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和克氏针张力带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69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3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39例采用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固定。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结果两种内固定均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其中克氏针张力带组优1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0%;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组优24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法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固定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对48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并对术前术后JOA评分及影像学情况对比研究。结果 48例获得平均1年9个月随访,JOA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为88.2%,融合率为83.3%。结论 对于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是一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259岁,平均41.8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deics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2个月,平均20个月。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9.6°,术后8.4°;VAS评分术前平均7.1分,术后2.9分;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3.6分,术后24.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段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的应用价值,以及Z—plate钢板系统在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疗效满意,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3例患者12例获3~1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随访时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脊柱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具有切实可行的减压效果及良好的固定作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植入方便,固定可靠,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3年36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除2例有轻度脊柱侧弯外,其余均见脊柱序列和椎管矢径恢复正常。36例患者33例获3~29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7、6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时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加Z-plate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减压、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2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高位颈脊髓压迫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51岁;病程6~30年.陈旧性齿状突...  相似文献   
8.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自2001年3月~2004年7月,笔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42例。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8个月~3·2年,平均1·6年。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3·4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1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3·3%。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T11~L2)爆裂性骨折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相对较多。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脊柱前路手术是近年发展的一项微创技术,将传统前路技术和胸腔镜锁孑L技术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本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前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7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柔性和动态固定方式对枕颈区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颈区Oc~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状态:(1)完整状态;(2)损伤状态:齿状突II型骨折加寰枕关节囊损伤;(3)坚强固定:C1、C2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C3侧块螺钉,直径3.5 mm钛棒连接;(4)柔性固定:直径2.0 mm钛棒连接;(5)C1用2枚转动钉固定;(6)C1、C2用4枚转动钉固定;(7)C1、C2、C3用6枚转动钉固定。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1.5 Nm的纯力偶矩,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分析枕颈区Oc~C3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 结果 直径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均大于坚强固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坚强固定比较,在 C1、C2采用2~4枚转动钉固定,在各方向上运动范围相当(P>0.05)。 C1、C2、C3使用6枚转动钉固定仅在旋转方向上明显增加了Oc~C3运动范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不同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 结论 枕颈区Oc~C3节段,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各方向的稳定性均弱于坚强固定。在C1、C2采用2~4枚转动钉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C1、C2、C3采用6枚转动钉固定,仅在旋转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