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瘀化痰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NAFLD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消瘀化痰方高、低剂量组。以高、低剂量消瘀化痰方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低剂量组TNF-α和IL-6的含量均低于阳性药对照组(P〈0.05)。结论:消瘀化痰方可通过降低TNF-α和IL-6的含量发挥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溃克灵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肠黏膜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溃克灵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TNBS法(100mg/kgTNBS+50%的乙醇0.25mL)灌肠复制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柳氮磺吡啶)组、溃克灵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共6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血清IL-8含量及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含量显著升高(P〈0.01),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溃克灵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IL-8含量(P〈0.01),降低结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P〈0.01)。结论:溃克灵对UC大鼠有治疗作用,降低IL-8含量,降低结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硝普钠及反复夹闭双侧颈动脉的方法,造成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益智散低剂量组、通络益智散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连续给药21d后,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增高(P〈0.01),尼莫地平组和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的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通络益智散能够通过抑制脑组织中NOS的持续性激活和释放及升高NO含量,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4.
三味檀香散抗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味檀香散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三味檀香散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O),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三味檀香散高(Higher Dose)、低剂量组(Lower Dose),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NO的含量,并留取心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高、低剂量的三味檀香散组大鼠心电图ST段移位明显低于模型纽(P〈0.05或P〈0.01),三味檀香散高、低剂量组心肌NOS、iNOS含量水平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心肌NO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三味檀香散高、低剂量纽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结论三味檀香散对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NOS(尤其是iNOS含量)及减少NO过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与心肌缺血后处理时大鼠心肌损伤程度,探讨一氧化氮(NO)与一氧化氮合酶(NOS)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4组,建立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心脏灌流液中NO的含量与心肌中NOS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平衡末,4组之间冠状动脉循环液中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处理后与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动剂组再灌注后与对照组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组后处理后与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组织NOS活性高于激动剂组与抑制剂组(P〈0.05)。实验组心肌组织LDH活性低于激动剂组与抑制剂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NO与NOS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醇对雄性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血中激素水平和交配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浓度乙醇组、中浓度乙醇组和高浓度乙醇组。在灌服不同浓度的乙醇后2h,分别应用交配实验、乙醇脱氢酶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化学比色法观察乙醇中毒后雄性大鼠交配行为的改变,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下丘脑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实验组大鼠骑跨次数和插入次数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乘骑潜伏期及插入潜伏期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延长(P〈0.01);实验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较对照组均下降,下丘脑NO,NOS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后,下丘脑神经递质NO含量的降低和血中T水平的降低,可能是乙醇引起大鼠交配行为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淤丸对脑损伤大鼠血清中NO、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本艳  王立英  段大航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27-927,975
目的:研究血府逐淤丸对脑损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灌胃血府逐淤丸50mg/kg、100mg/kg、200mg/kg和生理盐水,一周后将其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检测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并与假手术组对照比较。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清中的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府逐淤丸各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清中NOS活性(P〈0.01)和NO古量(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血府逐淤丸能够降低血清中NO的含量、NOS的活性,减少大鼠神经功能的损害,减少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束缚应激7h对大鼠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制备大鼠束缚-浸水(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WIR)应激7h模型,采用Greiss法测定血小板孵育液中亚硝酸盐(NO2^-)含量;同位素示踪法检测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Arg转运。结果WIR应激组较对照组血小板NOS活性降低45%;L—Arg最大转运速率(Vmax)减少30%,Km增加38%(P〈0.01),转运效率(Vmax/Km)减少50%(P〈0.05);孵育液N02^-含量减少53%(P〈0.01);胃溃疡出现。结论WIR应激损伤血小板L—Arg/NO通路,抑制血小板L—Arg转运和NOS活性,减少血小板NO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四组(n=8):组I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组Ⅱ、组Ⅲ和组Ⅳ分别给予氯胺酮35ml/kg,100ml/kg和200ml/kg。组I和组Ⅱ在用药后5min后断头取材,组Ⅲ和组Ⅳ在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立即断头取材。在低温操作箱内生理盐水冰面上取脑,以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量,Lawry法测蛋白含量。结果: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5ml/kg后,其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腹腔注射氯胺酮100ml/kg和200ml/kg后,NOS活性明显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44.3%和40%(P<0.05)和P<0.01),NO量也明显减少,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42.9%和47.1%(P<0.05)或(P<0.01);且这两组的NOS活性和NO量也明显低于氯胺酮35ml/kg组,NOS活性分别降低了47.3%和43.2%(P<0.01),NOS量降低了47.4%和51.3%(P<0.01);此两组之间相比较,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在氯胺酮的中枢作用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对不同麻醉时期大鼠脑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不同麻醉时期SD大鼠皮质、海马、脑干、小脑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产量的动态影响,探讨异丙酚麻醉作用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和清醒期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其余各组注射异丙酚100mg/kg,在不同麻醉时期断头取脑,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组与麻醉期组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与麻醉期组比较,恢复期组各脑区NOS活性明显回升(P<0.01或P<0.05),清醒期组NOS活性继续回升;与对照组比较,皮质、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组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产量均降低,其中脑干、小脑下降明显(P<0.05),麻醉期组进一步降低(P<0.01);恢复期组各脑区NO产量回升,其中脑干NO产量上升明显(P<0.05);清醒期组各脑区NO产量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皮质、海马、脑干NO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可降低不同麻醉时期大鼠各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此与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NO作为第二信使可能在异丙酚的全麻作用分子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氮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第10周末测定2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各组血清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结果糖尿病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NO水平及T-NOS、iNOS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1);eNOS活性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NO含量和iNOS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L-Arg治疗组(L-Arg组)。