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2月-2008年8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3例,其中前路手术12例,后路手术7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椎体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神经症状无加重;7例完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 A级)无任何恢复,14例不完全截瘫患者中,5例Frankel B级恢复到Frankel C级,4例 Frankel C级恢复到Frankel D级,3例Frankel D级恢复到Frankel E级,2例 Frankel D级术后仍为Frankel D级;2例Frankel E级术后无加重.Frankel分值平均由术前的1.6增加到术后2.1(P<0.05);所有病例均复位、颈椎椎体高度恢复;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X线片上提示钢板位置正常,椎体螺丝钉无折断及松动,无植骨块松动和脱出.[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来说,应当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损伤椎间盘、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关节绞锁、脱位,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的存在,以免在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脱位和损伤椎间盘,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 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5例;年龄19 ~74岁,平均40岁;损伤节段:C3.4 2例,C4.5 8例,C5.6 6例,C6.7 4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5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5例;同时伴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7例;术前脊髓损伤情况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0例,D级2例.19例骨折脱位处无椎间盘突出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绞锁复位的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未复位者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同定术,1例C6.7骨折脱位者C6.7椎间盘突出并且位于上位椎体后侧,行C6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均获复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4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除完全脊髓损伤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他患者脊髓损伤均至少有1级以上恢复:5例B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D级1例,10例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E级4例,2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后前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类型、颅骨牵引复位与否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严重上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后路手术以及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钉棒枕颈融合联合复位技术治疗32例严重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均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先采用俯卧位,后路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恢复颈椎的序列,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改置仰卧位行前路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Frankel分级除6例A级者及3例D级者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提高,其中9例达到E级。32例中有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29例获得6~32个月随访。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上颈椎骨折脱位,能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下颈椎压缩性及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其中颈脊髓损伤患者28例,采用前路减压复位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方法一期手术治疗。按照Frankel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以X线片测量的Cobb角、"D"值改变评价复位效果、观察融合节段曲度及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和维持情况。结果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评分恢复平均1级以上。Cobb角、"D"值测量统计表明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能重建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8~78岁,平均56.4岁.术前伴脊髓损伤22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6例,D级2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椎间盘突出及压迫脊髓程度、小关节交锁情况、颈椎损伤程度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案,其中21例椎体骨折但不伴有椎间小关节绞锁的病例采用单纯前路于术治疗(单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4例颈椎脱位伴有小关节绞锁但不伴有明显的椎体骨折、MRI示脊髓前方无明显受压,或屈曲牵张型双侧关节突骨折/绞锁者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7例有椎体骨折和椎间盘损伤,并存在椎体脱位、椎间小关节绞锁,或椎板骨折、骨块脱入椎管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情况: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气管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4例术中发现硬脊髓破损,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佩戴颈托3个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6个月22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除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后复查X线片示颈椎序列恢复良好,骨折愈合,植骨均在6个月内获骨性融合(平均4.5个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椎体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脱出、断裂.结论:术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损伤类型、损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位置及受伤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能够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单纯脱位者,先行后路复位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再改行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椎体骨折伴脱位者,前路先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然后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脱位节段,小关节间行植骨融合.术前ASIA分级:A级21例,B级6例,C级3例,D级1例. 结果 12例患者获6~21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椎间及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一级以上恢复.术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4例,E级2例. 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联合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2005年9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32例,对脊髓术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2例未发生术中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神经症状加重及手术期死亡。植骨块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及不良异物反应等并发症。颈椎生理弯曲良好,无1例发生融合椎节塌陷。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13例A级中7例恢复至B级,3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9例B级中,6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6例C级中,4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4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一次性减压,减压彻底,疗效提高,治疗周期缩短,颈椎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后路一期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后路椎板切除、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后路椎板切除、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例;后路椎板切除小关节复位、小关节间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内固定2例。结果脱位均获完全复位,脊髓获得有效减压,椎间植骨6个月后均获骨性融合。4例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气管及食道损伤,未发生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早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脊柱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例采用前路脊髓减压、植骨、前路钢板内同定术,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对比,了解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等情况,以Frankel评定法来评价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9.5个月,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保持满意.钢板螺钉未松动.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恢复率为94%。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脊髓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方法可使骨折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钛网结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8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Frankel评分标准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定;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钛网无下沉、移位,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3.5个月开始出现融合迹象,术后1年骨融合良好。结论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应用前路颈椎钢板固定技术结合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并能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植骨易于融合。通过自体椎体开槽减压取骨或加异体骨植骨避免了髂骨取骨所带来的损伤及手术时间的延长,且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和功能恢复。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早期治疗选择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前路切开颅骨牵引下旋转撬拨复位,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1例。结果一期复位成功36例,失败5例,成功率87.8%。33例获6~24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滑脱。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优于手法复位及颅骨牵引复位,手术可早期进行,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良好,并可减轻护理难度。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34例复位成功(87%)。其中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5例未成功者和3例陈旧性脱位,先行后路切开复位,再一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迟发性不稳和后凸畸形,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获良好的生物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颈椎脱位患者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行闭合复位(颅骨牵引复位和在全麻下行闭合牵引复位)以及前路开放撬拨椎体复位,并予以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结果闭合复位成功54例,其中颅骨牵引复位33例,全麻下闭合手法牵引复位21例;在前路手术中牵引下行旋转撬拨复位成功10例。48例患者获8~30个月随访,颈椎复位完全,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出,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 ranke 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2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高位颈脊髓压迫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51岁;病程6~30年.陈旧性齿状突...  相似文献   

15.
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加CSLP系统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CSLP固定系统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经验。方法 下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植入加CSLP内固定。结果  6 1例患者经 8个月~ 4年随访观察 ,所有的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按Frankel分级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带锁钢板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 ,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生物相容性良好 ,无磁性等优点。只要患者全身状况允许 ,一周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CSLP系统内固定有利于脊髓生理功能的恢复及保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韦勇  邱勇  刘汝专  刘尚礼 《脊柱外科杂志》2005,3(5):269-272,29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或颈椎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骼骨植骨支撑融合、颈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植入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采用Zdeb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贾连顺的评定法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中,自体骼骨植骨融合优良率87.5%,供区并发症12.1%,椎间盘退变椎问高度丢失7.6%;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优良率96.1%,无供区并发症和椎问盘退变椎间高度丢失。结论 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或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费用少,但存在供区并发症、椎问高度丢失;椎间融合器融合稳定、牢固,椎间高度丢失少,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对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脊髓型颈椎病而行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2例,通过术前和术后及随访期间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D”值和椎间高度,并对各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术后即刻颈椎生理曲度“D”值平均增加6.17±2.53mm,椎间高度平均增加3.21±27mm,两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年。随访中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都有丢失,但丢失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能明显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且术后随访期间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收治的27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15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周,无骨不连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良率为92.59%。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6例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前、术后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法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早期死亡1例。15例获1~6年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者7例,明显改善者6例,2例无改善。结论完整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行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后行棘突“8”字张力带钢丝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