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旷丽莎  江炜  侯爱君  钱旻 《中草药》2009,40(7):1020-1024
目的 研究茜草科耳草属植物水线草Hedyotis corymb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Ⅰ)、槲皮素(quercetin,Ⅱ)、七叶内酯(esculetin,Ⅲ)、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Ⅳ)、耳草酮A(hedyotiscone A,Ⅴ)、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Ⅵ)、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Ⅶ)、香草酸(vanillic acid,Ⅷ)、丁香酸(syringie acid,Ⅸ)、(+)-催吐萝芙叶醇[(+)-vomifoliol,Ⅹ]、(-)-二氢催吐萝美叶醇[(-)-dihydrovomifoliol.Ⅺ]、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S-(+)-dehydrovomifoliol,Ⅻ]和茜素1-甲醚(aliza-rin 1-methyl ether,).结论 化合物Ⅰ~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3.
柘树黄酮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柘树黄酮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体外检测柘树黄酮对15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肿瘤模型和SKOV-3卵巢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价柘树黄酮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建立S180肉瘤小鼠肿瘤模型,考察柘树黄酮与环磷酰胺、顺铂及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结果柘树黄酮对人胃癌细胞(BGC-823)株、人肺癌细胞(A549)株及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株较敏感,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11、12.20和12.73ug/mL,对其他12种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较小。体内试验表明,柘树黄酮能有效抑制B16黑色素瘤(250mg/kg时抑瘤率为50.54%),并对SKOV-3卵巢癌裸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50mg/kg时抑瘤率为46.38%);柘树黄酮与化疗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柘树黄酮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与环磷酰胺、顺铂及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孙吉庆  雷春  侯爱君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9):3772-3776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从凝毛杜鹃茎枝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凝毛杜鹃素(1),(2R)-4-(3’,4’-二羟基苯基)-2-丁醇(2),(-)-杜鹃醇(3),白色杜鹃素(4),(+)-异落叶松脂素(5),(-)-南烛木树脂酚(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二氢脱氢松柏醇-3a-O-α-L-吡喃鼠李糖苷(8)。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苦参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参素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分离提取的氧化苦参碱和极少量槐果碱的混合物。其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在98%以上。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近来有研究报道,它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药物均难以达到全面满意的退黄、降酶、抗病毒疗效。苦参碱对于病毒性肝炎有明确的疗效,能抑制肝炎病毒(HBV,一种DNA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1药理作用1.1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几种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四氯化碳及钴致小鼠肝损伤,D-氨基半…  相似文献   
6.
1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和脑活素治疗54例,治愈率63.0%,总有效率94.4%;与常规治疗组、单加HBO组及单加脑活素组相比,疗效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后遗症明显减轻,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作者讨论了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机理及HBO和脑活素的作用机理,认为HBO与脑活素均能改善颅脑损伤后脑缺氧,两者合用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158例重型颅脑伤患者,分常规治疗组48例,另1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加用脑活素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受伤以后72小时组24例,24~36小时组32例及6~8小时组54例。结果:治愈率分别为27.1%、33.3%、34.4%、63.0%;总有效率分别为66.7%、79.2%、81.3%和94.4%;死亡率分别为14.6%、8.3%、3.1%、1.9%;平均昏迷时间分别为39.8、28.6、23.4、18.9天;治疗后肢体肌力分别提高1.31、2.14、2.73和3.41级。结合文献对重型脑损伤的病理和脑活素作用机理分析,认为脑活素能使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钙调素含量降低,减轻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活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且加用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柘树根中4种异戊烯基口山酮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Clone BDS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59nm,柱温50℃。结果4种异戊烯基口山酮在一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03%~103.25%范围内,RSD<3.86%(n=6)。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体化合物波罗蜜属药用植物化合物(ACR-2、ACR-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胃腺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化合物ACR-2、ACR-3的抗癌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在±Z-VAD-FMK条件下,分别将不同浓度的ACR-2、ACR-3作用于SMMC-7721、SGC-7901细胞,用Alamar blue法研究ACR-2、ACR-3对SMMC-7721、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Z-VAD-FMK条件下,ACR-2作用于细胞SMMC-7721的IC50(mmol/L)分别为0.172±0.128、0.026±0.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3作用于细胞SMMC-7721的IC50(mmol/L)分别为0.141±0.099、0.058±0.0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作用于细胞SGC-7901的IC50(mmol/L)分别为2.193±0.007、0.058±0.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3作用于细胞SGC-7901的IC50(mmol/L)分别为0.241±0.040、0.021±0.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ACR-3均能激活SMMC-7721、SGC-7901细胞Caspase-3的活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合物ACR-2、ACR-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胃腺癌细胞SGC-7901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该作用能被±Z-VAD-FMK所阻断,推测ACR-2、ACR-3抑制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与其激活Caspase-3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要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就必须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PAT),即患者对医嘱执行的程度。因此,笔者对2004年来治疗的120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提高高血压的治愈率和控制率,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