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李孟孟  何勇  刘扬  徐伟芳  谭松  杨晔  尹登科 《中成药》2023,(5):1416-1422
目的 考察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测定其单位面积转运速率(Flux)、表观渗透系数(Papp)。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小檗碱(80 mg/kg)、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118 mg/kg)的0.5%CMC-Na混悬液,于5、10、15、30、45 min及1、2.5、5、8、12、24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小檗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logP显著高于小檗碱。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中,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Flux、Papp显著高于小檗碱。与小檗碱比较,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Tmax、t1/2缩短(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5)。结论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可改善小檗碱...  相似文献   

2.
青风藤电离巴布剂电致孔透皮给药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将青风藤在电致孔电离巴布剂条件下透皮给药.用房室模型法初步分析考察电致孔巴布剂透皮给药的药动学特点.方法 制备青风藤电离巴布剂,以所含青藤碱为检测指标.采用双室扩散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AIC法判断药动学房室模型.结果 青风藤电离巴布剂在电致孔条件下透皮给药符合线性乳突型单室开放模型,其模型参数K=0.056,Ka=0.232,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方程为C=2.884×(e-0.056t-e-0.232t);单纯被动扩散的模型参数K=0.058,Ka=0.149,体内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方程为C=2.512 ×(e-0.058t-e-0.149t).结论 可以用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线性乳突型单室开放模型分析青风藤电离巴布剂电致孔技术透皮给药的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电致孔技术与被动扩散比较,能够提高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乌头碱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预测乌头碱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查阅文献获取乌头碱理化、生化参数以及药动学数据,采用GastroPlus软件构建并验证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比较预测与观测的药时曲线及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一步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结果 构建的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AUC0~inf预测值与观测值之比均在0.5~2倍误差范围内,且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折叠误差以及绝对平均折叠误差均可接受范围内,并利用已构建成功的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外推至中国健康成年男性预测其药动学行为。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外推至人,预测人体药动学行为,为临床上高效安全使用乌头碱提供依据,同时为含乌头碱类中药的风险评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相妍笑  刘沙  魏春敏  魏欣冰  郭瑞臣  张岫美 《中草药》2012,43(11):2247-2249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 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 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 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东獐牙菜中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间隔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8g·kg-1的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后其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19.800±4.831)min,t1/2β为(411.745±52.838)min,AUC为(92.246±10.906)mg·min·L-1。结论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在小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透皮贴剂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实验研究马钱子碱透皮贴剂对小鼠骨髓细胞的致突变影响。2组实验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马钱子碱透皮贴剂小、中、大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均分别予以空白基质贴皮,马钱子碱透皮贴剂120、240、480mg/kg体质量贴皮,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20mg/kg体质量,分别计算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发生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马钱子碱透皮贴剂3个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MN发生率和SCE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马钱子碱透皮贴剂无致突变作用,在一定剂量下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低能自乳化法制备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伪三元相图优化处方;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形貌与大小、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速离心法、稀释法和放置法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最后采用UPLC-MS/MS检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对其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纳米乳处方为0.5%乙氧基血根碱、24.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6.0%聚甘油油酸酯、20.0%中链甘油三酯和49.5%超纯水;载药纳米乳平均粒径为78.9±0.2nm,Zeta电位为-17.0±0.2m V;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的AUC0→t值(14.50±1.94h·mg/L)为混悬液的3.89倍,Cmax(2.65±0.45mg/L)为混悬液的5倍,口服纳米乳的生物利用度(50.1%)为口服混悬液(12.9%)的3.88倍。结论:乙氧基血根碱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且质量稳定,大鼠药动学结果显示纳米乳能够提高乙氧基血根碱的生物利用度,为乙氧基血根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口服附子总生物碱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口服给予大鼠附子总生物碱后,断尾取血,采用甲醇沉淀冷冻干燥法处理血浆样品.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药浓度.药时数据用中国药理学会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本实验建立的用于检测大鼠血浆的HPLC-MS/MS分析方法,其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稳定性好,能很好的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动学曲线经拟合均符合口服给药的二室模型.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3.32±1.56 min,T1/2β=886.61±242.14 min,AUC=86.558±9.462 mg·L-1·min-1,Tpeak=6.989±1.546 min,Cmax=83.549±10.459 ng·mL-1.新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15.498 9±4.871 2 min,T1/2β=1 255.808±684.891 min,AUC=297.212±74.642 ng·mL-1·min,Tpeak=15.782±7.541 min,Cmax=202.983±30.781 ng·mL-1.次乌头碱主要药动参数:T1/2α=125.482±51.654 min,T1/2β=1007.757±349.485 min,AUC=241.206±9.147 ng·mL-1·min,Tpeak=16.765±5.478 min,Cmax=164.302±20.891 ng·mL-1.结论:灌胃给予附子总生物碱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过程符合口服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9.
