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始于2003年3月初。它是由来自山西省的输入病例引起。2003年3月6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首例SARS病例报告。北京市首例学生SARS病例于2003年3月22日发病,次日诊断为SARS病例。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大、中、小学生SARS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等分析,描述本市学生SARS的流行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为SARS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为在学校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SARS传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输入与扩散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3年山西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输入与扩散原因,为今后的SARS防控提出对策。[方法]对山西省2003年448例SARS病人及其中诊断为原代SARS临床病例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的448例临床诊断病例中,原代输入病例30例,续发病例72例,本地病例346例;第1例病人由广东省输入,北京市是输入的重要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是大同市、忻州市病例输入的主要来源;山西省人民医院的严重院内感染使该院成为SARS在山西省内传播的源泉。[结论]山西省SARS疫情主要从北京市、广东省输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形成扩散,应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33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省太原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太原市2003年3月23日到5月15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期间太原市常住人口中临床诊断病例336例,疑似病例484例.疑似病例中转为确诊病例253例,其余排除.临床诊断病例中18例死亡.SARS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9.55/10万、0.51/10万和5.34%.流行期间可划分为输入扩散期、上升期、高峰期、低谷期、下降期和终止期6个阶段.SARS病例的年龄构成男性以20~49岁为主,女性为20~59岁为主;各类职业中医务人员74(22.02%)、学生(13.9%)、干部职员(12.2%)、离退人员(10.42%)和工人(9.52%)占前5位;SARS病例以迎泽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距离越远,疫情越轻.在SARS流行期间各阶段,新发病例有明确接触史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整个过程共有62.69%的病例无明确接触史.提示SARS病例有在潜伏期传染的可能,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太原市SARS病例的传播和流行符合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其病死率与全国其他流行区相似,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整理、汇总四川省SARS病例资料,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来源和病例发现方式、临床症状及诊疗情况。结果:2003年4月16日至5月7日是四川省SARS疫情发生的高峰,其中泸州市和广元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0%,病例中民工占68%;2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员多,男女发病之比为1.5:1;80%的病例来源于广东省。患者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X线胸片有阴影。结论:四川省SARS病例均为输入性,人员流动(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是影响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主导措施(设立留验站、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的防制方法,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特点,了解流行因素,探讨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番禺区报告的SARS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2月11日至5月31日共发生SARS病例16例,死亡2例。发病高峰在2~3月,占总病例数的81.3%;30~4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2%,以离退休人员及家务待业人员多发(占37.5%);发病呈聚集性(占43.8%)。结论 SARS是新发现的传染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可有效减少SARS发病。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情况。方法:利用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3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报告首例SARS病例,截止到5月20日,全区累计报告446例(诊断病例287例、疑似病例159例)。累计报告出院61例(诊断56例、疑似5例),排除131例(诊断10例、疑似121例),诊断病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8.7%。累计报告病例分布在9个盟(市)30个旗(县)。按发病时间统计,发病集中在4月13—29日,占总数的67.7%。4月24日开始发病呈波动性下降,5月3—8日每日平均发病数为5.3例,5月9日以后每日平均发病数为0.3例。结论:内蒙古自治区SARS流行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即3月18日至4月15日,为输入性感染期,发病呈缓慢上升,涉及6个盟(市)14个旗(县),特点是家庭聚集性感染;第二时期即4月16—28日,为继发性感染期,发病大幅度上升,涉及10个盟(市)24个旗(县),特点是医院成为继发性感染的重要来源;第三时期即4月29日至今,为散发感染期,发病有小的波峰,涉及到10个盟(市)、38个旗(县),特点是无接触史者发病比例高,但未形成明显的传播链条。