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独特医疗体系的具体体现,是祖国医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结合倒经、(?)疭两个病例,谈谈个人在临床上学习与运用辨证论治的体会,就正于同道。一、病例报告例一:韦×,女,16岁,学生,北京××医院住院会诊病例(病历号C74160),会诊日期1973年8月10日。问诊:因头痛、发热、昏迷  相似文献   

2.
王春环  郝丽丽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28-112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12例,口服自拟中药方(柴胡、白芍、赤芍、香附、延胡索、川楝子、金银花、连翘、三棱、莪术、浙贝母、生牡蛎、三七粉、夏枯草、荔枝核、橘核),日1剂,早晚水煎服;对照组88例,口服西药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维生素B6 20 mg/次,3次/d.2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程结束后进行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结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其见效快,疗效佳,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波长HPLC同时测定延胡索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巴马汀、脱氢紫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C18柱(4.6 mm×250nm,5 μm),以乙腈(A)-0.1%磷酸(加三乙胺调节pH 6.0,B)进行梯度洗脱(0~ 20 min,25%A;20~30 min,25%~55% A;30 ~45 min,55%A;45 ~ 50 min,55%~25%A;50 ~55 min,25%A);检测波长为270,280 nm,柱温30℃.结果:巴马汀在2.12×10-2~1.59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脱氢紫堇碱在4.10 e 10-2~ 3.07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延胡索乙素在2.10×10-2~1.57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0%,100.03%,97.47%.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测定延胡索药材中巴马汀、脱氢紫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对延胡索药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出延胡索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和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以延胡索乙素和折干率为主要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的延胡索乙素含量.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0)(58:42),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不同采收期对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大,5月21日采收折干率最高;蒸制法加工的延胡索药材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最高,达到0.11%.结论:延胡索药材以地上部分植株全部枯萎后10 d左右采收为好,产地加工方法以蒸制为好.  相似文献   

5.
王莉 《光明中医》2016,(6):803-805
目的观察中药煮散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煮散剂,治疗3天后观察其体温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天后有效率达91.6%;对照组治疗3天后有效率达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煮散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肯定,使用方便,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刺法结合中药对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来自三家医院耳鼻喉科的门诊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深刺结合中药汤剂;普通针刺组:普通针刺结合中药汤剂;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每组28例患者,治疗30次为1个疗程。针刺每天1次,每周针刺5次,周六、周日休息,共治疗30天。中药治疗方法:口服中药汤剂,每次150毫升,每日3次,统一煎中药和配送,周六、周日休息,共服用30天。针刺选穴:听会(患侧)、耳门(患侧)、听宫(患侧)、翳风(患侧)、率谷(患侧)、瘛脉(患侧)、风池(双侧)、头皮针:晕听区;中渚(双侧),外关(双侧),每治疗10天测定纯音听阈值,治疗前后测定耳鸣残疾量表(TH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得分,并进行比较,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SPSS统计分析。结果:深刺组治疗前耳鸣残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得分(P0.05);深刺组治疗1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听阈均值(P0.05),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10天后听阈均值(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P0.05);普通针刺组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得分(P0.05),普通针刺组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10天后听阈值(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20天后听阈值(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听阈值(P0.05);中药组治疗前耳鸣残疾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得分(P0.05);治疗30天后听阈均值比治疗20天后听阈均值有明显下降作用(P0.05)。结论:深刺组和中药组改善耳鸣效果好,普通针刺组改善睡眠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王松涛 《山西中医》2012,28(4):17-18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配合中药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配合灌肠。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95%CI=78.3%~98.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95%CI=60.9%~89.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53 9,P=0.040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口服中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配合灌肠治疗,其收益为OR=0.26(95%CI=0.06~1.04),NNT=6(95%CI=2.95~322.58)。  相似文献   

8.
口服三七粉出现腹痛腹泻1例刘清池,周莹(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102800)患者女,25岁,因皮肤紫癜3个月于1994年1月28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不明原因地出现皮肤紫癜,以双下肢多见,无发热,无瘙痒。化验血小板26×10 ̄9/L,Hb120g/L。曾口服肌苷、阿胶治疗20余日,未见疗效,而来我院诊治。经血、骨髓有关检查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月4日给维生素C口服,中药(柴胡、黄岑、木贼、玄参、生地、仙鹤草、茜草)煎剂治疗,加三七粉1.0g用....  相似文献   

