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对左室重构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患者76例,年龄(55±15)岁,其中女性26例。将入选患者分为三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患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的患者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EH+IGT组)的患者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另选正常对照组(NC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接受常规心脏彩超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晚期充盈速度的比值(E/A)。结果高血压并糖耐量异常组LVMI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糖耐量异常组左室舒张功能测定:E/A比值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及糖耐量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高血压及糖耐量异常患者比较,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左室重构明显,且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分成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及糖尿病组,观察各组患者的年龄分布、通过随访了解糖代谢紊乱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胰腺癌患者伴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27.27%,胰腺癌伴糖尿病的比例为31.84%,胰腺癌患者伴有糖耐量异常患者生存时间长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胰腺癌患者不伴有糖耐量异常的生存时间长于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糖代谢紊乱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0年间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脑卒中患病比例、人群分布、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年1月一2010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医院的住院病案数据库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入选住院患者共46701例,其中COPD4960例,占10.62%;COPD合并脑卒中808例,占16.29%,男性592例,女性216例,平均年龄(70.2±11.1)岁。各年龄段COPD男性患者患病比例均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50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COPD的患病比例分别为1.81%、4.25%、7.97%、22.49%和41%。COPD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非COPD患者(HR2.97,95%CI2.59%-3.40%),男女COPD患者在脑卒中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各年龄段COPD与非COPD患者脑卒中患病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俨均〈0.01)。结论COPD是导致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东营市城乡居民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东营市城市和农村40~79岁居民4 322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东营市40~79岁居民IFG及T2DM的患病率分别为21.15%、11.70%,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增长,总体IFG患病率及T2DM患病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χ2=11.21、15.41,P<0.05);城市、农村IFG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2DM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4.87,P<0.01)。城市男性、女性IFG病人的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城市女性T2DM病人的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χ2=6.144、17.148,P<0.01);城市男性IFG肥胖比例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T2DM肥胖比例高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158、17.497,P<0.05);农村男性、女性IFG、T2DM病人血压升高的比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比例均高于城市男性、女性,差异有显著性(χ2=8.314~37.831,P<0.05)。结论东营市40~79岁居民IFG及T2DM的患病率较高,城市IFG及T2DM居民多合并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农村人群多合并高血压、高Hcy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于60岁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患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入选小于60岁AMI女性患者75例、同期患病同年龄段男性440例,比较两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职业、体质量指数及并发症、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女性AMI患者中吸烟、高血脂者及脑力劳动者的比率明显低于男性(P<0.001、P<0.05、P<0.001);女性AMI患者中高血压者、体力劳动者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均<0.001);女性AMI患者患糖尿病的比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AMI患者体质量指数与男性接近。女性AMI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无论是心性死亡还是全因死亡,女性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混杂因素后,男女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于60岁的AMI患者中,女性合并高血脂者少;脑力劳动者少,体力劳动者多;合并高血压者多。男女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现状并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上海市殷行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78例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生活方式、病史)和生化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估标准评估CVD危险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家庭医生签约组和未签约组各107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对CVD危险因素管理效果的影响。结果社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82.69%);签约组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未签约组(P<0.05),女性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P<0.01);两组心血管风险、吸烟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1)。签约组高血压、肥胖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未签约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以及LDL-C+空腹血糖(FBG)+血压(BP)综合达标率高于男性,甘油三酯(TG)达标率低于男性(P<0.05)。高血压患者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BP、LDL-C+FBG+BP、BMI、腰围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按性别、年龄匹配后,家庭医生签约组LDL-C、FBG、收缩压(SBP)、BMI、TG、AI达标率均高于未签约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率较高,CVD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但家庭医生签约组达标率高于未签约组,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质量,通过心血管风险评估探索慢性病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有望降低CVD患病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王佳梁 《求医问药》2014,(15):243-24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有28例,未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有72例。了解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及合并症等情况,并对这些情况与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分析筛选,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28例合并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中,年龄>70岁的患者有15例(比例为31.25%),年龄≤70岁的患者有13例(比例为25.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吸烟史的患者有23例(比例为32.86%),无吸烟史的患者有5例(比例为16.6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6例(比例为32.56%),未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12例(比例为21.0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心脏扩大的患者有20例(比例为33.90%),未合并心脏扩大的患者有8例(比例为19.5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8例(比例为33.33%),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0例(比例为26.3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COPD的患者有6例(比例为35.29%),未合并COPD的患者有22例(比例为26.5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心脏扩大、糖尿病及COPD等疾病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徐一夫 《当代医学》2016,(2):163-164
