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对普洱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NKA型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普洱茶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普洱生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因(1),可可碱(2),没食子酸(3),(+)-儿茶素(4),蛇葡萄素(5),(-)-表儿茶素(6),(-)-表阿福豆素(7),(-)-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8),(-)-表阿福豆素-3-O-没食子酸酯(9),(+)-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0),(+)-阿福豆素-3-O-没食子酸酯(11),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2)和(一)-epicatechin-3-O-p-hydroxybenzoate(13).化合物2,5,10~13为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陈秋虹  黄艳  周洁洁  覃祖前  刘布鸣  柴玲  莫建光 《中草药》2017,48(23):4845-4850
目的研究长柱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longistyl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柱金花茶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3,5,6,7,4′-五羟基二氢黄酮(2)、6-羟基山柰酚(3)、(-)-表阿福豆素(4)、(-)-表儿茶素(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α-菠菜甾醇(7)、β-胡萝卜苷(8)、5,7,3′,4′-四甲氧基黄酮(9)、7,3′,4′-三甲氧基-5-羟基黄酮(10)、5,7,3′,4′,5′-五甲氧基黄酮(11)、3-O-乙酰齐墩果酸(12)、正三十四烷醇(13)、β-香树脂醇(14)、α-菠菜甾醇-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芦丁(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9~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白桂木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欣  赵婷  王萌  雷春  侯爱君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2975-2979
目的:研究白桂木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白桂木茎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桂木黄酮( artohypaflavone,1),brosimone H(2),artonin A(3),artocarpin(4),artopetelin B (5),(-)-表阿福豆素[(-)-epiafzelechin,6],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7),(+)-阿福豆素[(+)-afzelechin,8],(+)-儿茶素[(+)-catechin,9],(+)-阿福豆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2,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野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1),麦黄酮(2),2′,4′-二羟基查尔酮(3),5-羟基-4′,7-甲氧基黄酮(4),7-羟基二氢黄酮(5),异鼠李黄素(6),5,6,7-三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8),(3β,5α,6β,7β,14β)-eudesmen-3,5,6,11-tetrol(9),丁香脂素(10),鹅掌楸碱(11),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3~7,10~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5,7,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草麻黄根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华明  朱全红  刘永宏 《中草药》2011,42(9):1678-1682
目的研究麻黄属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根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麻黄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从草麻黄根的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麻黄根素A(1)、麻黄宁A(2)、麻黄宁B(3)、麻黄宁D(4)、芹菜素(5)、山柰酚(6)、槲皮素(7)、二氢槲皮素(8)、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9)、儿茶素(10)、表儿茶素(11)、阿夫儿茶精(12)、表阿夫儿茶精(13)。结论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水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谷  黄娟  周应军  丑安  彭电 《中草药》2020,51(19):4902-4906
目的研究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水葱根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2′,4′-四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苜蓿素(2)、橙皮素(3)、槲皮素(4)、木犀草素(5)、圣草素(6)、芹菜素(7)、柚皮素(8)、白杨素(9)、5,7-二羟基色原酮(10)、儿茶素(11)、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水葱素;化合物2~5、7~12为首次从莎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藨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阔苞菊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阔苞菊Plucheain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ltiflorenol(12)、8-羟基-1(10)-缬草烯-11-O-葡萄糖苷(13)、3′,4′,5,7-四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14)、4′,5,7-三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15)、3′,4′,5,7-四羟基黄酮-3-O-β-D-吡喃甘露糖苷(16)、(+)-表松脂醇(17)、松脂素(18)、党参苷Ⅱ(19)、4-烯丙基-2-甲氧基-6-羟基苯基葡萄糖苷(20)、咖啡酸(21)、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22)、5′-环-磷酸尿苷(23)。结论除化合物1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藿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田蓟苷(1),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尿嘧啶(4),大豆脑苷Ⅰ和Ⅱ(5),藿香苷(6),7-O-(3″,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芹菜素苷(7),5-羟基-3,3′,4′,7-四甲氧基黄酮(8),4′,5-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9),金合欢素(10),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1,2,4~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无尾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药材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无尾果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儿茶素(2)、二氢槲皮素(3)、8-醛基-表儿茶素(4)、表儿茶素-[8,7-e]-4β-(4-羟基苯)-3,4-二羟基-2(3H)-吡喃酮(5)、corbulain Ib(6)、phyllocoumarin(7)、kaempferol-3-O-(6-O-caffeoyl)-galactoside(8)、根皮素-4'-O-β-D-葡萄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阔叶黄檀干燥心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阔叶黄檀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5,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7-羟基-6-甲氧基黄酮(3)、pterosonin E(4)、3,4,4′,7-四羟基黄烷(5)、异甘草素(6)、2′,4′-二羟基查尔酮(7)。结论:其中,化合物5、7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蒙药河柏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分部,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河柏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鞣酸-3,3′,4-三甲醚(1),鞣酸-3,3′-二甲醚(2),异鼠李素(3),山柰酚(4),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6,7,10-三羟基-8-十八烯酸(7),槲皮素(8),没食子酸(9),棕榈酸(10),棕榈酸-α-单甘油酯(11)。