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芍药甘草效应组分血清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英  冯怡  徐德生 《中成药》2008,30(1):6-10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效应组分血清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对芍药苷、甘草黄酮、甘草酸不同配伍组合的效应组分进行小鼠扭体的镇痛药理实验;并对效应组分口服后体内血清样品进行HPLC分析,获得各样品的指纹图谱;对血清指纹图谱各色谱峰面积与镇痛药理实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色谱峰面积与镇痛的相关系数不同。结论:为探讨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大鼠胃底环行肌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大鼠胃底肌条作用的配比关系。方法:以大鼠胃底环行肌条收缩强度为指标,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观察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乙酰胆碱(ACh)下的离体大鼠胃底环行肌条的影响,由结果分析得出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确证性实验。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含药血清图谱。结果: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的最佳配比即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含甘草酸效应组分与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的配比为A3B3C3,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和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均系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在灌胃给予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后120min所采血清的指纹谱中出现一些新的峰。结论: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能抑制大鼠胃底环行肌条的收缩,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含甘草酸效应组分与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最佳组方配比为1∶1∶2。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给予芍药、甘草单方或合剂芍药甘草汤后,动物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药动学参数,探索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将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制成水煎液,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方相比,给予芍药甘草汤后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的达峰时间提前,峰浓度增加;芍药苷达峰浓度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两成分均出现半衰期缩短现象。结论: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它的体内浓度与含量,这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君药芍药提前助燃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也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抗溃疡、解痉、抗炎等功效迅速高效的体内药动学依据。本实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杨义芳  萧伟 《中草药》2013,44(12):1521-1528
针对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药动/药效(PK/PD)相关性研究进行研读与解析,通过示范性的研究方案,提出创新策略.中药PK/PD相关性研究要求在机体病理状态下,同一含药血清平行进行,内容主要包括多成分PK参数测定;血清/靶组织动态指纹图谱和多靶/生物标志物药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研究PK/PD结合模型,选择分析程序,表征有效成分群浓度-时间-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展指纹谱-PD相关性分析,从化学指纹和代谢指纹追踪药效变化规律;构建能表征保留时间和效应相关的特征效应峰指纹谱和能表征峰面积消长和效应相关的量效指纹谱;将成分群指纹-药效指纹(特征效应峰指纹谱和量效指纹谱)-药代指纹谱图中的多维特征信息整合;加工与编辑,构建有效成分群的“活性整合指纹图谱”的多维图像.基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PK/PD相关性研究为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及阐明真正起作用的物质基础,弄清有效成分群的体内相互作用等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肖雁  姜文文  蒋海强  苏美  孙越  臧恒昌  曾英姿  聂磊 《中草药》2019,50(19):4603-4612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代"关联的参枝苓口服液(SZL)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策略。方法测定12批次SZL的HPLC指纹图谱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回归(OSC-PLSR)分析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和AchE抑制作用之间的谱效关系,结合网络药理学,确定药效相关成分;通过血清药物化学鉴定入血成分,确定药效活性成分;关联整合药效相关成分和药效活性成分,综合分析,挖掘Q-marker。结果 OSC-PLSR分析结果确定了3个药效相关成分与AchE抑制作用密切相关;网络药理学映射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疾病靶点确定了61个药效相关成分;通过UHPLC-Q Exactive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了血浆中11个药效活性成分;关联整合综合分析初步确定SZL的Q-marker为芹糖甘草苷、芍药内酯苷和壬二酸。结论谱效关系、网络药理学和入血成分鉴定的结合是一种快速分析及发现SZL Q-marker的有效方法,对于完善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保证中药的安全和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5)
目的:研究榕树叶入血成分的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榕树叶体外指纹图谱以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通过对比体内外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结果: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显示出7个入血成分,大致确定其入血成分的极性部位主要在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也有5个入血成分。结论:榕树叶入血成分群极性部位的确定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层面探讨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药剂学环节变化,为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建立芍药甘草复方中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采用HPLC法同步测定芍药甘草复方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煎煮液中效应组分芍药总苷、甘草总黄酮、甘草总皂苷含量。结果:各有效成分与效应组分含量差异均5%,说明配伍前后从有效成分层面到效应组分层面均无差异。结论: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体外主要成分的药剂学环节无变化,为相使配伍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指纹图谱技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谱效关系研究是指纹图谱研究的高级阶段,通过对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进行分析,揭示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的相关性,进而应用于中药研究.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包括单味药和复方药效物质研究、组分配伍研究、炮制机制研究、药效作用预测研究以及工艺优化研究等.该文对谱效关系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了目前谱效关系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且展望了谱效关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地黄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首次研究地黄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在建立地黄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地黄药材各提取部位、给药及未给药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筛选、研究地黄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地黄水溶性部位给药组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与其他给药组及空白对照组有明显不同。结论:水溶性高分子部位是地黄的主要有效部位,对其血清药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地黄的药理活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与其抗炎药效的相关性,为中药黄芩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黄芩进行谱效关系研究,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及黄芩抗炎药效信息相关联,寻找黄芩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建立了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能够表征黄芩特征的15个共有峰。不同批次的黄芩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血清TNF-α的含量。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的各共有峰与其抗炎药效作用的关联度均大于0.7。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明确了黄芩发挥抗炎药效作用是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张蕾  刘舞霞  董小平  陈绚 《中成药》2003,25(1):33-35