目的 通过对东城区北京军区总医院急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患者所合并危险因素的比例,指导临床上对脑血管疾病合并危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069例,根据性别分为男587例,女482例,年龄28~101岁,平均年龄(66.5±13.77)岁.根据年龄分为2组,青年组57例(18岁≤年龄<45岁),中老年组1012例(年龄≥45岁).研究的变量有年龄、性别、脑血管病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依据纳入的数据得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危险因素的比例.结果 男性合并脑血管病病史213例(36.3%)、高血压病458例(78.0%)、高脂血症305例(52.0%)、糖尿病252例(42.9%)、冠心病206例(35.1%).女性合并脑血管病病史136例(28.2%)、高血压424例(87.9%)、高脂血症202例(41.9%)、糖尿病217例(45.0%)、冠心病227例(47.1%).与女性比较,男性合并脑血管病病史(36.3% vs 28.2%)、高脂血症(52.0 vs 41.9%)比例升高,合并高血压(78.0% vs 87.9%)、冠心病(35.1% vs 47.1%)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合并脑血管病病史13例(22.8%)、高血压38例(66.7%)、高脂血症29例(50.8%)、糖尿病18例(31.6%)、冠心病19例(33.3%).中老年合并脑血管病病史417例(39.0%)、高血压病908例(84.9%)、高脂血症513例(48.0%)、糖尿病481例(45.0%)、冠心病449例(42.0%).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合并脑血管病病史(39.0% vs 22.8%)、高血压病(84.9% vs 66.7%)、糖尿病(45.0% vs 31.6%)、冠心病(42.0% vs 33.3%)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城区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中,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控制水平的性别差异。方法将近年来收治的所有146例糖尿病病程<5年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性80例,女性66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PG)、血脂(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清蛋白(GSb)、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小时尿糖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水平。结果短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男性年龄明显小于女性(P<0.05),而且,男性的尿酸、24小时尿糖定量、总甘油三酯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却明显低于女性(P<0.05)。结论在短病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代谢紊乱较女性严重,男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早期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变化。方法 :将年龄>60岁的198例住院病人分为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组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 ,比较和分析3组以及各组男女患者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P<0.01) ;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中甘油三脂(TG)水平较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组中女性TC、LDL -C、T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 ,糖尿病组中女性T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HDL -c水平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脂质代谢紊乱的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 ,两者合并时紊乱程度加重 ;老年女性较男性血脂水平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汶川地震后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地震对COP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重大自然灾害后COPD急性加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地震后12个月内,使用地震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主要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等5类问卷,对301例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灾区组)及非灾区(对照组)的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总计269例COPD患者完成本次调查随访,其中灾区组133例,对照组136例。①灾区组在随访3个月和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灾区组在12个月随访时呼吸困难评分(mMRC)高于对照组(P<0.05)。③灾区组在入组和3个月随访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阳性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随访时,除PTSD阳性率(P=0.001)外,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入组时灾区组和对照组的PTSD阳性率及SAS、SDS评分与3个月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相比较,第12个月随访时灾区组PTSD阳性率、SAS及SDS评分好转,对照组PTSD阳性率亦下降(P<0.01)。⑤灾区组和对照组的居住环境在3个月随访时差异明显(P<0.001);与3个月随访时相比较,12个月随访时两组的居住环境均有明显改善(P<0.001)。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OR=2.571,P=0.023)、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OR=2.915,P=0.003)、心理障碍(OR=5.978,P=0.003)、居住环境恶劣(OR=3.167,P=0.010)可能是灾后灾区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地震给灾区COPD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老年、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心理障碍、居住环境恶劣可能是灾后COPD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灾后有必要尽早对COPD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尽早改善其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中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慢阻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关系,为慢阻肺患者的负性情绪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晋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313例,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CAT)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的312例患者中,COPD合并焦虑者占比49.2%(154例),合并抑郁者占比37.2%(116例),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者占比22.8%(71例)。COPD合并焦虑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住院次数、是否有并发症以及CAT评分有关(P < 0.05),合并抑郁与患者的住院次数以及CAT评分有关( P < 0.05)。CAT评分与焦虑抑郁相互影响,随着焦虑抑郁严重程度的递进,COPD患者的CAT评分随之升高。   结论   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高,且住院次数频繁和CAT评分相对较高是其高危因素。焦虑抑郁分级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探索两者间潜在的关联。方法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征募70例男性COPD患者及68例男性吸烟非COPD患者分别作为COPD组和对照组。每例患者进行腰围、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压及肺功能测定,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结果COPD组有30名(42.9%)患代谢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22.1%)(P<0.05)。代谢综合征的5个组分中只有腹型肥胖、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在COPD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COPD组的低HDL-C和高TG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轻中度患者升高。结论本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代谢综合征在男性COPD患者中相当普遍,可能是COPD患者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原因,在此人群中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COPD患者意识障碍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COPD患者精神和意识障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医院呼吸内科近3年收治的425例诊断为COPD的患者.