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11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1篇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不同计划设计方式对颅内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CyberKnife中心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多发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例患者分别选择单靶区多计划和多靶区单计划进行治疗计划设计。通过对计划靶区(PTV)及其周围正常脑组织、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和适形指数(CI)、实施治疗总节点数和总机器跳数(MUs)对比分析,进行两种物理计划设计方案评价。结果 采用两种设计方式所得治疗计划均能够满足>95% PTV接受处方剂量照射。多靶区单计划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TV周围正常脑组织受照最高剂量和平均剂量,使得脑干受照最高剂量和平均剂量分别相对下降1.62%和5.57%(t=1.09,P<0.01),治疗总照射节点数和总机器跳数平均相对下降了4.63%(t=1.87,P<0.01)和1.06%,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两种方式设计所得治疗计划的CI指数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CyberKnife能够实现对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精准立体定向放疗,在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将直径及体积相近的多靶区单计划设计,不仅能够减小患者正常脑组织及OAR的受照剂量,而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64例PCOS不孕患者由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卵巢体积、窦卵细胞数目、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月经恢复率、自主排卵率及复发率、生化和临床妊娠率,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1.9%)(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率、自主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卵巢体积、窦卵细胞数目、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卵巢体积、窦卵细胞数目下降(P0.05),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卵巢体积、窦卵细胞数目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与对照组(1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PCO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压与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123例T2DM患者,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2002年),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65例和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58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C肽等相关血化验结果。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测量RNFL厚度。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象限RNFL厚度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各象限RNFL厚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NDR组相比,NPDR组SBP、MAP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视网膜颞上(r=-0.184,P=0.041)、颞下(r=-0.224,P=0.013)象限RNFL厚度均显著负相关;体质量指数(BMI)与视网膜鼻下(r=-0.256,P=0.004)象限RNFL厚度显著负相关;SBP与视网膜鼻上(r=-0.203,P=0.024)、颞下(r=-0.272,P=0.002)、颞侧(r=-0.286,P=0.001)象限RNFL厚度均显著负相关;MAP与视网膜鼻上(r=-0.185,P=0.041)、颞下(r=-0.264,P=0.003)、颞侧(r=-0.253,P=0.005)象限RNFL厚度均显著负相关;HbA1c与视网膜颞上(r=-0.234,P=0.009)、颞下(r=-0.201,P=0.025)象限RNFL厚度均显著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是视网膜鼻上、颞下、颞侧象限RNFL厚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压升高加速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提示尽早关注血压变化可能有利于避免早期视网膜神经退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来替尼治疗ALK融合重排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4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的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38.2%)患者接受阿来替尼单药一线治疗。男性7例(53.8%),女性6例(46.2%),中位年龄51(35~72)岁。应用Kaplan-Meier分析其生存情况。  结果  阿来替尼治疗ALK基因融合重排肺癌脑转移瘤,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24.5个月。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  在颅内可测量病灶得到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阿来替尼作为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鞘内右美托咪定与鞘内吗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作用。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吗啡组、对照组3组。观察麻醉阻滞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新生儿情况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能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与吗啡有类似的镇痛作用,而瘙痒、寒战等副作较吗啡组明显减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替代吗啡作为鞘内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的49例患者,共55个脑干转移瘤病灶,总结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原发灶病理、KPS评分、术前是否行全脑放疗等对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中位肿瘤体积为1.96(0.1~15.6)cm3,总剂量8.0~40.0 Gy,1~5次/d,中位单次等效处方剂量(α/β=10)为18.2(8.0~23.7)Gy。中位最大单次等效剂量为25.2(11.8~37.4)Gy。局部控制率87.3%,15个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个病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个病灶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中位生存时间为14(1~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4个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55.1%、28.6%。  结论  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射波刀无框架,患者接受度好,分次照射可以用于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脑干放射性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任珍  王晓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0):1843-1846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房颤患者80例均符合抗凝治疗指征。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对照组给予华法林2.5 mg/d,并定期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剂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和大出血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出院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为37.5%,两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华法林比较,对有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具备同等疗效,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