目的:建立和络舒肝胶囊(白术,白芍,香附,三棱,大黄,当归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君药白芍中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香附,白芍,木瓜,三棱进行显微鉴别,对大黄进行薄层鉴别。结果: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2.%。是微特征明显,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结论准确,方法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后对雷公藤甲素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的角度探讨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2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通过HPLC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和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57∶43),检测波长230 nm]的含量,计算其累积渗透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等渗透动力学参数。结果:与雷公藤乳膏相比,雷公藤-白芍配伍乳膏均能降低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的累积通过量,但对雷公藤甲素的累积透过量无影响;其中雷公藤-白芍以比例1∶2和1∶3配伍的乳膏中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的24 h累积透过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雷公藤与白芍配伍经皮给药能降低毒性成分的透过量,同时不影响主要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的透过量,从而达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丹参、红花药对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参、红花药对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方剂39首,涉及中药280味,使用频率除丹参、红花外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当归、川芎、香附、白芍、桃仁/生地黄。经过聚类得到核心药物6组,分别为丹参-香附-红花,丹参-白芍-红花,丹参-当归-香附-红花,丹参-当归-白芍-红花,红花-丹参-白芍-当归,丹参-白芍-红花-当归。设支持度11(38.46%),置信度80%,共得到关联规则38组。提示丹参、红花常与活血、行气之品联用,主以妇科病、瘀血疼痛证、中风等为治疗病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治疗肾虚型月经病处方1 075张,利用微软Excel强大的排序、筛选和统计功能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各中药的用药比例。结果: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单味中药有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8种。使用频率在30%~50%的中药有当归、白术(麸炒)、香附(醋)、熟地黄、牡丹皮、杜仲(盐)6种。使用频率在10%以上43种中药中,以中药学常规分类,使用率较高的依次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其他为清热药、理气药等。以药性分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温性药、平性药及寒性药,温性药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平性药、寒性药。药对使用以茯苓-山药为最高(51.2%),其次是山药-山茱萸(47.7%),白芍-赤芍(39.5%)等。结论:我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擅用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等单味药,药对则以茯苓-山药,山药-山茱萸,白芍-赤芍应用见长。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补益、健脾、活血、祛寒的治法治则,反映了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复方麻仁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大黄、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可靠。结论:制剂稳定,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唐宗海《血证论》中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将唐宗海《血证论》中明确记载的内服方药信息录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唐宗海《血证论》明确记载的内服用方共989首,涉及药物231味,涵盖各类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六味药物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生地黄、白芍,核心组方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生地黄、白芍、黄芩、白术、半夏、柴胡、生姜、大枣、川芎。结论:唐宗海《血证论》内服用药灵活,重视辨证论治,非纯用止血药物,处方用药以补益气血、疏肝和解为主的应用最广,用药规律印证了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欣  李斌  李福伦  周敏  顾荻青  李建伟  王洁  李峰  徐蓉 《中医杂志》2012,53(10):843-847
目的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与方药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患者1238例,包括清热凉血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相关文献15篇986例、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资料160例以及前瞻性临床研究92例,运用单因素相关系数法分析相关性并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分别进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苦参、金银花、重楼、蛇莓、土茯苓、赤芍、白鲜皮、荆芥、牡丹皮、生地黄、水牛角(片)、白芍、蜈蚣、全蝎、凌霄花等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正相关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草、磁石、牡蛎、赭石、赤芍、菝葜、知母、生地黄、山豆根、全蝎、蜈蚣、重楼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联系数学集对分析显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生地黄、蚤休、赤芍、地肤子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均为强同势.结论 荆芥、赤芍、生地黄、重楼、苦参、白鲜皮、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知母、山豆根、水牛角片、菝葜、地肤子、磁石、全蝎、蜈蚣、牡蛎、赭石、白芍、甘草等22种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临床经验方稳心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稳心汤进行提取工艺优化,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对姜黄、肉桂、莪术、细辛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对党参、川芎、全蝎进行乙醇正交试验设计,以党参炔苷和干膏率进行综合评分;对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以及经乙醇提取党参、川芎、全蝎残留的药渣进行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优化,以芍药苷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了稳心汤的提取工艺,其中姜黄、肉桂、莪术、细辛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6 h,蒸馏5 h,挥发油的得率较高;对党参、川芎、全蝎加入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加入10倍70%乙醇,提取1.5 h,提取2次;对乙醇提取药材残渣及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等进行水提醇沉,水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水,提取1.0 h,提取2次,醇沉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1.12 g·mL~(-1),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止醇沉36 h。结论: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的稳心汤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十八反附子半夏同方配伍运用时药物的组成规律,分析其配伍特点。方法:通过收集历代附子半夏配伍方剂502首,运用关联规则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附子半夏同方配伍方剂的核心药物为人参、甘草、肉桂、茯苓、白术等,核心药对为半夏-附子、半夏-人参、人参-附子、半夏-肉桂等,核心药组为半夏-人参-附子、半夏-附子-甘草、半夏-附子-肉桂、半夏-茯苓-附子等;与半夏附子配伍同用相关度高的药对有当归-熟地、当归-白芍、黄芪-当归等。结论:提示附子半夏同方配伍的方剂多以温阳化痰为主,多配伍益气扶正、理气健脾、养血活血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医案,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治疗闭经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5位医家共235诊闭经医案,涉及250味中药。治疗闭经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最常用二联药物分别为赤芍-当归、鸡血藤-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及熟地黄-当归;最常用三联药物分别为川芎-牛膝-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及白芍-牛膝-当归。最常用四联药物为白芍-川芎-熟地黄-当归及白芍-川芎-牛膝-当归。结论:当代妇科名家治疗闭经喜用养血活血药物,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则为核心药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