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胸腰段完全分节的不对称半椎体,常导致脊柱侧后凸畸形,大多需后路截骨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截骨刀前方为方形,容易向两侧滑动损伤周围组织。为此,我们1999年1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V型截骨刀,200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029581.1),并于1999年1月至2008年9月应用于临床,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5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是严重的脊柱三维畸形。广泛前后柱结构的僵硬,以及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严重失衡。使得单纯传统后路内固定矫形或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技术不能获得满意矫正效果,并具有较高的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虽然常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治疗的后路脊椎截骨术(spinal osteotomy)(经关节突“V”型截骨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在轻、中度成人僵硬侧凸或脊柱侧凸翻修手术中取得成功,但对于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由于截骨范围有限,该两种方法均不能取得畸形的满意矫正和躯干平衡恢复。基于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和脊柱恶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经验,全脊椎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主要适应证为:  相似文献   

3.
脊椎截骨术最早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后路截骨矫形,其截骨方法包括经小关节椎板截骨术和经椎弓根椎体V型截骨术.临床上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僵硬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由于截骨范围的限制.往往无法使畸形得到满意的矫正。对于严重的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文献报道有采用前后路联合截骨矫正的方法,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作者认为应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其适应证为:(1)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畸形的矫形及翻修术;(2)脊柱柔韧性低于25%的成人侧后凸或先天性侧后凸患者;(3)僵硬性或感染后导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固定矫正侧后凸畸形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观察和评价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矫形内固定的初期手术效果。对象与方法 :对 10例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在 8~ 14岁之间 ,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性矫形内固定。随访 6个月~ 2年 (平均 1年 2个月 )。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进行观察。结果 :10例患者术前均有侧后凸畸形。术后侧凸角度由平均 69°改善至 2 8° (矫正率 60 %) ;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 48°矫正至平均 19°。随访获初步或坚强融合 ,无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由先天性半椎体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可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矫形内固定而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手术适应证为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青少年患者的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经关节突截骨术(SPO)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8年1月120例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O术治疗,其中72例术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48例术中采用常规高速磨钻进行截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超声骨刀组手术时间、单节段截骨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但是,相应时间点两组间JO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侧弯Cobb角和SVA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可减少截骨与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严重后凸畸形都需要脊柱的截骨矫形术,对于前后路的选择一直有争论.有作者[1]采用前路松解切除半椎体治疗胸椎畸形,发现创伤大、技术要求高、出血量很大,且易引起休克等并发症,认为该术式不太实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作者[2~4]报道了采取后路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本文将后路截骨矫形方法及手术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本院确诊为胸腰椎退变性侧后凸畸形且采用多节段经关节突截骨术(SPO)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19例)、高速磨钻组(24例)。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截骨节段、单节段截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矢状面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缘间水平距离(SVA)改变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单节段截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超声骨刀组均优于高速磨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满意,侧后凸及SVA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高速磨钻组出现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漏2例。结论应用超声骨刀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退变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手术。与高速磨钻相比,超声骨刀的应用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全脊椎截骨或切除术矫治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有很多,如经脊柱三柱的全脊椎截骨、后路经关节突-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技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半椎体全切及全脊椎切除术等,这些技术既可用于单纯的后凸畸形,也可用于侧后凸畸形。目前已成为国内矫治顶椎位于中胸段、胸腰段和上腰段严重侧后凸畸形的重要手段,但这些术式的定义较混乱,手术不够规范,适应证不明确,疗效评估不统一,特别是对并发症的报道更少。本期邀请了对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有经验的专家就全脊椎截骨或全脊椎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截骨术后残留后凸畸形的处理策略等作一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截骨矫正重度脊柱后凸、侧后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脊柱后凸、侧后凸患者,均行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截骨矫正的手术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于重度的脊柱后凸、侧后凸患者采用一期头盆环牵引后,脊柱后凸角明显减小,二期后路截骨矫正治疗后有效的避免了直接矫正时损伤脊髓及神经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证了矫形效果的最大化。[结论]通过选择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截骨矫正治疗重度脊柱后凸、侧后凸畸形,可通过一期牵引使畸形部分松弛,从而保证矫形的最大化,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法,矫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截骨方式的选择。[方法]2010年7月~2017年10月治疗18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依据术前伤椎上终板和上后缘完整与移位情况,8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椎体截骨组),1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间隙椎体截骨术(间隙椎体截骨组),比较分析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别。两种术式均没有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后凸角、术后侧凸角、术后病椎前后缘高度差无明显差别。[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和后路经椎弓根椎间隙椎体截骨术均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后路截骨应用最为普遍,可应用于多种常见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如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以及严重的后凸畸形等。本文就近年来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后路截骨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方法:①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经后路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115例患者中18例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②2004年后应用V型截骨刀切除椎体后壁。结果:①4例脊神经根断裂,7例神经根损伤,7例脊髓损伤。4例脊神经根断裂者2例部分恢复,4例因神经出口狭窄导致的脊神经损伤经再次减压恢复。7例脊髓损伤中,1例从ASIAB级恢复到D级,1例从A—SIAC级恢复到E级,1例从ASIAC级恢复到正常,1例从ASIAB级恢复到E级,3例从ASIAD级恢复到正常;②V型截骨刀的应用避免了因骨刀滑移造成的脊髓损伤。