L-Arg治疗12周后,测定三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及坐骨神经组织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及神经元型NOS(nNOS)、醛糖还原酶(AR)基因的表达。结果:DM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NO含量和NOS活性、血浆CGRP含量及坐骨神经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和n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C组(P〈0.01或P〈0.05),而血浆ET-1含量、坐骨神经AR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1);经L—Arg治疗后,上述改变逆转,与D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L—Arg对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血供及抑制多元醇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化痰泄浊方对脂肪肝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化痰泄浊方对大鼠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化痰泄浊方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用高脂饮食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脂肪肝模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肝功能、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肝匀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含量.结果:各用药组的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肝匀浆FFA、T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化痰泄浊方组的抗脂肪肝作用显著优于东宝肝泰组(P<0.05).结论:化痰泄浊方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及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乙酰胆碱(Ach)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大鼠回盲部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大承气汤高、中、低剂量组(以下简称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假手术组用针线穿透肠系膜而不结扎,其余各组均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各组大鼠在手术造模前0.5h及造模后连续给药3d。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大承气汤灌胃。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Ach、NO含量;对大鼠回盲部进行切片、HE染色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1)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回盲部黏膜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大鼠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中Ach、N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Ach、N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大承气汤不同剂量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肠道可不同程度地减轻黏膜损伤,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源性CO释放分子(CORM-2)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NO及其合酶(NOS)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mg/kg。第15天经颈内静脉插管测右心室收缩压(sRVP),筛选出肺高压模型成功大鼠40只。将这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活性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共5组。第21天取各组大鼠肺组织测NO、eNOS和iNO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无活性组NO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NO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无活性组、低剂量组eNOS明显下降,iNOS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eNOS升高,iNOS下降(P〈0.01)。结论:CORM-2对PAH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eNOS、iNOS的活性进而影响NO的产生与释放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0)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按60ml/kg体重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每周一次,连续注射四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空气。染毒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NOS的活性。结果CO染毒后大鼠前皮质、小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NOS可能参与了CO中毒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剂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致大鼠胃溃疡,观察血清和组织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鸦胆子油乳剂组和施胃舒组均可升高大鼠血清和胃组织中NO含量(P〈0.05),显著增强NOS活性(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剂对大鼠无水乙醇型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大鼠血清和胃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进而减轻胃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方法(1)健康SD大鼠30只,分为幼年组(出生<1周),成年组(6~8周),老年组(>18个月),每组10只;(2)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1月(DM1)、3月(DM3)和5月(DM5)组,空白大鼠为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测定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1)老年组NO含量和NOS活性低于成年组和幼年组(P<0.01),成年组低于幼年组(P<0.05);(2)各糖尿病组NO含量和NOS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DM5组NO含量和NOS活性低于DM3组(P<0.05).结论NO含量和NOS活性随年龄和糖尿病的病程、病情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0)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NO含量,5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塞组急性期血清NO水平较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脑梗塞组恢复期血清NO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P〉0.05);重度梗塞组NO含量高于中度及轻度梗塞组(P〈0.05),中度梗塞组NO含量高于轻度梗塞组(P〈0.05),恢复期三者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在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血清NO含量有助于脑梗塞早期诊断、观察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L-NAME对新生鼠缺氧性脑损伤内源性NO和E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玲  惠延平  侯英萍  鱼绥和 《医学争鸣》2001,22(19):1752-1754
目的 用新生大鼠急性缺氧模型,探讨NO合成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在缺氧后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早期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地位。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缺氧前应用L-NAME预处理的新生大鼠血浆ET及脑组织匀浆NO含量及NOS的活性,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及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程度。结果 缺氧组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升高(P<0.01),而脑NO水平及NOS活性无显变化(P>0.05),脑脑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程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加重(P<0.05);L-NAME组血浆ET水平较缺氧组显升高(P<0.05),脑NO含量及NOS活性较缺氧组显下降(P<0.01),脑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程度与缺氧组相比明显加重(P<0.05)。结论 急性缺氧早期,ET异常增高是脑损伤的主要因素;此时抑制内源性NO的合成,可加重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