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建鹏  王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67-16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标本按照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分组,以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5.0%(39/60)。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大体分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各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组HP感染率高于Ⅰ-Ⅱ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增加胃癌浸润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粤北地区贲门癌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贲门癌患者手术标本70例,每例均有完整随访资料;采用改良Giemsa染色法原位检测贲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切缘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70例贲门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42例,感染率为60.0%;有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史的患者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史患者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贲门癌患者的年龄分组、性别、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不相关(P>0.05);70例贲门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4个月,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年龄60岁以下、淋巴结无转移和术后化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1.2个月、50.8个月、61.2个月、52.2个月,较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年龄60岁以上、淋巴结转移、术后无化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影响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而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化疗是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粤北地区贲门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但并非贲门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癌组织标本78例及其癌旁组织标本2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分析Hp相对感染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Hp相对感染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同一患者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亦高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与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与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作为临床上评估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4.
胃癌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临床病理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金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150例胃癌中73例Survivin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组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组Survivin的表达(59.8%)显著高于阴性组(35.3%)(P<0.05)。Survivin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两者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有协同作用;Survivin的表达对胃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杜舟  黄萍  万丽  姚建高  陈笑雷  余震 《浙江医学》2009,31(9):1226-1228,123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Topo)Ⅱ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的表达以及与胃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二步法对216例胃癌手术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gp、Topo Ⅱ、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0%、56.90%、60.20%,P-gp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Topo Ⅱ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GSTπ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P-gP、Topo Ⅱ、GST π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gP、Topo Ⅱ、GSTπ对于胃癌化疗方案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美兰染色法对46例胃癌石蜡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结果:46例胃癌标本中HP检出25例(54.3%)。提示: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和生长部位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所致胃癌患者中的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7例H.pylori感染所致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取病灶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离病灶≥3 cm),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术后随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灶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GE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析不同病理状态与病灶组织中AGE表达情况的关系,以及AGE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pylori感染所致胃癌患者病灶组织中AGE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55.17%,高于癌旁组织的4.60%(P<0.05);H.pylori感染所致胃癌患者AGE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分化类型、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AGE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期短于AGE蛋白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论 AGE在H.pylori感染所致胃癌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胃癌RASSF1A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用PCR法检测上述胃癌组织中的Hp感染情况。结果: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转录表达缺失率为50.0%,其表达缺失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一定关系(P〈0.05),与其组织学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为62.5%(30/48),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组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是胃癌的相关抑癌基因,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具有一定关系,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关系,它们可能是两个独立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与HP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Survivin蛋白的表达,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74.3%,癌旁组织为41.4%,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5.33,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病人性别、Borrmann分型无关(P>0.05);而其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Hc=-4.52~14.70,P<0.05).Survivin蛋白表达强度与HP感染有关(Z=2.46,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演进有关;HP感染可增强胃癌Survivin的表达强度.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P16,C-MYC和COX-2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6,C-MYC和COX-2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4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6,C-MYC和COX-2的表达。[结果]胃癌中P16,C-MYC和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39.4%(41/104),57.7%(60/104),63.5%(66/104)。P16的表达在胃癌中与不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不同组织学类型均有显著差异(P〈0.05);C-MYC的表达在胃癌中与不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不同组织学类型无统计学差别(P〉0.05);COX-2的表达在胃癌中与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不同组织学类型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它们与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16与C-MYC、COX-2表达呈负相关(P〈0.05),C-MYC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曲线研究结果显示P16,C-MYC和COX-2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P16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及C-MYC和COX-2高表达能客观反映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且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故检测三种指标可正确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microRNA-17(miR-17)、microRNA-490-3p(miR-490-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7、miR-490-3p的表达。分析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7、miR-490-3p表达与Hp阳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miR-17和miR-490-3p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17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miR-17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P <0.05)。