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胶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1个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主动脉VSMC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茵陈五苓散对动AS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退斑块、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及功能,使细胞肌动蛋白表达趋于正常。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AS作用,它可能是通过调整细胞肌动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鲍氏威酸(BC4)诱导不同融合基因PML/RARα基因型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对APL细胞分化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影响,探讨鲍氏威酸诱导分化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APL细胞PML/RARα的基因型;运用骨髓干、祖细胞集落培养技术分析各基因型APL细胞分别在生理盐水(NS)对照组,鲍氏威酸(BC4)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培养体系中增殖与分化能力,测定各组集落与丛的形成率,形态分化率,NBT还原率以及粒细胞吞噬率,培养前后各组APL细胞c-myc表达阳性率。结果:与NS对照比较,BC4和ATRA均使PML-RARα^+组APL细胞丛形成率明显增高(P〈0.01),而集落形成率无明显变化(P〉0.05),3项细胞分化指标增高(0.01〈P〈0.05),c-myc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BC4对PML/RARα^+(L型)诱导分化作用强于PML-RARα^+(S型)APL,BC4对部分ATRA治疗后复发耐药病例有诱导分化能力。BC4及ATRA对PML/RARα^+APL细胞的各项诱导分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BC4对APL具有诱导分化作用,下调c-myc基因表达,其诱导分化能力与PML/RARα^-基因型有关,并能诱导部分ATRA耐药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血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凝血因子V(coagulation factorV)R2等位基因多态性,探讨R2单体型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酶切法对100个脑血栓患者,96个心肌梗塞患者,45个深静脉血栓患者,80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及98个正常对照进行FVR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首次发现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因型为R2等位基因杂合子。结论:中国汉族人群血栓形成的遗传分子背景与FVHR2等位基因可能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基因G 20210 A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ⅡG20210A)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化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1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07例正常人对照的FⅡG20210A等位基因。结果:未检出一例FⅡG20210A基因突变者,提示被检测及正常人FⅡG20210A基因变异频率为0。结论:在中国人群中,FⅡG20210A基因变异罕见甚至缺如。FⅡG20210A基因多态性不足以成为中国人缺血脑卒中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鱼鳞病是一组不同类型的角化性皮肤病 ,是临床上以程度不同、大小不等的干燥、粗糙鱼鳞状脱屑性皮损为特征的疾病 ,它与血液肿瘤的关系正逐渐受到重视。遗传性鱼鳞病患者发生白血病已屡见报道。我院最近收治 1例寻常型鱼鳞病患者发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 ,男 ,3 8岁。因发现皮肤出血斑 1个月 ,齿龈出血半个月 ,血尿 1 0天 ,于 2 0 0 2年 3月 2 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1个月骑车摔伤后双下肢多处出现片状出血斑 ,经久不褪 ,半个月前伴发自发性鼻出血 ,1 0天前又出现血尿 ,在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后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溶栓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病 ,常伴有继发性高凝状态的存在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 ,严重者发生深静脉血栓。2 0 0 0年收治了 2例SLE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 ,在积极治疗狼疮的基础上 ,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例 1:女性 ,13岁。因面部红斑 9个月余 ,双下肢肿胀 10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皮肤张力高 ,伴有腹壁静脉显露及浅静脉曲张 ,但无下肢溃烂 ,右下肢较左下肢肿胀更为明显 ,皮温略高 ,大腿远端及腓肠肌均有压痛。右大腿周径 (髌骨中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内外有关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及mRNA表达与白血病类型、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关系的报道罕见.目的:探讨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方法: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骨髓标本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骨髓标本28例,以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用GPI锚定的胎盘碱性磷酸酶作为底物,Triton-X114分相法检测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活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 mRNA的表达,并分析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01).在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13例患者检查发现有肝脾淋巴结肿大,30例患者检查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标本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活性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标本(P < 0.05).结果证实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的活性与mRNA变化一致,其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类型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无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了解多中心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以全身症状腹胀、乏力、纳差等症状为首发表现,并有多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腹水表现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中病例2还合并有POEMS综合征,并给予了COP或CHOP+BLM等方案化疗,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用的资料。结果:2例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透明血管型,病例2还合并有POEMS综合征。病例1经化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病例2无明显疗效。结论:多中心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临床非常少见,并发POEMS综合征者更少,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确诊需进行淋巴结病理检查。以COP方案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中心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单链糖蛋白,属于金属蛋白酶的ADAMTS亚家族(ADAMTS13),在体外、体内有较长的半生存时间.其活性主要是在vWF225kDa亚单位A2区域的Tyr842-Met843间裂解vWF,将UL-vWF转变为分子量相对小的多聚体形式,从而保证vWF多聚体的多态性分布,预防微血管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索肠上皮细胞和人源载体pHrnFⅨ用于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可能性。用含人凝血因子Ⅸ(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Ⅸ,hFⅨ)基因的人源载体质粒pHrnF9转染肠上皮细胞sw480,用RT-PCR检测mRNA的转录,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ELISA和一期法检测蛋白表达及凝血活性。结果表明:转染后的细胞中有hFⅨmRNA的转录;荧光显微镜观察到48小时转染效率最高;ELISA法测得转染后24小时细胞上清中的hFⅨ蛋白量为(11.34&#177;0.23)ng/(10^6cells&#183;24h),第48小时hFⅨ蛋白量最高,达(29.34&#177;1.00)ng/(10^6cells&#183;24h),转染后72小时降为(12.45&#177;0.15)ng)/(10^6cells&#183;24h)。一期法结果显示转染pHrnF9的sw480细胞分泌的FⅨ有凝血活性,48小时达峰值(6.07&#177;0、17)%/10^6cells,第72小时降至(1.81&#177;0.06)%/10^6cells。结论:肠上皮细胞sw480转染pHrnF9质粒后可表达有凝血活性的hFⅨ,肠上皮细胞有望成为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