胡海霞  王效山 《中成药》2014,(3):503-506
目的考察大鼠注射新藤黄酸包合物后的药动学行为。方法两组大鼠分别单次注射新藤黄酸包合物(受试样品)及新藤黄酸(参比样品),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样品中新藤黄酸的C0,T1/2,AUC0-80分别为(1 502.2±283.8)mg/L、(1.76±0.84)min、(3 815.2±1 468.2)(mg/L·min);参比样品中新藤黄酸的C0,T1/2,AUC0-80分别为(346.6±64.7)mg/L、(2.32±1.16)min、(1 160.1±380.2)(mg/L·min)。结论注射新藤黄酸后大鼠血浆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建立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体内新藤黄酸的定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结合UPLC-MS/MS联用技术,比较雪上一枝蒿总碱凝胶和雪上一枝蒿总碱微乳凝胶中雪上一枝蒿甲素(雪甲素)在小鼠皮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微乳制剂在透皮给药制剂中可行性。该试验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血浆和皮肤中雪甲素的方法,灵敏度高,符合透皮给药药动学研究要求。微乳凝胶通过皮肤进入血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37.62±14.31)μg·L~(-1),Tmax为(3.40±1.34)h,AUC0-∞为(1 027.7±260)μg·L~(-1)·h~(-1),MRT为(34.80±12.31)h,MRTlast为(10.68±0.57)h,t1/2为(23.11±9.20)h;普通凝胶通过皮肤进入血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52.23±15.90)μg·L~(-1),Tmax为(4.00±0.00)h,AUC0-∞为(728.60±280.80)μg·L~(-1)·h~(-1),MRT为(20.69±3.98)h,MRTlast为(9.34±0.42)h,t1/2为(14.69±3.15)h。结果表明,微乳凝胶较普通凝胶透皮吸收较平稳,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显示微乳凝胶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透皮效果。微乳凝胶和普通凝胶中雪甲素在皮肤中的生物利用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苦豆草中槐定碱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及药动学。方法:给大鼠灌胃苦豆草水溶液,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槐定碱的浓度,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在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中,槐定碱的回收率达到89.09%,准确度高于94.90%;大鼠灌胃苦豆草水溶液含40 mg/kg槐定碱后的t1/2(α)、t1/2(β),Tmax、Cmax、CL/F、AUC0~t分别为(0.28±1.70)h、(3.66±1.23)h、(0.75±8.66)h、(1.62±0.13)mg/L、(0.10±0.02)L/(h.kg)、(4.84±0.20)mg/(μL.h),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符合二室模型。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适合大批量的血样分析,该方法能够满足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取血经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栀子苷含量.[结果]大鼠灌胃黄连解毒汤后,体内栀子苷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药动学参数为:分布速率常数(α)=(0.03±0.01)/min,消除速率常数(β)=(0.000 6±0.000 2)/min,二室模型分布相的半衰期(t1/2α)=(79.02±22.38)min,二室模型消除相的半衰期(t1/2β)=(13 031.81±8 817.76)min,达峰时间(T(peak))=(99.46±28.73)min,血药峰浓度(Cmax)=(5.02±1.52)mg/L,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69 334.66±15565.92)mg/(L·min).[结论]明确了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为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藤碱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和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在10只Beagle犬中研究单次口服或静脉注射青藤碱10 mg·kg~(-1)的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利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82.5±13.9)min,C_(max)(0.15±0.027)mg·L~(-1),t_(1/2)(87.6±28_3)min,AUC_(O~T)(28.43±3.48)m·min·L~(-1),静注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β)(106.7±120.2)min,Auc_(O~T)(93.32±82.08)mg·min·L~(-1),青藤碱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46±4.24)%.结论:青藤碱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在犬体内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14.