结论:熟悉解剖,仔细操作可减少神经损伤的发生,V型截骨刀有效的防止了切除椎体后壁时骨刀滑移对脊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并探讨手术固定融合节段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5例由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患儿,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岁,平均13.5岁。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及情骨融合手术。结果随访15~68个月,平均40.5个月。术后矫形效果满意,侧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5.3°改善至11.4°(矫正率达68.7%);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35.5°,矫正至11.4°(矫形率达67.9%),远期矫形丢失率低,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可以有效矫正青少年脊柱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脊柱结核病程10个月~120个月,平均37.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位于颈胸交界区2例、胸椎10例、胸腰段5例、腰椎1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例、3~5个椎体9例、5个椎体以上6例。其中6例合并脊髓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均采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截骨16例,全椎体切除截骨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主弯后凸Cobb角、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1~97个月,平均27.8个月。固定节段为5~17个椎体,平均9.6个;融合节段为2~8个椎体,平均4.4个。矢状面后凸由术前平均71.6°矫正至14.5°,矫正率79.7%;冠状面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9.4°矫正至0.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3.7 mm矫正至术后0.5 mm,平均矫正3.2 mm。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获改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4例,胃肠功能障碍2例,胸膜破损5例,脑脊液漏3例。结论 对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件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融合范围选择和截骨矫形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头颅-骨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5±4.8)(14~23)岁。均行Halo骨盆牵引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牵引力取患者可承受的极限,牵引时间为(3.2±0.6)(3~4)周,后行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前左右侧屈位、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矫正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邻椎截骨12例、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或Ponte截骨20例。未见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136.8±38.0)°(96°~172°),矢状面Cobb角为(90.4±24.0)°(45°~125°)。患者平卧左右侧屈位侧凸矫正率为(8.9±3.2)%,Halo骨盆牵引后侧凸矫正率为(37.6±4.3)%,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68.7±4.8)%;牵引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为(30.7±5.6)%,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60.6±4.3)%;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Halo头颅-骨盆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预测矫形效果,简化手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去松质骨切除治疗儿童胸腰段半椎体并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自2006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儿童胸腰段半椎体并侧后凸畸形7例均行经椎弓根椎体去松质骨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24.8±3.5)个月.手术时间160~200 min,平均(182±25) min.术中出血量1200~2000 ml,平均(1520±200)ml.固定融合节段4~10节.脊柱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50.5±16.3)°矫正到术后1个月(16.7±5.4)°,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48.9±21.5)°矫正到术后1个月(19.8±10.7)°,3例有神经系统损伤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8.0±1.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4.0±1.5)分.结论 儿童胸腰段半椎体并侧后凸畸形应尽早手术干预,经椎弓根椎体去松质骨切除技术能达到满意矫正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严重脊柱侧后凸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残留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 2002年4月至2006年1月,采用后路经椎弓全脊椎截骨术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10~32岁,平均16.9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72°(51°~130°),后凸Cobb角平均82°(69°-147°).7例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不全性瘫痪症状.治疗策略:一期后路经椎弓顶椎区全脊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根据术后残留后凸的程度,75例中有28例又进行了二期前路凹侧自体胫骨条支撑融合术(A组,11例)或凸侧植骨融合术(B组,17例).结果 后路截骨术后28例残留后凸,其原因为:术前后凸过大(>100°)11例,同侧连续半椎体5例,半椎体伴分节不良4例,凹侧截骨不充分3例,肋骨头切除不足2例,人为残留3例.全组无死亡,无感染.28例残留后凸患者中22例获得平均21个月的随访,A组1例术后12个月因支撑胫骨条骨折而发现假关节,固定棒断裂;1例存在假关节可能,其余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1例术后因外伤发生原胫骨取骨处骨折.B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一例发生脱钩或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对严重脊柱侧后凸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残留较大后凸畸形的患者,二期行前路凹侧支撑或凸侧植骨融合术,可减少术后远期发生内固定失败、畸形加重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脊柱后凸或侧后凸患者予以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畸形严重患者在椎体间置入融合器,术中唤醒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术后观察患者的外形,拍摄X线片并进行测量,评估脊柱的矫形效果.[结果]10例青少年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前脊柱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75°(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83°(74°~9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冠状面失衡约21 mm,术后为9 mm.胸腰段后凸7例,术前为45°(32°~75°),术后为5°(0~17°),术后矫正率为89%(74%~100%).无切口感染及假关节发生病例.[结论]采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前术中应准确评估脊髓功能,注意截骨限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V"型截骨刀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周定矫形治疗52例完全分节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术前、术后X线片冠状面节段侧凸角、总侧凸角和代偿侧凸角以及矢状面节段后凸角或前凸角、躯干侧移程度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20~310min,术中失血量300~600ml.同定融合椎体节段数2~4个.所有病例随访2年7个月~5年.平均3年5个月.1例术中凸侧节段加压时头端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向上延长一个椎体固定;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性分布的一侧肢体麻木、胀痛,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因术中行胸神经根切断,术后出现支配区域柬带感,术后2个月缓解.1例因内同定钉帽切迹导致皮肤溃烂,1年后复查已骨性融合,取出内同定后治愈.1例5个月复查时出现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延长支具固定6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时节段侧凸角由术前38.5°±6.9°矫正至7.5°±3.0°总侧凸角由术前41.2°±8.1°矫正至9.6°±5.1°,头侧代偿凸由术前17.5°±5.2°矫正至6.20±4.1°尾侧代偿凸由术前17.9°±4.9°矫正至6.1°±3.1°,后凸角由术前29.1°±12.1°矫正至6.2°±4.1°,躯干偏移由术前平均4.5cm矫正至0.4cm.各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半椎体侧凸畸形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例成人半椎体侧凸畸形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后路切开减压髓核摘除术2例,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神经根减压7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8~24个月,单纯行后路切开减压髓核摘除术2例术后神经症状改善较佳,但远期疗效差;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神经根减压7例,术后Cobb角变小,其术后及术后2年神经症状改善优。结论成人半椎体侧凸畸形伴腰椎间盘突出症,宜行截骨矫正半椎体畸形结合椎间盘摘除神经减压术,才能取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