结论:除化合物8,9,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2,5,7,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降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降香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羟基-4,9-二甲氧基紫檀烷(1),medicarpin(2),2’,4’,5-trihydroxy-7-methoxyisoflavone(3),7,2’,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4),formononetin(5),3,8-dihydroxy-9-methoxypterocarpan(6),koparin(7),3-hydroxy-9-methoxypterocarp-6a-ene(8),2’-hydroxyformononetin(9),stevenin(10),2’,7-dihydroxy-4’,5’-dimethoxyisoflavone(11),lyoniresinol(12),2,5-dihydroxy-5-methoxy-benzo-phenone(13)和neokhriol A(14)。化合物1,3,4,6,8,12和14均为首次从降香中分离得到,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表明化合物4对烟草青枯菌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芸薹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芸薹子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共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Z,7E)-4,4-二甲基-5-乙酮基-5,7-壬二烯酸(1),吲哚-3-甲醛(2),blumenol A(3),vinylsyringol(4),反式芥子酸(5),反式芥子酸乙酯(6),原儿茶酸(7),crinosterol (8),菜油甾醇(9),7-羰基豆甾醇(10),山柰酚(11),龙胆酸(12),丁香酸(13),胡萝卜苷(14)。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 4,5,13 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白花油麻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巩婷  王东晓  刘屏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3):1720-1722
目的:研究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3′-methoxycoumestrol(1),芒柄花素(formononetin,2),染料木素(genisten,3),8-甲雷杜辛(8-O-methylretusin,4),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5),大黄酚(chrysophanol,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8),羽扇豆醇(lupeol,9)。结论:除化合物2,3,8,9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6.
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化合物,应用EI-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hydroxy-7(11),9-guaiadien-8-one(1),菖蒲醇酮(2),α-细辛醚(3),1,8二羟基-3-甲基蒽醌(4),1,8-二羟基-3-甲氧基-6-甲基蒽醌(5),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6),(+)-galbacin(7).结论: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7.
野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野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及ODS反相柱色谱法,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野菊花有机相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蒙花苷(1),刺槐素(2),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芹菜素(4),木犀草素(5),5,3'-二羟基-6,7,4',5'-四甲氧基黄酮(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α-香树脂醇(9),β-香树脂醇(10),羽扇豆醇(11),二十八烷醇(12)。结论化合物3,6,8,9,10,11,12均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小木通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研究小木通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色谱等技术分离小木通的化学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小木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异松脂素(2),松脂素(3),(+)-2-(3,4 -dimethoxyphenyl)-6-(3,4-di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4),matairesinol (5),落叶松脂素(6),justieiresinol(7),丁香脂素(8),鹅掌楸苷(9),3-甲氧基-对苯二酚-4-O-β-D-葡萄糖苷(10),3,5-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葡萄糖苷(11).结论:除了化合物9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穿心莲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地上部分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从穿心莲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手段,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3),2′-甲氧基黄芩新素(4),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5),5,4′-二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6),二氢黄芩新素(7),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8),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9),andrographidine C(10),5,7,4′-三羟基黄酮(11),5,7,3′,4′-四羟基黄酮(12)。结论: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8,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火木层孔菌液体培养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液体培养物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分别对发酵液及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肿瘤细胞毒、神经保护、肝保护、抗炎和抗HIV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发酵液和菌丝体2部分共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分别为3个倍半萜:3S,9R,10S-3-羟基-11,12-O-异丙基血苋烷烯(1),3S,9R,10S-3,11,12-三羟基血苋烷烯(2)和3S,4S,9R,10-11,12,14-三羟基血苋烷烯(3);3个甾体: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5)和麦角甾5α,8α-过氧-6,22-二烯-3β-醇(6);14个环二肽:环(L-脯氨酸-L-缬氨酸)(7),环(L-亮氨酸-D-脯氨酸)(8),环(L-亮氨酸-L-脯氨酸)(9),环(异亮氨酸-脯氨酸)(10),环(甘氨酸-亮氨酸)(11),环(苯丙氨酸-丝氨酸)(12),环(丙氨酸-脯氨酸)(13),环(丙氨酸-苯丙氨酸)(14),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5),环(L-苯丙氨酸-D-脯氨酸)(16),环(D-苯丙氨酸-D-脯氨酸)(17),环(6-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8),环(谷氨酸氨-脯氨酸)(19)和环(天冬氨酸-亮氨酸)(20);9个其他类化合物:乙酰氨基苯丙氨酸(21)、腺苷(22)、苯乙二醇(23)、邻-羟基苯乙醇(24)、苯甲酸(25)、对-甲氧基苯甲酸(26)、间-甲氧基苯甲酸(27)、十六烷酸(28)和3-吡啶羧酸(29).化合物5和8在1×10-5mol·L-1时能够有效地抑制MPP+诱导的PC12-syn细胞损伤,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0.3%和87.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12和18可较好地保护DL-半乳糖胺诱导的WB-F344细胞损伤,细胞成活率分别为25%和24%(双环醇作为对照,细胞成活率为24%).结论:化合物1-29均为首次从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液体培养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5和S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12和18具有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确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