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术中对下腔静脉的处理是取栓手术和术前影像学评价时关注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超声联合核磁及CT影像,评估下腔静脉切除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影像评估模型,预测术中下腔静脉切除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MayoⅠ~Ⅳ级患者99例。收集8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下腔静脉切除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另外12例患者行数据验证。结果 48%(42/87例)行下腔静脉切除。经单因素分析,需要下腔静脉切除的患者更可能伴血栓,下腔静脉在肾静脉开口处完全阻塞,超声图像未显示下腔静脉残余管腔血流信号。与未切除下腔静脉组比较,切除组患者下腔静脉最大前后径[(34.20±7.82)mmvs.(26.96±7.12)mm]、下腔静脉在肾静脉开口的前后径[(30.86±5.65)mmvs.(25.00±6.48)mm]、下腔静脉最大冠状径[(36.23±5.65)mmvs.(28.79±4.55)mm]均更宽,下腔静脉瘤栓长度更长[(88.65±45.82)mmvs.(54.63±33.5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经多因素分析,MRI/CT图像测量下腔静脉冠状最大径(OR:1.291,P0.001)和超声未见残余管腔血流(OR:0.152;P=0.002)是下腔静脉切除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得出影像预测模型:Ln{pre/(1-pre)}=0.256×IVC最大冠状径-1.885×IVC残余管腔血流-7.602,概率大于50%时需要切除下腔静脉。行ROC曲线分析,影像预测模型评估IVC切除曲线下面积为0.887。12例行数据验证,11例预测结果与手术情况相符合。结论下腔静脉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核磁/CT图像显示下腔静脉冠状最大径大和超声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并建立影像模型,预测下腔静脉切除概率,对临床术前手术策略制定、患者个体化管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 μm连续波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及闭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使用2 μm连续波激光治疗15例尿道狭窄和3例尿道闭锁.激光切割镜直视下进入尿道狭窄处,2 μm连续波激光对狭窄处尿道进行切开,切开满意后使用尿道探子从细到粗逐号扩张尿道,然后留置尿管1根.结果 1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0 ml.留置导尿管4周,所有患者拔除尿管后全部排尿通畅.15例随访2-36个月,平均12个月,5例拔管后逐渐出现尿线变细,经定期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 2 μm连续波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及闭锁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X线和CT对术后假体位置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关节置换术是否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本组共对160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70例实施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另外90例实施传统手术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术后通过X线平片及CT对CFA、CTA、SFA、STA、FRA、PTA等角度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两周,通过影像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的CFA、CTA、SFA、STA、FRA、PTA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导航组术中出血多于非导航组(P<0.05)。非导航组手术时间比导航组手术时间短16min,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实验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使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8例,排除凝血机制异常者,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方式不同分为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和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46例,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2例,其他操作两组相同,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75~140 min,平均95.9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54~105 min,平均65.2 min.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85~150 min,平均98.2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18~30 min,平均24.1 min.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132~640 ml,平均251.8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320~965 ml,平均570.5 ml,术中失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引流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60~1310 ml,平均630.3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70~1 190 ml,平均576.9 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371.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419.3 ml,两组比较总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74.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37.3 ml,隐形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发生肌肉疼痛4例,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未发生使用止血带发生的并发症.结论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可减少术中失血,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利于手术操作,但术后失血较多,尤其是隐形失血量较多,对总失血量无明显影响.止血带使用时机对手术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切模的固定方法对胫骨平台截骨在内外翻和前后倾方面的影响,比较不同数目、不同位置钉子固定的平台切模在相同外力下发生的内外翻和前后倾的差异。方法以12根左侧下肢假骨和一个左侧半骨盆假骨为标本,连接红外线计算机导航系统,固定标本,固定股骨及胫骨发射器,输入数据,分别以不同数目及位置的钉固定平台切模于假骨,通过切模槽内用锯片予以相同外力,记录后倾角度、内外翻角度的变化。结果用2根钉固定胫骨平台切模前后倾角度摆幅平均超过3°,最高超过5°,内外翻角度摆幅平均超过1°,最高超过3°,3根钉固定平台不论在前后倾还是内外翻方面的稳定性都非常明显好于2根钉固定。4根钉固定在前后倾方面稳定性好于3根钉固定,内外翻方面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平台切模的固定方法对胫骨平台截骨在内外翻和前后倾方面有明显影响,3根钉固定稳定性较好且易于操作,推荐采用3根钉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臼杯的前倾位置与球头大小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后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假骨上模拟THA术后,不同髋臼杯前倾位置和不同球头大小在屈髋90°、内收0°和内收30°时髋关节内旋到引起脱位的角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发生后脱位时的角度差异。结果在髋臼杯外展45°、前倾0°、5°、10°、15°时,28mm和36mm球头在屈髋90°内收0°和30°睛况下内旋至脱位的角度有明显差别(均为P〈0.05),36mm球头可有更大的内旋角度,稳定性优于28mm球头。但当髋臼杯前倾20°时28mm与36mm球头内旋至脱位的角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收30°时比内收0°时髋关节内旋至脱位的角度减小。关节稳定性随髋臼杯前倾减小而下降。髋臼杯前倾0°和髋关节内收30°时,28mm球头在外旋位时就可发生脱位。结论髋臼杯前倾角度增加可增加THA术后关节的稳定性,大球头的稳定性优于小球头,前倾达到某一角度时,大球头和小球头间的后方稳定性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2 μg/kg组(Ⅰ组),舒芬太尼2.5 μg/kg组(Ⅱ),舒芬太尼2 μg/kg+帕瑞昔布钠组(Ⅲ组).记录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36 h(T5)和48 h(T6)患者静止和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T4~T6静止VAS评分降低,T3~T6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T4~T6静止VAS评分降低,T3~T4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T3~T6 Ⅲ组PCA按压次数少于Ⅰ组和Ⅱ组;Ⅱ组术后各时点舒芬太尼用量高于Ⅲ组(P<0.05).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Ⅰ和Ⅲ组(P<0.05).Ⅲ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于Ⅰ和Ⅱ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因尿毒症于1996年10月在外院行肾移植术,移植肾置入右髂窝;因移植肾失功能于2001年3月行第二次肾移植术.移植肾置于左侧髂窝。2006年11月出现右侧移植肾区疼痛,伴镜下血尿。B超、CT检查发现右侧移植肾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在全麻下行移植。肾探查术.将右侧移植肾完整切除。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h.出血量150ml,病理检查报告为移植肾癌肉瘤。术后2个月,患者出现排斥反应与肠梗阻,病情急剧恶化,家属放弃治疗。结论:移植肾癌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