9.
方伟  张建 《中医杂志》2002,43(4):285-286
1 病历摘要患儿刘某,男,7岁,因发热25天,伴腹胀、便血3天,于2001年4月3日入院。患儿于2001年3月9日下午,因活动汗出后着凉,当晚出现鼻塞、流涕、发热(体温39.5℃)。口服扑热息痛、消炎痛后热退。2天后再次发热(体温39.5℃),无寒战。并解出柏油便2次,每次量约150g,3月26日到某医院治疗。入院拟诊为失血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予以解热对症支持治疗,口服布洛芬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一号方口服、二号方熏洗外阴,7天一疗程。对照组予口服氟康唑150mg顿服,克霉唑阴道片50mg置阴道,每3日一片,7天一疗程。两组停药3天后复查白带常规。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使用中药口服外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以达到和抗真菌药物相当的治疗效果,避免了抗真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例1 赵某某,女,43岁,病历号22078。因心悸、气短、发热,皮下出血一月余,于1981年11月24日入院。体检:T39.4℃,皮下散在出血点,胸骨压痛( ),两肺散在湿性罗音,心脏(-),浅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象:白细胞7×10~9/L,幼稚细胞占15%,血红蛋  相似文献   

12.
张慧 《四川中医》2020,38(5):165-167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中药口服灌肠治疗组)与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的盆腔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10天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比容)变化。结果:治疗10天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数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盆腔炎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配合痤疮粉(本院制剂)、粉刺酊(本院制剂)、红蓝光、刺血拔罐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150 ml,日2次,外用痤疮粉日1次,粉刺酊日2次,红蓝光照射20 min、每周2次,刺血拔罐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150 ml,日2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 1%;对照组有效率为84. 4%。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药汤剂配合痤疮粉、粉刺酊、红蓝光、刺血拔罐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更突出。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乐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妇乐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甲醇-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至6.0)(60:40),色谱柱:DiamonsilTM C18(250×4.6 mn,5 μm),流速:1.0 mL/min,柱温:35℃,波长:28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延胡索乙素在0.102~1.632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为2.7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妇乐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陕产延胡索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应用RP-HPLC测定7批延胡索样品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ypurity C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以乙腈-0.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和SPSS19. 0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优化了HPLC色谱条件,确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原阿片碱、延胡索乙素2个化合物,建立了7个不同批次延胡索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可为其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许某,男性,33岁,病历号050982,入院时间1994年3月14日10时30分。主诉:间断发热半月,高热咳嗽1周。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长途旅行后不慎受凉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自服“感冒通”,“感冒清热冲剂”无明显效果。1周前发热加重,体温持续在39~40℃,咳嗽,胸闷,乏力,自服“螺旋霉素”无效,于1994年3月12日到我院急诊留观。查血红细胞3.41×10~(12)/L,血红蛋白121g/L,血小板55×10~9/L,  相似文献   

17.
许×,男,67岁,1987年10月19日搀扶入院。患者因饮食辛热炙煿厚腻之后,于10月18日出现腹痛及泻下血性水样便数次,伴有头晕、头痛、发热恶寒、呕吐等症状,入院后血检:血红蛋白84克%,红细胞42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14,200/立方毫米,中性88%,淋已10%,大单核1%。大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大便潜血( ),持续高热38.8°~40℃,采用中西医治疗,中药用四逆散加味和白头翁汤加味,西药先后肌注青霉素、静滴氯霉素、口服土霉素、痢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牵引后伸扳法结合中药,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观察其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症探寻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40例)、C组(36例).A组牵引后伸扳法同时口服自拟补阳袪寒方;B组采用单纯牵引后伸扳法与A组一致;C组口服方药与A组一致.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3.4%),B组为(77.5% ),C组为(72.2%),A组疗效均优于B组和C组(均P<0.05,P<0.01).结论:牵引后伸扳法结合中药是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元胡止痛滴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元胡止痛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延胡索和白芷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APCELL PAK C1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02%磷酸二氧钾和0.96%磷酸氢二钾(pH6.5)(55:45),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流速1.0mL· min -1,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TCL图谱中可检出延胡索、白芷的特征图谱.延胡索乙素在0.110 ~0.825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69%,RSD 1.81%.结论: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元胡止痛滴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来应用西药灌肠、中药口服加坐浴治疗肛周脓肿,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50例患者全部选取为脓肿初期(脓肿尚未完全形成),肿痛面积大小约0.5 cm×0.5 cm~5 cm×4 cm,平均约2.0 cm×1.5 cm;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在10× 109/L~ 1.6× 109/L者约占47.3%,白细胞总数正常者约占62.7%.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16~56岁,平均33.30岁;病程3~10 d,平均5.50 d.对照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9~50岁,平均31.50岁;病程3~10d,平均7d.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