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幼年胆红素脑病(BE)模型大鼠海马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并且探究其与海马细胞凋亡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7 d龄SD幼年大鼠经小脑延髓池注射未结合胆红素(UCB)建立BE模型,根据UCB作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12 h、24 h、48 h、72 h和7 d组。采用HE和Nissl染色观察各组海马病理变化;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AQP4、LAMP1、caspase-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AQP4、LAMP1和GFAP的表达变化及AQP4+/GFAP+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HE及Nissl染色显示,随着UCB作用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细胞间隙不断变大,空泡逐渐增多,Nissl小体数量减少。TUNEL染色法显示海马凋亡细胞数量在UCB作用24 h组最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UCB作用时间的延长,海马细胞中caspase-3和LAMP1均上升至24 h达峰值(P<0.05)。免疫...  相似文献   
2.
3.
修订Buss-Warren攻击问卷,并建立中国9~18岁农村中小学生攻击行为常模.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中国5省15个农村地区共21543名9~18岁农村中小学生进行Buss-Warren攻击问卷调查.联合项目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信效度检验等对Buss-Warren攻击问卷进行修订及验证,分析探讨攻击问卷各维度实际作用及作用大小,并建立相应常模临界值.结果 Buss-Warren攻击问卷经修订,其Cronbachα系数、Spearman-Brown分半系数依次为0.87,0.84,重测信度为0.88.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各项指标均优于未修订前,RMSEA=0.04,RMR=0.05,GFI=0.95,IFI=0.87,CFI=0.87,HOELTER 0.05=596.各分量表分与总表分相关系数介于0.67~0.81之间(P值均<0.01).根据统计检验及效果量结果,确定攻击问卷总表及5个分量表相应T分数("≤29""30~39""40~44""45~54""55~59""60~69""≥70")及等值原始分临界值.结论 本研究修订的Buss-Warren攻击问卷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模型拟合度良好,并能有效代表初始问卷的测评内容,可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群体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述最小破坏性医学(minimally disruptive medicine,MDM)的研究现况及进展,以期为减轻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最小破坏性医学”作为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词,以“Minimally disruptive medicine”作为 PubMed 数据库的检索词,查阅文献,就MDM的概念、四项基本原则、照护模型、临床实施的工具及策略进行综述。结果 MDM是针对慢病共存治疗负担发展而来,已形成完善详细的应用基本原则及照护模型,MDM发展而成的工具及策略,临床已开始应用,效果良好。结论 MDM对减轻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及尿液中缬沙坦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酸化后用乙醚提取浓度后进行分析;尿液样品直接稀释进样,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缬沙坦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36.4→253.2,定性分析离子对为m/z 436.4→291.3;内标氯沙坦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23.4→207.1,定性分析离子对为m/z 423.4→180.2。结果:血浆和尿液中缬沙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5 000 ng/ml(r=0.998 5)、20~50 000 ng/ml(r=0.998 8);最低定量限分别为4、20 ng/ml;血浆萃取回收率为61.21%~70.30%;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的RSD分别为3.20%、11.21%;日内和日间RSD均≤8.34%。结论:所用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浆及尿液中缬沙坦的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1.5 T MRI中乳腺肿瘤患者使用钆对比剂是否对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显著性影响。方法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40例(共计44个病灶),分别测量增强前后DWI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病灶增强前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结果给药前后DWI图像的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给药前后的ADC值(t=-4.023, P=0.001)及eADC值(t=4.082,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给药前后的ADC值(t=-1.700, P=0.103)及eADC值(t=1.341, P=0.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其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和中期因子(Midkine)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甲状腺腺癌患者98例,为甲状腺腺癌组;选择同期甲状腺腺瘤患者45例,为甲状腺腺瘤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各组血液中Chemerin和Midkine水平。观察3组血清Chemerin和Midkine水平变化,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甲状腺腺癌患者血清Chemerin和Midkine水平差异,观察甲状腺腺癌患者治疗后Chemerin和Midkine水平变化,评价血清Chemerin和Midkine水平诊断甲状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Chemerin和Midkine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 05),而甲状腺腺瘤组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 05)。甲状腺癌患者血清Chemerin和Midkine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包膜是否突破无明显相关性(P均 0. 05),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 05)。手术后甲状腺癌患者血清Chemerin和Midki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在鉴别甲状腺腺瘤和腺癌中,Chemeri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844,95%CI[0. 774,0. 900],最佳临界值为2. 69 mg/L,敏感度为78. 2%,特异度为78. 5%; Midkine的AUC为0. 893,95%CI[0. 831,0. 939],最佳临界值为12. 63 ng/L,敏感度为97. 4%,特异度为76. 9%。甲状腺腺癌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Midkin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 673,P 0. 05)。结论血清Chemerin与Midkine水平是反映甲状腺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能成为指导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NICU入住时间48 h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病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NICU共监测新生儿10 551例,发生医院感染257例,27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56%,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31‰。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有无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年份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9%(其中VAP占36.30%);其次是血液(22.22%)。共检出病原菌1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6.03%)、肺炎克雷伯菌(22.49%)、大肠埃希菌(19.53%)。结论低出生体重及侵入性操作是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各种置管指征,加强产前孕母的宣教与营养指导,将胎儿的出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均是预防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小于1个月的36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后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每次治疗45min,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3周;对照组则辅以与观察组相同时间、相同强度但无镜像反射面的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Wolf运动评价量表(WFM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3周治疗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其WMFT评分也明显增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2个月时其下肢FMA评分和FAC分级指数均明显进步(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Brunnstrom分期也明显改善(均P<0.05),但下肢Brunnstrom分期与同期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3周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及下肢MAS评级指数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早期介入镜像疗法能明显加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恢复进程,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亦有改善作用,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4年-2015年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对26篇目标文献所报道的29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多累及皮肤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表现为变态反应,在中青年龄段发生率较高.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监测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