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绚  陈军  屈艳格  蔡宝昌 《中草药》2011,42(12):2484-2488
目的 考察马钱子碱、马钱子总生物碱和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HPLC法,比较含相同剂量(10.8 mg/kg)马钱子碱各凝胶剂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碱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 经皮给药后马钱子生物碱类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能显著增加马钱子碱的体内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0→1是马钱子碱凝胶剂的1.74倍,是马钱子总生物碱凝胶剂的1.89倍,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经皮给药,可有效改善单体马钱子碱和总生物碱的体内药动学行为,有利于对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SPE-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方法:Kromasil C_(18)(4.6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四氢呋喃-冰醋酸(51:48:1: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35℃,以氯氟舒松为内标溶液,崮相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浆浓度.结果:透皮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吴茱萸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a 224 h~(-1),Ke0.114 h~(-1),C_(max).0.211 mg·L~(-1),L~(-1),T_(peak)6.132h,吴茱萸次碱主要药动学参数K_a0.220 h~(-1),Ke0.118 h~(-1),C_(ma)×0.272 mg·L~(-1),T_(peak)6.102 h.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透皮给药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痹痛宁贴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继勇  顾清  胡晋红  田景振 《中成药》2004,26(6):437-439
目的:制备痹痛宁贴剂(洋金花、麝香、樟脑等)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痹痛宁贴剂,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制剂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按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了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利用Franz扩散池研究了贴剂的透皮吸收行为.结果:制备的痹痛宁贴剂含量稳定,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速率为0.4698mg·cm-2·h-1/2.其透皮吸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渗透速率为0.067mg·cm-2·h-1.结论:痹痛宁贴剂为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大鼠血浆中α-萜品烯醇含量,研究α-萜品烯醇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给药,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用UPLC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样中α-萜品烯醇含量,绘制药时曲线,运用DAS.2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α-萜品烯醇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模型为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_((0→t))为(635.935±322.888)mg/(L·h),AUC_((0→∞))为(1 127.278±518.188)mg/(L·h),t_(1/2)z为(4.787±2.049)h,T_(max)为(0.5±0.329)h,C_(max)为(176.268±82.236)mg·L~(-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α-萜品烯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军  王立杰  蔡宝昌  胡巍  楼成华  王玮 《中草药》2010,41(8):1350-1352,1379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建立了利用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方法,测定了iv 4 mg/kg马钱子碱溶液、经皮给药40 mg/kg马钱子碱后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马钱子碱iv和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均符合二室模型。经皮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2.8%,MRT是iv的8倍。结论经皮给药途径可能有利于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纳米粒,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延胡索乙素及其聚乳酸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2.0、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6.18±5.21)nm,Zeta电位为(-11.1±1.5)mV,包封率为(76.64±0.23)%,载药量为(5.01±0.12)%,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30%,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84)。与原料药比较,聚乳酸纳米粒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41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谷红注射液有效成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该实验以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尾静脉给予谷红注射液(2.1 m L·kg-1)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乙酰谷酰胺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采用药动学软件DAS 3.2.6得到药动学参数。结果发现,乙酰谷酰胺和HSYA分别在1.5~500 mg·L~(-1)(R2=0.997 5)和0.33~40 mg·L~(-1)(R2=0.998 9)的质量浓度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的回收率高,精密度、稳定性良好;两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CL1,CL2,AUC0-t,AUC0-∞,Vd1,Vd2分别为(0.139±0.007)和(0.155±0.017)h,(0.803±0.046)和(2.233±0.410)h,(0.016±0)和(0.149±0.018)L·h-1·kg-1,(0.015±0.001)和(0.446±0.016)L·h-1·kg-1,(133.335±3.844)和(9.298±0.179)mg·h·L-1,(143.851±3.595)和(14.464±1.451)mg·h·L-1,(0.009±0.001)和(0.223±0.007)L·kg-1,(0.006±0.001)和(0.212±0.032)L·kg-1。表明所建立的HPLC专属性强,可用于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和HSYA在MCAO大鼠体内的同时检测和药动学研究;药动学参数可以为连续给药、间隔给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