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 )基因敲除对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7 只OPN 基因敲除小鼠和7 只C57BL/6J 普通小鼠致石饮食喂养8 周,分别作为敲除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 小鼠胆结石形成率,检测胆汁胆固醇含量、ATP 结合盒转运子G 亚家族成员5(ABCG5)、ABCG8 mRNA 和蛋白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敲除组小鼠结石形成率(14.29%)低于对照组(85.71%)(P <0.05)。敲 除组小鼠胆汁胆固醇含量(5.35±1.08)低于对照组(9.34+0.85)(P <0.05)。敲除组小鼠ABCG5、ABCG8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OPN 基因敲除小鼠胆结石形成率较普通小鼠低,可能 与OPN 敲除后胆囊胆固醇转运蛋白ABCG5、ABCG8 表达受抑制,导致胆囊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胆汁胆固醇浓度(biliary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BCC)及胆囊黏膜上皮A型胆固醇受体(cholecystokinin-A receptor,CCK-AR)蛋白表达强度,明确BCC与CCK-AR的特点及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黏膜上皮CCK-AR蛋白表达强度,同时用生化方法检测胆囊内胆汁胆固醇浓度,观察结果特点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所有标本胆囊黏膜上皮CCK-AR呈阳性表达,其中13例呈弱阳性表达,9例呈中阳性表达,12例呈强阳性表达.胆囊内胆汁胆固醇浓度在CCK-AR弱阳性组,CCK-AR中阳性组,CCK-AR强阳性组分别为(14.44±5.51) mmol/L,(11.68±3.41) mmol/L和(6.96±1.19) mmol/L,与CCK-AR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702,P=0.000).结论 胆汁胆固醇浓度可作为评估胆囊黏膜上皮CCK-AR分子蛋白表达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成分和胆囊黏膜基因的表达以探索胆固醇结石的成因。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总试验、氧化酶法和咖啡因法检测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胆固醇、瘦素、内脂素、 脂联素、磷脂、总胆汁酸、胆固醇饱和指数(CSI)水平;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 检测胆囊黏膜组 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患者胆汁CSI、胆固醇、胆固醇百分比、总脂、瘦素及内脂素 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 <0.05),总胆汁酸、磷脂和脂联素较对照组下降(P <0.05);观察组胆囊黏膜中OPN 的平均光密度值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OPN、内脂素、脂联素可能是胆固醇结石 形成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检测OPN及胆固醇在25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结石组)和10例非胆囊结石患者(非结石组)胆囊胆汁中的含量。结果:结石组患者胆汁中OPN含量明显低于非结石组(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非结石组(P〈0.05)。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的OPN含量与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中OPN的低表达,且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成负相关,提示OPN可能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组织中泡沫细胞形成与胆固醇结石和胆囊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样本58例,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34例、胆囊胆固醇息肉16例及对照组8例,制作石蜡切片,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囊黏膜下层泡沫细胞形成及CD14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胆囊黏膜皱褶在胆囊结石组和胆囊息肉组中明显增多,其黏膜下层泡沫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0.0%和62.5%,均显著高出对照组12.5%(P〈0.05),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这些泡沫细胞高表达CD14,提示这些泡沫细胞来源与巨噬细胞密切相关。结论胆囊黏膜层内泡沫细胞形成和脂质在黏膜内沉积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囊胆固醇息肉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成分与胆石形成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胆道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胆汁成分与其他生化检测数据。结果:1胆结石患病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年龄分布以40~60岁组最多;3病种以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居首;4结石性质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5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腹壁脂肪厚度显著高于胆色素结石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胆色素结石主要为胆道细菌感染后形成。结论:胆结石患者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等特征;胆固醇高易发胆固醇石,不易发生色素石,可能与胆固醇有易溶解胆色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色素结石豚鼠胆囊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水平,肝、胆超微结构,肝组织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水平以及胆盐转运子BSEP、MRP2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其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饲料法复制胆色素结石豚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大柴胡颗粒(1.1、2.2、4.4 g/kg)对胆色素结石豚鼠的胆囊EGF水平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肝胆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RT-PCR法检测肝组织CYP7A1 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中BSEP、MRP2表达水平,以熊去氧胆酸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大柴胡颗粒对胆结石豚鼠胆囊黏膜EGF表达影响不明显,但较好地改善其肝胆超微结构,其2.2、4.4 g/kg剂量组还能增加肝脏组织CYP7A1的基因转录(P<0.05、0.01)和BSEP、MRP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大柴胡颗粒抑制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可能与其影响豚鼠胆汁酸代谢、促进胆盐转运子功能、保护肝胆细胞器结构有关,而与胆囊黏膜EGF功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ABCB4基因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  冯俊  夏先明  李波 《四川医学》2010,31(12):1725-1727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肝脏组织内ABCB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选取1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以10例非胆囊结石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肝脏组织ABCB4基因的表达强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肝脏组织Pgp3蛋白的表达强度,所有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ABCB4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1±0.06)和(1.15±0.