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治疗原发性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症(PSF)的疗效。方法报道1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生合并伴发PS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其治疗经过。在糖皮质激素、血制品替代治疗及抗纤溶治疗无明显疗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环孢素A。结果ITP患者,女性,62岁,因皮肤淤斑、呕血、黑便2 d住院。入院时血小板计数4×109/L,予甲强龙、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升至53×109/L,但出血症状无改善。发病后第12 d出现PT、aPTT、TT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注射部位渗血,诊断为原发性纤溶。用糖皮质激素、抗纤溶治疗,血制品替代治疗(输注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治疗2周后出血症状及凝血指标无改善,联合应用环孢素A 150 mg,每日2次。治疗1月后患者出血症状明显改善,血小板升至573×109/L,PT 9 s,aPTT 22.5 s,TT 17 s, Fbg 2.5 g/L。结论肠道感染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作,同时ITP伴发PSF,环孢素A治疗有效,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与达那唑联用治疗慢性ITP临床疗效。结果,32例中有效并维持半年以上6例(18.8%),血小板可暂时上升,但数月后逐渐下降17例(53.1%),无效4例(12.5%),达那唑发生肝损率62.5%。长春新碱与达那唑联用治疗慢性ITP临床上有一定缓解率,可试用于强的松和脾切除无效患者,但要重视其肝损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敏  田娟 《海南医学》2011,22(1):40-41
目的总结达那唑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慢性难治性ITP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14例,良3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80.95%(17/21)。结论达那唑联合长春新碱治疗成人难治性ITP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低剂量强的松联合达那唑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组26例患者均应用低剂量强的松15~20mg/d、达那唑0.3~0.6g/d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显效5例,良效4例,进步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7.6%,发生肝功能损伤16例。占61.5%,经保肝治疗均顺利恢复。结论:低剂盛强的松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法简便、有效,患者较易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吴斌  姚红霞  林丽娥 《海南医学》2004,15(6):42-42,77
目的 了解环孢素A(CsA)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按CsA3mg~5mg.kg^-1.d^-1口服3~6个月,联合罗钙全,维生素B6或加用达那唑、维甲酸。结果 所有病例的总有效率为71.4%,CR28.6%(2/7),PR42.8%(3/7),进步1例,无效1例。结论 CsA联合治疗MDS-RA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对该病的治疗有效药物不多。自1983年以来国内外均有用达那唑(Danazol)治疗ITP取得疗效的报道,我们于1988年开始应用达那唑治疗9例ITP患者,其疗效观察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9例ITP为住院及门诊  相似文献   

7.
达那唑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足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Ahn于1983年首次报道达那唑治疗ITP之后,近年来应用达那唑治疗慢性ITP取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满意疗效,但对其有效率说法不一。对于指导慢性ITP治疗方案的选择,合理掌握那唑的使用方法与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以及抗Hp治疗在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比较57例ITP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Hp感染情况。并将ITP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加升血小板药物)和非治疗组(单用升血小板药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缓解率情况。结果IT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U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38/57)和44%(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P<0.05)。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6例:非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3例,进步1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分别为(23.6±15.4)×10^9/L和(96.2±15.9)×10^7L;非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分别为(27.8±17.6)×10^9/L和1(61.6±33.3)×10VL。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U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根除Hp感染对ITP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将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APCT预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其与Khellaf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3%,假阳性率为8.69%,假阴性率为0%。在血小板计数〈30×10^9/L组中,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数值呈直线型正相关(r=0.968,P=0.013)。在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中,APCT的变化与Khellaf出血评分亦具有正相关性(r=0.764,P=0.01)。结论:AP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估ITP患者出血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的30例患者,均伴有血小板明显减少,维持在(20~50)×10^9/L至少3个月以上。给予泼尼松0.5mg·kg^-1·d^-1及环孢素A100mg/d治疗,疗程1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患者血小板明显升高,由(33±21)×10^9/L升至(115±30)×10^9/L(t=11.4179,P〈0.01),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5.4222,9.2857,均P〈0.01)性,红细胞沉降率无明显变化。提示泼尼松联合环孢素A治疗pSS合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90年至1996年采用长春新碱、强的松,达那唑及氨肽素联合用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均为住院病人,男20例,女40例。年龄5—59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2天—14年。初治36例,复治24例;急性型28例,慢性型32例。治前60例病人均有皮肤出血点或淤斑,齿龈出血28例,鼻衄22例,月经过多6例,血尿1例,脾脏肿大者2例。治疗前血小板均值为16×10_9/L(5—65×100/L)。 1.2 诊断标准:按1986年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栓与出血学术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 1.3 疗效判定:暂时疗效采用Peter和Roberi所提出的标准判定。 ①完全反应(CR):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以上。 ②部分反应(PR):血小板上升到(50—  相似文献   

12.
