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颈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脊髓型颈椎病56、颈椎骨折脱位21例、颈椎肿瘤11例、寰枢椎脱位5例、Chiari 畸形3例;颈椎前路手术57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联合手术15例,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策。结果96例颈椎手术中2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9.2%,其中死亡1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4例,脊髓或神经损伤3例,脑脊液瘘3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无食管瘘及椎动脉损伤病例。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4.6%(14/57),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8%(7/19),联合入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0.0%(6/15)。结论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准确进行术前评估,精心术后护理,是减少颈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椎间孔的病理变化规律,探讨腰椎间孔狭窄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00例无下腰痛病史及腰椎畸形的人群(正常组)和59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突出组)拍摄标准腰椎X线侧位片。在侧位片上分别测量L3~4及L4~5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上部宽度;采用"同身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4~5突出组病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上部宽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变小(P<0.001);椎间孔高度与椎间隙高度变化正相关;椎间孔上部宽度与椎间孔高度变化正相关。结论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节段骨性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明显变小,腰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椎间孔的高度随腰椎间盘退变的加重而减小;腰椎间盘退变对腰椎间孔上部宽度无直接影响;腰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的变化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对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治疗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畸形14例,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脊柱侧凸的主弯平均Cobb角为86.3°(70~97°),柔韧性为21.3%(8%~28%),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发病特点和手术治疗疗效及风险。[方法]2001年7月~2007年1月,18例活动期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在营养支持治疗下,正规四联抗结核化疗2~3周后行根治性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正规抗结核化疗1~1.5年。测量手术前后的ESR值和脊柱后凸角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2年,平均3.6年。所有患者植骨全部骨愈合,骨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7.3个月;无结核复发和窦道形成。术前后凸成角5°~48°,平均为(25.0±11.39)°;术后后凸成角0~15°,平均为(7.33±4.14)°;术后终末随访时后凸角0°~15°,平均为(9.11±3.92)°;术前与术后以及终末随访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10例,D级2例;术后C级3例,D级10例,E级1例。抗结核化疗2周后ESR值与入院时ESR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和手术后3个月ESR值显著低于入院时ES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术前均值为(47.78±12.15),术后均值为(89.72±7.95)。t值=13.38,P<0.005。[结论]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桦丹醌在抗人类肺腺癌细胞系PC9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左心室注射稳转荧光素酶的PC9细胞构建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白桦丹醌对PC9骨转移的抑制作用;采用SRB研究白桦丹醌对PC9的毒性作用,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PC9体外迁移的抑制作用;采用PC9与Raw264.7共培养构建肺癌诱导破骨形成并用白桦丹醌处理,研究白桦丹醌对PC9诱导形成破骨细的抑制作用。结果:动物实验显示,心室注射PC9细胞40 d后,对照组5只裸鼠均出现明显转移,而用药组虽然也出现4只裸鼠转移,但用药组转移灶的光子值(2 759 200±2 670 290)显著小于对照组(8 732 800±6 191 628)(P0.05)。SRB显示2μM白桦丹醌对PC9无明显杀伤作用,但可显著抑制PC9的迁移能力及显著抑制PC9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桦丹醌可通过抑制PC9迁移及抑制PC9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的方式抑制PC9骨转移,显示其作为抗肺癌骨转移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的修复和矫形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研究,为脊柱侧凸的矫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凸侧骨骺阻滞术、凸侧骨骺阻滞术、胸廓扩大成形术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和椎间盘摘除联合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其中20例采用≥1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长节段组),20例采用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他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分节段组)。结果 长节段组和分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8.2±23.4)、(102.3±20.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2.4±35.8)、(164.1±23.6)ml,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5.2±2.8)d。2组除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外(q=0.848,P〉0.05;q=0.854,P〉0.05),其他各时点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前后手术融合节段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F=181.80,P=0.000;F=245.36,P=0.000),但术后各时点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随访Cobb角丢失率长节段组为(6.5±0.4)%,分节段组为(5.1±0.3)%。2组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均为100%,长节段组2例术后6个月时融合,余均4个月内融合,分节段组术后4个月植骨均融合。结论 2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TPF)是骨科常见疾病,但其术后康复治疗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TPF患者术后常常面临肌力下降、关节僵硬及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长期进行功能训练能够让患者更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更早地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目前临床TPF术后康复治疗情况参差不齐,亦没有权威的指南或专家建议可遵循,本文从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手法治疗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脊柱后凸或侧后凸患者予以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畸形严重患者在椎体间置入融合器,术中唤醒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术后观察患者的外形,拍摄X线片并进行测量,评估脊柱的矫形效果.[结果]10例青少年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前脊柱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75°(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83°(74°~9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冠状面失衡约21 mm,术后为9 mm.胸腰段后凸7例,术前为45°(32°~75°),术后为5°(0~17°),术后矫正率为89%(74%~100%).无切口感染及假关节发生病例.[结论]采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前术中应准确评估脊髓功能,注意截骨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