有远处转移、较高的TNM分期、miR-17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是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阳性胃癌组织miR-17表达增加、miR-490-3p表达降低,与患者较差临床病理参数和不良预后有关,监测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及血清中表达,以及二者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98例胃癌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胃黏膜组织标本及血清中IL-33和VEGF-C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IL-33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和74.49%,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47.22%和6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3和VEGF-C表达在不同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IL-33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IL-33和VEGF-C水平为(50.24±13.08)pg/mL和(210.73±58.35)pg/mL,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IL-33和VEGF-C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IL-33可能诱导VEGF-C分泌,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TMPRSS4与Sma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机制,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TMPRSS4与Smac的表达。用脂质体转染过表达TMPRSS4胃癌细胞,构建特异性TMPRSS4siRNA表达载体,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与划痕愈合实验研究TM-PRSS4表达的胃癌细胞侵袭转移机制;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MKN-45,用丝裂霉素处理转染前后的胃癌细胞株MKN-45,观察MKN-45的凋亡情况。结果:TMPRSS4mRNA与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以中、高表达占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PRSS4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正常胃组织中的Smac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细胞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与Samc的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大小与TNM分期与Samc表达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的MKN-45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比转染前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发现TMPRSS4与Samc和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相关。结论:TMPRSS4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Samc的过表达能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判断临床药物治疗的疗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microRNA-144-3p(miR-144-3p)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3 年12 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100 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 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iR-144-3p 水平。结果 胃癌 组织中 miR-144-3p 低于癌旁组织(0.53±0.12) VS( 1.00±0.11)(P <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 分化程度胃癌患者miR-144-3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和性别胃癌患者miR- 144-3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144-3p 高表达者5 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高于 低表达者(P <0.05)。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R-144-3p 低表达[Rl ^ R=3.627(95% CI :1.514,8.783)]、 临床分期[Rl ^ R=1.627(95% CI :1.073,4.735)]、淋巴结转移[Rl ^ R=4.025(95% CI :1.043,8.931)] 及分化程 度[Rl ^ R=2.042(95% CI :1.098,6.427)] 为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144-3p 水平 降低,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胃癌组织中形成素样蛋白2(FMN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普外科30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远癌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胃癌中FMNL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数据库Kaplan-Meier分析胃癌的生存状况。结果:胃癌组织中FMN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应的远癌组织(均P < 0.05);FMNL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 < 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远处转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K-M生存曲线显示FMNL2表达水平与胃癌生存预后明显相关(均P < 0.05)。结论:FMNL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一些临床病理因素特别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FMNL2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判断预后的标志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表达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不同部位Ⅲ期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300例确诊为Ⅲ期胃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胃底贲门癌组、胃体癌组和胃窦癌组,各10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无Hp感染、CD68+TAMs以及CD163+TAMs的分布情况;根据CD68+TAMs的浸润情况将胃腺癌分为Ⅰ型(癌巢边缘浸润数量多于癌巢)和Ⅱ型(癌巢浸润数量多于癌巢边缘),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的Hp阳性表达率以及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部位、年龄、饮酒、中性粒细胞、分型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不同部位胃腺癌患者H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底贲门癌组患者肿瘤显著大于胃窦癌组和胃体癌组(t=5.972,P<0.05);胃窦癌组患者饮酒人数多于胃体癌组(χ2=6.742,P<0.05);CD68+和CD163+TAMs在胃窦癌癌巢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巢浸润边缘;在胃底贲门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在胃体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6.06、124.99、142.17、91.16,均P<0.01);CD68+和CD163+TAMs在癌巢浸润边缘多者预后不良(χ2=6.289、4.153、5.979,均P<0.05);Ⅱ型胃腺癌患者累计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较Ⅰ型高(χ2=4.950、5.601,均P<0.05);肿瘤大小与年龄、发生部位有关系(r=-0.162、-0.115,均P<0.05);分型与发生部位、中性粒细胞显著相关(r=0.745、0.231,均P<0.01);Hp与发生部位、分型有关(r=0.141、0.110,均P<0.05);发生在胃体和胃窦部、肿瘤<4 cm、无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水平高的Ⅱ型胃腺癌患者Hp阳性表达率高,且预后较好(χ2=20.168、2.365、19.247、18.972,均P<0.05)。结论: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在癌巢浸润数量多对不同部位的Ⅲ期胃腺癌均是有利因素,另外,Hp阳性也是预测胃体癌和胃窦癌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类eag相关基因(HERG)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病理科保存的胃癌组织标本78例,同时选取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切缘>5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RG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ERG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9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00%(χ2=20.35,P < 0.01);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病人HERG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和92.86%,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病人的63.64%和58.33%(P < 0.05和P < 0.01);HERG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病人年龄、性别、肿瘤浸润、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HERG蛋白阳性表达病人中位总生存时间和和无进展生存期为23个月和20个月,HERG蛋白阴性表达病人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和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G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人预后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为93.2%,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63.8%(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风险因素及预后生存情况,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T1a~T1b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脉管是否浸润将其分为脉管浸润组(24例)和脉管未浸润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风险因素;比较2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 结果 脉管浸润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溃疡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分化程度中低分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肿瘤浸润深度中T1b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2组患者的癌结节、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是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脉管浸润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脉管未浸润组(P<0.05)。 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T1a~T1b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独立风险因素,发生脉管浸润的T1a~T1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