术并复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记录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强化组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加大剂量) 5天后行外科手术并复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记录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术后复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记录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组术前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变化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强化组患者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hs-CRP水平及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张可贤  杜艺  舒进军  许成凤  马进  张彥圆 《西部医学》2020,32(10):1484-1487
目的 评估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电视胸腔镜(VATS)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VATS食管癌根治术858例患者相关资料,记录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据此分为心血管事件组(PCE组,46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NPCE组,8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麻醉相关指标,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858例患者中46例出现PCE,发生率536%,两组患者年龄>70岁、ASA>Ⅲ级、临床风险因素>3个、CVP>20cmH2O、Paw>30cm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ASA>Ⅲ级、临床风险因素>3个、CVP>20cmH2O是围术期P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70岁、ASA>Ⅲ级、临床风险因素>3个、CVP>20cmH2O是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VATS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PCE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麻醉方式的选择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和风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ACS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6例对照者的AR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记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伴随疾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等。结果对照组AR发生率为12.5%,SAP组AR发生率为36.4%,ACS组AR发生率为54.5%,ACS组与SAP组和对照组AR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病变血管数、严重病变数及糖尿病率、介入治疗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与合并糖尿病、hs-CRP水平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相关。结论ACS患者AR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SAP患者,合并糖尿病、hs-CRP和LDL水平升高是A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围术期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对671例60岁以上接受CABG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糖尿病组158例,非糖尿病组513例.按常规方法行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搭桥术,搭桥材料常规使用左侧乳内动脉(IMA)和大隐静脉(SV).术前术后严密监测血糖,采用以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为主的血糖调控策略,将血糖控制在术前6 mmol/L、术后8 mmol/L左右.术中使用即时超声血流仪(TTFM)测量移植血管血流,保证吻合口通畅.术后加强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结果围术期总死亡率1.0%,糖尿病组病死率(1.9%)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0.77%),(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2.53%,糖尿病组并发症率(3.8%)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2.1%)(P<0.05).术后脑梗死发生率糖尿病组(1.2%)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0.7%),(P<0.05).结论糖尿病是老年患者CABG围术期死亡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围术期应采用精细的血糖监测和调控及综合治疗措施控制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而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3例,合并有糖尿病11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不合并有糖尿病的52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病人的一般情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观察两组病人在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心电图、心肌缺血症状等方面的发病情况。结果:(1)两组病人在发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情况无明显差异;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心电图异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和心电图正常、有心肌缺血表现这两种情况在观察组中均较对照组多见。结论:(1)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病人多见,如不能及时识别易延误诊治。(2)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损害较重,心力衰竭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9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HFREF)组、LVEF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组和LVEF中间型心力衰竭(HFMEF)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血浆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D)和LVEF,分析NT-proBNP水平与LVEDD、LAD、LVEF和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HFREF组收缩压低于HFPEF组和HFMEF组,HFPEF组、HFMEF组和HFREF组血浆NT-proBNP和LVEDD依次增高,LVEF依次降低(P<0.05);HFMEF组和HFREF组LAD高于HFPEF组(P<0.05);3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NT-proBNP水平均与LVEDD、LAD和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HFREF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功能分级明显相关,NT-proBNP水平比HFPEF和HFMEF患者明显更高,其对于早期判断患者心力衰竭类型和心功能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危重症患者477例,对其中出现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对心力衰竭患者(A组)与非心力衰竭患者(B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症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477例危重症患者中161例(33.8%)出现心力衰竭(A组),且A组中53.4%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A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B组(P<0.01),2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伴发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均可提高患者心力衰竭风险(P<0.05).结论:在对重症患者基础疾病积极治疗的过程中,应针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加强相关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行肝胆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收集因肝胆疾病行手术治疗的115例既往无心房颤动病史的老年(≥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心房颤动持续5 min以上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指标及血hs-CRP检测结果.结果 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6例(31.3%).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在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手术时间及术前各项心脏超声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心房颤动组术后第1、2天hs-CRP水平分别为(131.92±25.48)、(113.06±22.68)mg/L,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的(115.09±21.53)、(95.27±20.7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患者肝胆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容易发生,血 hs-CRP水平升高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hs-CRP≥131.92mg/L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汤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急性心肌梗死(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住院的患者,发病时间〈12h、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72例。