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4组不同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对后路单节段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将24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分为4组,用椎体楔行切除法在L1椎体上制作严重压缩性骨折模型,用4组不同进钉角度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频率为1.0Hz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疲劳载荷各3000次,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疲劳后4种状态下固定节段(T13~L1)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运动范围,将其标准化为稳定指数后比较四组内固定方式在4种状态下6个载荷方向上稳定性的差异。结果 4组固定均能显著提高骨折模型在6个载荷方向上的稳定性(P<0.01),而且显著强于正常标本组(P<0.01),但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疲劳试验后4组标本在6个载荷方向上的稳定性均小于各自疲劳试验前,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只要保证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且伤椎螺钉避开骨折区域,螺钉的F角大小不会影响单节段固定的即刻稳定性及疲劳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后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失误,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及结果 对356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治疗失误45例,其中内固定器材选择不当2例,椎体定位错误5例,椎弓根螺钉进钉点错误2例,进钉方向不准确5例,椎管内有残留骨块致减压不彻底14例,植骨不理想致拔钉后再移位2例,手术方式选择不当4例,医源性造成关节突骨折3例,硬膜破裂2例,骨折脱位复痊不满意2例,负重或参加体力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2岁,1997年11月6日因车祸致左耳下半部分完全离断5小时来院,体查:左耳上半部分不全离断,有1cm宽皮肤与头部相连,血运佳,下半部分耳廓完全离断,创面渗血多。上半部分耳廓清创后,原位缝合,下半部分耳廓在放大镜下清创,探查,见耳廓前方有3...  相似文献   
5.
兔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索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我们选用4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波幅下降30%组,50%5分钟组、50%10分钟组。通过对动物运动功能评价、脊髓组织内丙二醛(malonylo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tumase,SOD)定量分析、组织形态等方法,研究牵张性脊髓损伤。结果显示:随着撑开负荷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导致脊髓灰白质内血管充盈不足、痉挛直至血管破裂出血。脊髓组织内SOD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50%5分钟组和50%10分钟组的Tarlov评分障碍率和Molt斜板障碍率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研究证明脊髓血管的改变是牵张性脊髓损伤的早期病理机制,而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则参与了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6.
牵张性脊髓损伤脊髓SCEP监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脊髓皮层诱发电位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监护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CEP)波幅下降30%组(B组)、SCEP波幅下降50%5min组(C组)和10min组(D组)。通过对脊髓SCEP监测、动物脊髓功能评定、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脊髓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来研究牵张性脊髓损伤。结果:随着牵开负荷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脊髓微血管发生充盈缺损、痉挛直至破裂出血;C组及D组脊髓功能下降,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CEP波幅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脊髓功能状况,波幅下降50%持续10min脊髓将出现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7.
毛方敏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28(3):179-181,F003
探讨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用脊髓组织内丙二醛和过氧化物歧化酶定量分析等技术,附以组织形态学观察,评定动行模型的脊髓功能。进而研究牵引张仍髓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7月~2002年10月,应用Tenor和CZJ两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现对两种内固定器设计特点对伤椎的复位机制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6年10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Cobb角45°~145°,平均76.75°;矢状面Cobb角22°~105°,平均47.08°;Bending相主胸弯侧凸平均矫正率20.51%~39.19%。侧凸Cobb角80°~145°8例,采用一期后路松解,颅盆环牵引二期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及胸廓成形术;侧凸Cobb角60°~79°16例,行同期后路松解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侧凸Cobb角小于60。18例,勿需松解,即行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Cobb角80°~145。、60°~79。和小于60。的术后矫正Cobb角分别为10°~40°(34.50°)、6°~25°(18.66。)、4°~18°(10.11°);术后侧凸平均矫正率分别达66.88%、73.31%和80.34%。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角度为29.50°、27.74°和22.65°,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7.35%、40.77%和10.30%。随访12~78个月(平均36个月),16例失访,随访26例中23例内固定无松脱断裂,畸形丢失率为1.53%~5.10%,平均3.01%。2例术后1年半复查发现断棒,再次矫形术。结论重度AIS应采用后路广泛松解,凹侧松解是关键。颅盆环牵引安全可靠。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样达到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矫形效果。融合范围应密切结合AIS的分型。胸廓成形术后早期对肺功能有影响,通过术后肺功能训练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Callie钢丝法7例,Brooks钢丝法7例,Apofix椎板夹内固定法4例。结果:术后16例寰枢椎脱位完全复位,2例大部分复位(复位不满意才另行枕颈融合,不在此列)。经0.5-10年(平均4.5年)随访,除1例术后6个月死亡后,其余17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钢丝断裂而植骨已融合1例,寰椎后弓钢丝切割断裂移位后融合1例;所有患颈痛全部消失;8例有脊髓病症状中,1例无改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分),其余7例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3-17分。结论:3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均有其适用性,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Apofix椎板夹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的首选内固定方式;术前牵引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