结果其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的118例,占住院COPD患者的28%;由肺性脑病引起者40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34%;肺心病的并发症53例,占45%:其中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29例;消化道出血和DIC 13例,感染中毒性脑病和感染中毒性休克8例,肝肾功能衰竭3例;药物引起者共18例,占15%;其它伴发病引起者7例,占6%:其中心脑血管病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1例,癫痫2例.结论 COPD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需要仔细分析和鉴别,不同的原因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群中维生素D 缺乏的患病率,并探讨维生素D 缺乏对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 年12 月至2012 年3 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36 例(COPD 急性加重组) 和同期同院门诊随诊的COPD 稳定期患者38 例(COPD 稳定组),同时选择在同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 例(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测定3 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计算和比较3 组中维生素D 缺乏的患病率。分别对COPD 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患者进行COPD 评估测试(COPDassessment test,CAT) 评分,比较维生素D 缺乏对两组COPD 患者CAT 评分的影响。结果:1) 3 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 水平比较,COPD 急性加重组和COPD 稳定组分别低于对照组,COPD 急性加重组低于COPD 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维生素D 缺乏的患病率在COPD 急性加重组为52.78%,COPD 稳定组为39.47%,对照组为16.67%;COPD 组维生素D 缺乏的总患病率为45.95%。3 组的维生素D 缺乏患病率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 组维生素D 缺乏的患病率比较,COPD 急性加重组高于对照组(P<0.01),COPD 稳定组高于对照组(P<0.05),COPD 急性加重组与COPD 稳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OPD 急性加重组和COPD 稳定组患者的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COPD 急性加重组25-(OH)D 水平与CAT 评分呈负相关(r=-0.603,P<0.01),COPD稳定组25-(OH)D 水平与CAT 评分呈负相关(r=-0.549,P<0.01)。结论:维生素D 缺乏在COPD 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维生素D 缺乏可能对COPD 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市区40周岁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现况,阐明肺功能检查早期应用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为中心的周边10个社区街道办事处,由社区工作人员协助随机招募年龄≥ 40周岁的长春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进行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查,COPD诊断参照2015年GOLD指南标准执行。将COPD患者分为确诊组和漏诊组,再将吸烟COPD患者分为戒烟组和未戒烟组,分别比较各组肺功能指标。结果:共调查40周岁以上居民1392人,其中男性568人,女性824人,平均年龄为(59.59±6.60)岁。其中COPD患者176例,患病率为12.64%;新发现即漏诊患者160例,漏诊率为90.91%;曾确诊为COPD16例,诊断率仅为9.09%。吸烟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20.71%,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的患病率(8.8%,P < 0.05)。对吸烟指数和COPD患者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戒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除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外均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而下降(P < 0.05),未戒烟组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除FVC%外均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而下降(P < 0.05)。结论:长春市区40周岁以上居民COPD存在高患病率及高漏诊率,应对人群进行肺功能筛查以发现更多的COPD患者,使其得到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致残疾病之一。吸入治疗是COPD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吸入技术错误普遍存在,影响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关于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8年3-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心肺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91例,分析其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操作错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39例(42.9%)COPD患者存在操作错误,操作错误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吸气不充分(41.8%,38/91)、吸入前未充分呼气(34.1%,31/91)、屏气时间过短(28.6%,26/91)。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患者的吸药前装置准备错误率高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患者(P<0.017);三种吸入剂患者的吸入过程中各项操作错误率、吸入后漱口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吸烟状况、吸入装置使用时间是COPD患者干粉吸入装置操作错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受文化程度低、吸烟、吸入装置使用时间短等因素影响,部分COPD患者使用干粉吸入装置存在错误;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其吸入技术错误。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As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rogress, is usually accompanied by involvement of the both left ventricle (LV) and right ventricle (RV), and their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 Signs and symptoms of LV failure can b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those of COPD.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LV systolic dysfunction in the COPD patients and to assess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 behind such developm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It i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60 cases of COPD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cor-pulmonale attending Manipal Teaching Hospital.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LV systolic dysfunction was found to be 26.7%, and the findings directly correlate with the severity of COPD i.e., the more the severity of the lung disease more the probability for the incidence of LV systolic dysfunction. These data are in support of the hypothesis that hypoxia and the excess accumulation of toxic metabolic products like lactic acid, significant right-to-left shunting through the bronchial circulation explains the diminished LV ejection fraction in severe COPD patients. Conclusion: Routine echocardiography investigation of the severe COPD patients is required for assessing the status of LV function and to rule out the possible association of LV systolic dysfunction.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r-pulmonale, Hypoxia, LV systolic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冠心病(CHD)患者88例和单纯COPD老年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烟率、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 COPD并发CHD组老年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单纯COPD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糖尿病患病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并发CHD组老年患者的BMI与高血压患病率较单纯COPD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并发CHD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心脏变时性指数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高血压、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纤维蛋白原含量、C反应蛋白水平及BMI大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BMI是老年COPD并发CH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