按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标准分成2组,A组164例(HbAlc≥6.5%),B组106例(HbAlc〈6.5%),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明高于B组(P〈0.05),发生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水平升高是影响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及病死率的预测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积极地控制血糖,有助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检测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hs-CRP,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此外,根据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四分位数水平进行临床分组,可分为A1组(HbA1c≤6.5%)、A2组(6.6%~7.9%)、A3组(8.0%~9.9%)、A4组(HbA1c≥10.0%),同时将健康体检者列为A5组。分别统计对比各组患者hs-CRP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hs-CRP水平有随HbA1c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A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中hs-CRP上升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冠脉造影确诊的226例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据结果分成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析糖代谢状况,测定三组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共发现糖代谢异常者120例(53.1%);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IGT和T2DM组比NGT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IGT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82(P〈0.01)、0.4443(P〈0.05)、0.6327(P〈0.01)。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冠心病合并IGT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血浆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HbAlc、hs-CRP变化情况.结果 经检测发现,糖尿病发生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bAlc、hs-CRP和空腹血糖(FPG)值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否伴有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对于hs-CRP无明显影响;而临床肾病组的hs-CRP值高于无肾病组(P<0.01).结论 HbAlc、hs-CRP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规范化抗心衰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规范化抗心衰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d-1)治疗,疗程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末内径[LVEDD(mm)]及射血分数(EF%)的结果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NT-proBNP浓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等多方面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慢性心衰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Ot)和高敏一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产检的单胎孕妇436例,根据葡萄糖筛选试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GDM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正常对照组(NGT组),并观察IL-6、TNF-d、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与IGM组和NGT组比较,GDM组的IL-6、TNF-a、hs-CRP和HbA。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患者HbA。的水平,分为〈6.5%组为33例,6.5%~8.5%组为41例和〉8.5%组为81例。孕妇血清IL-6、TNF-a和hs-CRP水平随着HbA。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M孕妇的血清IL-6、TNF-a和hs-CRP水平出现明显升高,IL-6、TNF-a和hs-CRP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MA)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柱法和免疫比浊法分析286例糖尿病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组患者血HbAlc和尿M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HbAlc和尿M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MA和HbAlc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呈逐步上升趋势,按高低顺序排列为病程10年以上组〉病程6~10年组〉病程1~5年组〉病程1年以下组。HbAlc越高,尿MA水平也越高,两者具有关联关系。病程≤5年组BUN和Cr水平虽有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单项检测HbAlc或尿MA均有较高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两者相比,尿MA的检测效果更佳。(3)病程≤5年组糖尿病患者,联合HbAlc和尿MA检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36%,误诊率为0,诊断符合率为98.36%。结论:(1)尿MA和HbAlc与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反映不同病程的病情变化。(2)尿MA和HbAlc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3)检测尿MA和HbAlc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糖尿病(DM)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0例。两组分别接受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DM相关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后血清25-(OH)D3、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左心室结构指标[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前FPG、HbAlc、25-(OH)D3、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FPG、HbAlc、hs-CRP较对照组低,25-(OH)D3较对照组高(P <0.05)。两组治疗24周后PG、HbAlc、hs-CRP较治疗前低,25-(OH)D3较治疗前高(P <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治疗24周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低(P <0.05)。两组治疗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LAD、LVEDd、LVEFLAD、LVEDd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LAD、LVEDd、LVESd较治疗前低,LVEF较治疗前高(P <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提升T2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心室重构,预防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CHF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心衰程度将CHF组患者分为NYHA心功能Ⅱ级组31例、心功能Ⅲ级组35例和心功能Ⅳ级组32例.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Gal-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以及甘油三酯,分析血清Gal-3与NT-proBNP、hs-CRP、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①CHF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Gal-3[(32.69±12.37)μg/L vs(14.59±10.33)μg/L]、NT-proBNP[(2.64±0.47)pg/mL vs(1.18±0.39)pg/mL]和hs-CRP[(6.39±2.75)mg/L vs(3.41±2.46)mg/L]水平比较,CHF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的血清Gal-3水平分别为(23.05±2.41)μg/L、(26.39±2.75)μg/L和(28.52±2.77)μg/L,血清Gal-3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957、0.78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31,P<0.05).结论 血清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北京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38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疾病临床资料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进行高危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死亡情况.结果 ①术后随访3个月,384例PCI术后患者中有65例发生MACE,发生率为16.93%,其中主要MACE为心衰、心绞痛、心梗复发、再次PCI及心源性死亡;②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1.27±0.84)mmol/L vs(1.67±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72±0.33)mmol/L vs(2.11±0.24)mmol/L]、总胆固醇(TC)[(4.42±1.81)mmol/L vs(4.03±1.79)mmol/L]、甘油三酯(TG)[(1.79±0.63)mmol/L vs(1.52±0.46)m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82±0.78)mg/L vs(4.61±0.35)mg/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94±1.02)mmol/L vs(6.32±1.14)mmol/L],肌钙蛋白I(cTNI)[(0.06±0.01)mmol/L vs(0.18±0.05)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PCI支架安装个数及HDL-C、LDL-C、TC、TG、hs-CRP、HbAlc、cTNI是PCI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较多,能够直接影响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工作中应在PCI术前进行相关高危因素筛查,选择积极的控制措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