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发血管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5家医院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9例,女156例;年龄32~83(61.9±13.5)岁。7例出现血管损伤,其中4例节段血管损伤,1例左髂总动脉损伤,1例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卵巢静脉损伤。结果:失访5例(单纯OLIF 2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其余获得随访,时间6~36(15.6±7.5)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8)分(t=7.21,P=0.033);ODI指数由术前的(36.5±7.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4±3.6)%(t=8.11,P=0.025)。结论: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为微创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尚存在并发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要谨慎细致操作,才能有效预防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IVC)由Maldague等[1]首次报道,因其被视为脊柱椎体动态不稳致患者长期疼痛的原因而引起医生的广泛关注[2-4]。随着对IVC了解的深入,人们发现IVC不仅出现在慢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模拟临床手术,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下腰椎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23号”数据集平台上,选取下腰椎骶骨数字模型,运用CAX相关软件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型(健康者下腰椎模型、Coflex固定L4/5节段模型及Coflex固定L5/S1节段模型);根据脊柱三柱加载理论和下腰椎生理运动,采用直立、前屈和后伸3种生理载荷分别进行计算、验证和对照分析。结果 建立了健康者下腰椎骶骨有限元模型、Coflex固定L4/5节段有限元对照模型、以及Coflex固定L5/S1节段有限元试验模型。根据3组有限元模型对照试验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各种生物力学指标,发现两种动态内固定方式的下腰椎具有相近的生物力学效果。结论 本有限元模型对照试验的设计为研究下腰椎L5/S1节段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提供了生物力学循证依据,对Coflex植入L5/S1节段这一新手术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路经皮三钉固定治疗老年寰枢椎联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1年 2月, 共 7例老年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患者。男 6例, 女 1例;年龄 64~84岁, 平均 72.4岁。寰椎骨折: Jefferson骨折 2例, 前弓骨折 2例, 前后弓两处骨折 2例, 前后弓骨折+侧块骨折 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 Anderson域型骨折 6例, 浅芋型骨折 1例。颅脑损伤 5例, 均合并不同程度意识朦胧、谵妄或昏迷。对所有患者均在”C冶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前路枢椎齿状突和两侧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 36~78 min, 平均 56 min。同时行植骨术的患者出血 20~50 ml, 未行植骨术者无明显出血。 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螺钉位置正确。无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平均随访 10.7个月, 无脱钉、弯钉及断钉发生, 枢椎齿状突骨折均骨性愈合, 无寰枢关节不稳。结论 对于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 经皮前路三钉固定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有利于对患者临床护理和早期功能训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双侧钉棒固定,也有部分学者采取单侧钉棒固定[1].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采取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在老年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9年4月对15例老年齿状突骨折采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男13例,女2例;年龄60~86岁,平均69.3岁。根据Anderson分类:Ⅱ型10例,浅Ⅲ型4例,深Ⅲ型1例;10例Ⅱ型骨折按Eysel和Roosen分类,ⅡA型7例,ⅡB型3例。新鲜骨折13例,陈旧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颈肩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症状,其中4例伴神经损伤症状,根据Frankel分级:D级2例,C级2例。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影像学评估,临床检查包括术后颈部活动、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张口位及过屈、过伸位X线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1.3个月,2例随访期间死于其他疾病(分别为术后18、22个月)。末次随访时内固定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无偏斜,1例螺钉尾部过长,并向前方轻度压迫食管,1例纤维愈合,12例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但无临床症状。除3例颈部旋转轻度受限外,其余患者颈部活动无明显障碍。4例伴神经损伤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至末次随访为止,根据Frankel分级:E级3例,D级1例。颈部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07±1.44)分(4~8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13±0.92)分(0~3分)。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齿状突骨折具有操作易、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只要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齿状突粉碎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则不宜采用此手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手术并发症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采用Coflex内固定手术治疗121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资料,男76例,女45例;年龄37~75岁,平均54.6岁。其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3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5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病变节段均分布于L3,4、L4,5及L5S1间隙。记录并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10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3%(10/121)。其中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3例,包括假体固定翼折断、假体松动及棘突骨折各1例,予观察随访,假体均未移位,未影响手术疗效。非器械相关并发症7例:术中硬膜撕裂2例,创口浅表感染1例,经相应处理均治愈;再手术4例,再手术率为3.3%(4/121),其中2例为术中减压不彻底需再次减压,1例为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再次行髓核摘除术,另1例为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经手术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 Coflex 辅助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均较低,且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较低,术中规范操作是降低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的关键;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彻底有效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避免发生非器械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枢椎椎弓根影像学测量数据探讨实施经皮穿刺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测量40名正常成人中立位寰枢椎二维CT水平位及矢状位断层图像上枢椎椎弓根螺钉经皮置人的标准角度及置钉角度的安全范围,皮肤穿刺点与水平位上颈后中线距离和矢状位上枢椎基底前缘顶点皮肤投影点的标准距离及其安全范围等影像学参数。结果(1)水平位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标准角度为42.34±2.95度.其安全范围为13.68±2.17度;(2)矢状位上椎弓根螺钉置钉的标准角度为27.94±3.98度,安全范围为19.39±2.19度;(3)水平位上皮肤穿刺点与颈后中线标准距离为57.39±7.47mm.安全范围为19.46±3.48mm;(4)矢状位上皮肤穿刺点与枢椎基底前缘顶点皮肤投影点的标准距离为36.50±4.62mm.其安全范围为37.35±4.96mm。结论枢椎椎弓根螺钉经皮置人的标准角度及距离个体差异较大,但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上均有一定的安全范围.该手术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情况下具有一定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0岁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6岁,平均68.1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15例,其中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6例,C2椎体骨折1例;寰枢椎损伤伴下颈椎损伤5例;寰枢椎同时损伤2例,其中齿状突骨折伴寰椎侧块骨折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椎前弓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1例.并发脊髓损伤4例.保守治疗8例,开放手术治疗8例,微创经皮手术治疗12例.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经皮组短于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P<0.05).保守治疗组2例死亡,开放手术组1例死亡,其余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16.8个月.保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50%,开放手术组为72%,微创手术组为75%.保守治疗组中4例发生并发症,传统手术组3例,微创手术组2例.结论 老年上颈椎损伤发生率较高,其损伤特点以低能量暴力为主,损伤类型以齿状突骨折最常见,具有脊髓损伤发生率低、漏诊率高等特点.在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手术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