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自身抗原 (GPⅡb/Ⅲa、GPⅠb Ⅸ )的修饰或分解以及激活的T细胞表达CD4 0L为抗体产生的重要步骤 ,除PAIgG之外 ,RP %和TPO测定是ITP有用的辅助诊断指标。血小板 >5 0× 10 9/L、无出血的患者一般无需治疗。治疗上主要采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或封阻巨噬细胞的Fc受体。抗 D治疗可延缓或免除脾切除术 ,但长期应用耗费可观。对切脾无反应的患者 (血小板 <30× 10 9/L ,有活动性出血 )最常推荐的治疗为IVIg、糖皮质激素、副脾切除和其他适当的药物 (达那唑、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类及环磷酰胺等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达那唑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例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 rhTPO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ITP总有效率为69.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病组CD8+细胞比例增高(P<0.01),CD4+细胞比例减少,CD4/CD8比值降低(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ITP患者CD8+细胞比例减少(P<0.001),CD4+细胞比例增高(P<0.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P<0.001),CD4/CD8比值和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难治性ITP患者存在明显的T细胞免疫紊乱,rhTPO联合达那唑治疗ITP可以明显提升血小板,并且血小板的升高与CD4+细胞比例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达那唑、阿赛松联合中药参血胶囊治疗难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65例入组患者分为达那唑联合阿赛松治疗组与达那唑联合阿赛松及参血胶囊治疗组分别进行统计。达那唑、阿赛松治疗组:达那唑5mg/(kg.d)(0.2-0.4/d)、阿赛松0.5mg/(kg.d)(24mg-36mg/d); 达那唑、阿赛松联合参血胶囊组:达那唑、阿赛松用法同上,同时再给予中药参血胶囊1.4/d,分2次口服; 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4个月,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细胞和CD4+CD25+Foxp3+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达那唑联合阿赛松治疗组有效率31.2%,达那唑联合阿赛松及参血胶囊治疗组有效率57.6%。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3岁。因全身皮肤瘀点瘀斑一年余于1992年5月21日人院。1991年4月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用强的松15rag/日长达10多个月,长春新硷lmg/周达8周及达那唑、环磷酰胺1等药治疗,血小板始终在25-35×10^9/L。体检:体重24kg,柯兴氏面容,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班,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11月我院诊断ITP住院患者8例,给予美罗华100mg.iv.qw×4次,使用前给予冰冻血浆200ml输注,同服美卓乐24mg/d,治疗前后检测CD20表达、血小板数及网织血小板变化。结果3例患者获cR,4例获MR,总反应率87.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能有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环孢素A组和长春新碱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 4~6 mg/(kg.d)口服,分2次口服,疗程共3个月。长春新碱组:长春新碱1.5 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6次。结果环孢素A组总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长春新碱的54.8%(P<0.05)。结论小剂量的环孢素A治疗难治ITP效果较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目前是难治性ITP的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难治性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4例难治性ITP患者、30例一般性ITP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ELISA法作PAIgG、PAIgA、PAIgM联合检测,并对难治性ITP患者作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 难治性ITP患者、一般性ITP患者组的PAIg、PAIgA、P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难治性ITP患者PAIgM含量高于一般性ITP患者组(P<0.05).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长春新碱+强的松组和环孢素A+强的松组治疗,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采用泼尼松和环孢素A联合治疗则其PAIg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助于难治性ITP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血小板生成素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30.65±18.34×10^9/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26.63±45.63×10^9/L(P〈0.05);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76.65±52.50pg/ml,71.62±23.03pg/ml,P〉0.05);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中,ITP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分别为60.06±12.08%、27.74±9.67%、1.11±0.3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9.89±5.56%、35.87±4.07%、1.64±0.32%,P〈0.05),CD8^+T淋巴细胞为31.12±12.49%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55±4.12%,P〈0.05);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27.19±17.43%、PAIgM41.15±15.62%、PAIgA33.18±16.3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9.28±3.85%、PAIgM16.78±9.26%、PAIgA22.12±8.86%,P〈0.05)。结论血小板生成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洁萍  李斌  张宁 《北京医学》2011,33(10):803-805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17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100mg,每周1次,连用4周),监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76.4±58.6)×10^9/L,治疗有效率为64.7%;随访6~39个月,复发率36.4%,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成本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结论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是治疗难治件ITP安伞、有效药物,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