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SARS,临床确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截止2003年6月6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有15个市报告SARS病例1511例,发病率为1.98/10万,病死率为3.77%。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到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54.00%,。首例发病时间为2002年11月16日,末例发病时间为2003年2003年5月9日。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江门、中山、佛山5个市,占96.03%,其中广州占86.04%。20~49岁发病占病例总数的65.45%;医务人员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22.90%;聚集性病例占31.97%(483/1511)。潜伏期1~12d,中位数4d。结论 广东省SARS疫情波及面广,发病相对集中,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主要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1 164例社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摸清社区SARS病例的发病规律、流行特征,为当前更有效地减少社区发病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164例社区SARS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结果 截止2002年5月12日,广东省共报告1:164例社区SARS病例,病例分布在15个地级市,以珠江三角洲一带人口流动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其中广州病例最多,高达86.43%。发病的高峰在2月上、中旬,占病例总数的38.75%,并由2月上旬日均30.8例下降至5月上旬日均0.7例。社区病例以20~59岁年龄段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0.96%。社区病例病死率为4.30%,农民病死率最高,达12.50%。80.7%的社区病例无明确同类病例接触史。结论 广东省社区SARS病例以散发为主,且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链,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北京市第一起输入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关系,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003年3月5日北京市发生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并在家庭内和医院造成9人感染,其中2例死亡;指示病例潜伏期为4天,第二代病例潜伏期为平均7天(4~17天),第三代病例较少,潜伏期为8天。潜伏期越短,发热维持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经及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家庭及医院聚集性,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3年3~6月间北京市东城区SARS流行特征。方法 根据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日报表,并从其他有关渠道,收集疫情资料信息。结果 东城区首例输入性病例3月14日发病,3月16日入院,4月初病例开始增多,4月中、下旬发病达高峰,5月上旬开始下降,5月22日无新发确诊病例,5月26日后,再无病例报告。全区共报告临床确诊SARS病人393例,10岁以下年龄组无病人,其余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20~4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70.0%,平均发病年龄为40.64岁。男女发病比例无显著差异。SARS发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病例中东城区的病人占66.9%,外区、外省占32.0%;驻区医院收治SARS病人358人,占91.09%。393例病人中无接触史的占33.3%。医护人员感染SARS 79人,占病人总数的20.10%、其中区属四所医院18名医护人员感染为8.33%。结论 本次SARS流行,除10岁以下年龄组外,普遍易感,其中以青壮年、老年人、医务人员更易罹患。与病人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家庭聚集传播明显。医院、工地是防控重地。本区制定的防控策略、措施及原则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家庭因素在本病传播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SARS家庭聚集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 5月 1 5日止 ,在广东省 1 5 1 2例SARS病例中 ,6 0户家庭出现聚集性病例 ,共 1 91例 ,占全省病例总数的1 2 6 %。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病死率为 9 9% ,高于全省平均病死率 (3 7% ) (P <0 0 1 )。家庭聚集性病例主要发生在2 0 0 3年 1月至 3月 ,占家庭聚集性病例总数的 90 6 % (1 73/ 1 91 )。病例以 30~ 4 9岁青壮年为主 ,占 5 2 9% (1 0 1 / 1 91 ) ;职业以干部职员为主 ,占 1 3 6 % (2 6 / 1 91 ) ,其次为饮食、服务人员 ,占 1 2 6 % (2 4 / 1 91 )。 4 1 7%家庭的首发病例在发病前两周有明确或可疑接触史。在 1 2 9例家庭聚集二代感染病例中可能因陪护或探病感染发病的有 4 2户 ,共 92例 ,占71 3%。首发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时间间隔中位数为 7d。结论 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病死率较高 ,家庭聚集性病例有较大比例可能在医院内感染 ,但家庭密切接触也是造成疫情传播的原因之一 ,控制医院内感染和及早对病例进行家庭隔离可以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西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爆发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山西省SARS病例的监测结果 ,分析其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山西省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就有 4 48例 ,累计发病率1 36 / 10万 ,死亡 2 4例 ,占 5 36 %。