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gp3蛋白表达量(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80%)(P〈0.05)。结论 ABCB4基因的表达降低使其编码的Pgp3蛋白表达降低,从而可能导致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胆结石成石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结石是人体易于罹患的结石类型,其形成机制包括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化学成分改变等三种不同学说[1],上述成石观点为胆结石形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在胆汁热力学平衡、胆囊动力学改变、成核活性蛋白体系因素、胆石形成相关基因及细菌成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就相关方面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GFR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的表达规律及与结石形成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EGFR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胆囊(胆囊息肉手术切除)24例,结石组胆囊92例,其中胆固醇结石胆囊54例,胆红素结石胆囊38例。结果EGFR在对照组胆囊、结石组胆囊阳性率分别为8.3%(2/24)、38.0%(35/92),其中胆固醇结石组、胆红素结石组为40.7%(22/54),34.2%(13/38)。结论E0FR与胆囊结石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胆石症发病机理,用炊食致石方法使豚鼠形成色素结石疾病模型,特点是25天可成石,成石率83.3%,结石主要成分与人结石相近。经形态学观察揭示的胆结石机理是胆汁中粘液蛋白升高。胆囊及胆管收缩力降低致胆汁淤积、胆流迟缓,构成了胆结石形成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作为促成核因子的免疫球蛋白在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囊胆汁中浓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测定16例胆囊结石患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的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 Ig A、 Ig M 和 Ig G 的浓度。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显著高于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 P< 0001)。而胆色素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 Ig M 、 Ig G 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4)。3组胆囊胆汁中 Ig A 浓度无显著差异( P> 04)。结论:胆囊胆汁中免疫蛋白与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关系,其浓度可作为区别正常和成石胆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h1型调宁蛋白mRNA表达变化对胆道动力学改变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妊娠胆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等分为未孕组、孕30d组和孕60d组3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豚鼠按雌雄4:1比例搭配同笼喂养交配,建立豚鼠妊娠胆结石模型。动物剖腹后穿刺胆囊收集胆汁;采集门静脉血,分离血清;取除胆囊及Oddi括约肌。分别测定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浓度,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g)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胆囊平滑肌和Oddi括约肌中h1型调宁蛋白(h1-Calponin)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妊娠豚鼠胆汁呈成石性胆汁生化改变。孕60d组胆汁TC、TbiL较非孕组明显增高(P〈0.05),TBA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E2、Pg含量较非孕组明显升高(P〈0.001);孕60d组豚鼠胆囊平滑肌中h1-calpon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孕组(P〈0.001),而Oddi括约肌中h1-calponin mRNA表达量较非孕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妊娠豚鼠h1-calponin mRNA表达在胆囊平滑肌中增高,在Oddi括约肌中下降,导致胆道运动功能紊乱和胆汁淤滞,可能是妊娠胆囊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和CDK2AP1 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组织中Bcl-2、CDK2AP1 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口腔黏膜白斑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72±1.45)%、(19.29±8.18)%和(57.20±19.37)%;CDK2AP1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62.68±11.07)%、(25.68±8.17)%和(7.87±2.18)%。Bcl-2和CDK2AP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着口腔病变恶性程度增高,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Bcl-2 表达水平上升,而CDK2AP1 表达水平降低,这2 个指标可能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胆结石并发症,致死率高。本文试图探索胆源性胰腺炎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B超对比了21例既往有胰腺炎的胆结石患者和30例无明显症状胆结石患者进食后胆囊的收缩性,以及其后胆囊切除术后胆石的大小、数量和种类;胆汁存储情况;胆红素结晶情况。研究发现,胰腺炎患者胆囊的收缩性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胆结石患者(少量进食后胆囊容积:5.8±1.0m l vs8.1±0.7m l;P=0.005)。胰腺炎患者与无明显症状胆结石患者相比,具有较多泥沙样(41%vs13%;P=0.03)小结石且数量较多(最小结石直径:2±1m m vs8±2m m;P=0.001)。并且,胰腺炎患…  相似文献   

16.
