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13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18篇
综合类   910篇
预防医学   27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93篇
  6篇
中国医学   324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PTH)水平发生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80例病人资料,术后均给予预防性补钙,术后24小时均复查PTH、血钙,术后1、6个月随访血PTH及血钙水平。对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24小时、术后1个月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32.20%、19.40%,6个月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0.60%。年龄、是否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否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等是术后24小时发生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甲状旁腺移植、术后24 h PTH值是影响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显露、移植甲状旁腺及数量影响术后不同时期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术中甲状旁腺的血运及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九江地区进行的金标法(GICT)和化学发光法(CLIA)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 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结果 (1)胶体金法检测总抗体假阳性比例为0.03%(41/147 062),化学发光法检测IgG抗体、IgM抗体假阳性比例分别为0.08%(21/25 239)、0.06%(15/25 236);(2) CLIA法IgG抗体和IgM抗体假阳性标本复检阴性率(19.05%,13.33%)明显低于GICT法检复检阴性率48.78%(χ2=5.1746,P <0.05;χ2=5.7853,P <0.05);(3)临床诊断确定假阳性的标本检出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补体(CH50)、嗜异性抗体(forssman antibody,F. antibody)、溶菌酶(lysozyme)、甲胎蛋白(AFP)阳性标本分别为27例(58.70%)、7例(15.22%)、7例(15.22%)、3例(6.52%)、1例(2.17%)...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被国际权威数据库美国MEDLINE/PubMed/PMC、Scopus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EBSCO、荷兰《医学文摘》(EM)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评“2021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9年9月进入国家首批发布的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目录T2区,这将推动同等水平的国内外期刊等效使用。2020年被评为“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列入中国学术期刊Q1区名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在爆裂性眶壁骨折修复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收治的43例(45只眼)单纯性眶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可吸收材料植入修复。术后复查眼眶三维CT评价植入可吸收材料解剖复位的准确性,比较术前与术后临床资料,评价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单纯性眶壁骨折的可行性。结果术后12个月,90.7%(39/43)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93.3%(28/30)眶下神经知觉减退,76.9%(10/13)眼球内陷得以矫正。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上睑下垂、下睑退缩、眼眶感染、植入物排斥或移位、脱出;1例患者术后出现溢泪,在给予消肿、泪道冲洗治疗后症状在术后1个月时好转。术后复查CT可见可吸收网板的位置均比较理想,眶下壁和眶内壁骨折得到了准确的解剖复位。结论应用可吸收材料修复单纯性眶壁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代春萌  周润海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994-1997

目的:探讨军人发生眶壁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5-01-01/2018-12-31因眶壁骨折就诊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军人58例58眼, 术后随访6mo,统计人口学特征、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前后视力、眼球运动、眼球突出度、手术相关情况等。

结果:眶壁骨折58例均为男性。年龄P50 为21岁,多发于20~29岁(78%)。45例(78%)在军事训练中致伤,拳击伤、外物撞击伤是主要致伤原因(74%)。单纯眶内壁、下壁以及二者联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形式(91%)。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变,通过术后CT与术后随访相关临床资料,未发现植入物移位、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33例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7例患者颌面部知觉异常消失,3例眼球内陷得以矫正。

结论:年轻男性战士是军人眶壁骨折的主体人群,增强工作训练中的防护工作有重要意义,基层医院的基础诊治工作十分必要,手术修复治疗眶壁骨折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 HT-2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 HT-22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高糖培养液(25、35、45、55、65、75 mmol/L)分别作用细胞 24、48、72 h,以 25 mmol/L 糖浓度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采用 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变化,筛选出最佳作用时间。HT-22细胞经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 48 h后,微板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Bcl-2、Bax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高糖可抑制 HT-22细胞的活力,其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高糖作用时间48 h时,细胞活力≥80%,可满足后续实验要求。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出现细胞数目减少,胞体变大,部分胞核溶解,突触断裂等改变,并且 LDH释放率及凋亡率也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蛋白 Bcl-2表达下降(P<0.05),Bax表达增高(P<0.05)。结论 高糖能显著抑制 HT-22细胞生长和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组织Kir2.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80~320 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24只,K-H液平衡灌流15 min后,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组(Sev组),每组8只。C组持续平衡灌流37℃K-H液105 min。IR组K-H液继续灌流15 min后,采用4℃Thomas液20 ml/kg使心脏停跳60 min,心脏周围用4℃的Thomas液进行保护,在心脏停跳30 min时追加注射4℃Thomas液10 ml/kg,在心脏停跳60 min时再灌注K-H液30 min。Sev组灌注液为饱含1 MAC七氟醚的K-H液,其余同IR组。观察并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脏复跳时间和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记录平衡灌注15 min(T_0)、继续灌注15 min/平衡30 min(T_1)、再灌注15 min/平衡105 min(T_2)、再灌注30 min/平衡120 min(T_3)的左心室前壁外膜层和内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计算50%和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_(50)、MAPD_(90));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Kir2.1蛋白相对含量和分布。结果灌注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Sev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 min内有均恢复正常节律;IR组心脏复跳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长于Sev组(P0.05);与T_0和T_1时比较,T_2—T_3时IR组外膜层和内膜层MAPD_(90)明显延长(P0.05);Sev组外膜层MAPD_(90)明显延长(P0.05)。T_2—T_3时Sev组和IR组外膜层和内膜层MAPD_(90)明显长于C组(P0.05),Sev组内膜层和外膜层MAPD_(90)明显短于IR组(P0.05)。IR组Kir2.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Sev组Kir2.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C组Kir2.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且具有规则的分布;IR组Kir2.1蛋白的表达点状分散分布且无规律;Sev组Kir2.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且具有规则的分布。结论七氟醚降低低温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分子机制可能与Kir2.1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