病例分布于 11个地、市 ,共有 39(32 77% )个县 (市、区 )发生疫情 ;SARS病例的职业构成前 4位分别为医务人员、学生、干部职工和农民 ;男性的构成比(5 2 2 3% )明显高于女性 (4 7 77% ) ;2 0岁以前的人群中发病人数的构成远远超过了其人口数的构成 ,特别是儿童中尤其明显 ,在 70岁以上的老人中也有类似趋势 ;医院和家庭是传染发生的高发区 ,有医院和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发病特征,分析发病趋势。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3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每日公布的疫情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主要包括:确诊、疑似、危重症病例数,治愈、死亡人数,区域分布,临床症状和接触史等内容。结果 1月22日-2月13日,山西省累计确诊病例数与尚有疑似病例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环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在累计确诊病例中,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死亡病例。累计治愈人数逐日增加。本地与外省返回确诊人员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累计本省常住人口确诊病例数已超过累计外地来并人口确诊病例数。相关确诊病例接触史的比例逐渐减少。临床症状中,非发热症状患者比例高于发热症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各个年龄段均有确诊患者。晋中市确诊病例数最多。结论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发病率趋缓,但也面临复工人口返城高峰的压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   总被引:87,自引:7,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利用EPI6.0软件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SARS在广东省的发病率为1.72/10万,病死率为3.64%。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88%。地区分布以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6.66%;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占病例总数的24.9%;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聚集性病例占37.1%。结论 SARS是一种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发现传染源是人,潜伏期1—12天,中位数4天;通过短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 分析上海市 2 0 0 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流行病学特征 ,初步评价防制效果。  [方法 ]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相关资料和控制措施。  [结果 ] 2 0 0 3年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 ,19个区县有 5个区报告SARS病例共 8例 ,发病率为 0 .0 5 / 10万 ,其中 5例由疑似转为临床病人 ,发病主要集中在 4月份 ,均为 2 0岁以上成年人。除 1例为接触感染 ,其余 7例均为非本地感染病人。经治疗 6例治愈出院 ,2例死亡 (为 60岁以上者 )。病人密切接触者 3 3 3人中发生 1例病人 ,续发病率为 0 .3 %。医务人员中无一人感染 ,家庭和社区内未发生集聚性发病。  [结论 ] 上海市SARS病人以非本地感染为主 ,续发病率低 ,采取及时有效地隔离病人 ,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是切断传播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海淀区40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常住人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海淀区常住人口中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2 0 0 3年 3月 1 8日至 5月 31日 ,海淀区常住人口中共发生SARS病例 40 3例 ,发病率约为 1 8.0 1 0万 ,死亡 2 7例 ,病死率为 6 .7%。患者中青壮年占 70 .4% ,尤以 2 0~ 2 9岁组高发。全区除一个乡外均受累 ,多以散发为主 ,只有 3个街道呈现明显的家庭或学校内爆发。流行基本可以划分为初始增长期(2 7天 )、高峰期 (2 1天 )和快速下降期 (2 6天 )。患者中有密切接触史的比例随各期呈递减趋势 (趋势χ2 =8.80 0 ,P =0 .0 0 3) ;初期接触地点主要在医院 (72 .7% ) ,而迅速下降期则以家中接触为主(85 .7% ) ;各期的职业构成谱也明显不同 (χ2 =36 .41 ,P <0 .0 1 )。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中 2 6 .6 %有外出史 ,其中又有 47.6 %是去医院 ,并且 65 %在流行的高峰期光顾医院。结论 海淀区常住人口SARS流行强度与全市持平 ,医院内获得感染是SARS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1-2015年安徽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安徽省医疗机构报告SFTS 57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19%(575/683)。5年间,报告病例数不断增多,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17.56,P<0.001),但病死率却在下降。实验室诊断病例共330例,主要分布在安徽省中部地区;从3月份开始流行,5~7月为病例报告高峰;男女性别比约为1.14:1;发病年龄集中在40~74岁年龄组(87.27%),并且报告的死亡病例全部集中在此年龄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87.27%)。聚集性疫情发生最可能的因素是接触死者的血液和分泌物。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报告病例在安徽省分布广泛,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要做好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