胆石净溶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胆石净(由大黄、陈皮等组成)治疗胆结石的机理。在40只新西兰兔胆囊内植入人胆石,并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A)组、胆石净(B)组、胆宁片(C)和UDCA(D)组,除A组外分别予相庆药物治疗8周,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结石重量变化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胆石净对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均有溶解作用;并可增加胆汁中胆汁酸含量,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分泌,使胆汁胆固醇去饱和;降低肝脏、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力及胆汁中游离胆红素含量。其作用与胆宁片相似。提示胆石净具有和胆宁片相同功效,其优化组方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primary choledocholithiasi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 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观察组)32例和对照就诊者(对照组)30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胆汁及胆石中Hp DNA表达,采用酶学比色法检测胆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lucuronidase,βG)含量。结果 利用比较平均循环数值(Ct) 法测定胆汁及胆石中Hp DNA 的表达水平, 观察组胆汁Hp DNA Ct 值为16.78 ± 9.28 ,对照组Ct 值3.75 ± 7.71 ,两组之间比较Hp D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分组两两比较胆红素结石组(16例),胆固醇结石组(5例),混合性结石组(11例)间胆汁及胆石中Hp D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有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外源性β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然而内源性βG升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及胆石中存在Hp表达,但Hp表达与结石类型无明显相关。Hp可能通过内源性βG途径参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应用显色基质法,对胆石症患者的结石,胆囊和胆管胆汁的内毒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并与对照组胆囊胆汁做了比较。发现胆色素类结石内毒素含量显著地多于胆固醇类结石,胆石症患者胆囊和胆管胆汁内毒素也毒素也高于对照组胆汁。从而进一步证实细菌感染在胆色素类结石形成中的重要意义。作者提出细菌内毒素在胆色素结石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易患鼠(C57L)和兔患鼠(AKR)肝胆脂质代谢和分泌的特征以及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状况。结果:无论结石餐前后C57L鼠肝内胆汁中脂质分泌率均明显高于AKR鼠,而肝内胆固醇含量却显低于AKR鼠;结石餐干预后C57L鼠肝内胆汁中胆固醇分泌率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AKR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在C57L鼠,脂肪肝则出现在AKR鼠。结论:胆道胆固醇的高分泌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结石基因决定了C57L鼠肝内胆汁中胆固醇的高分泌和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易患性,成石胆汁形成在肝内胆管,先于胆囊结石的形成;肝内胆汁中胆固醇和胆酸的低分泌可能与AKR鼠脂肪肝的发生和胆囊结石的免患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与肝脏SRBI基因表达关系。方法选取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和20例健康者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HDL,胆汁总脂,胆汁总脂中各成分含量以及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HDL和胆汁总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项测量指标值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SRBI过表达,可能与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有关,是胆固醇结石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