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用捕鼠笼或鼠夹等方法在室内外捕捉老鼠。检查鼠心肺组织内的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检查3种鼠共113只,其平均感染率为26,55%。其中板齿鼠的感染率为29.41%(30/102),而小家鼠、褐家鼠体内未能检查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属于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在当地板齿鼠是该虫重要的终宿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以及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种类和生态,同时探明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在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来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体重相关,螺体重大于55g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小于55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性的高于雄鼠(P〈0.01)。结论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温州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为温州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流行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提同原学依据。方法针对性地调查温州境内福寿螺鼠类是否有广州管圆线虫寄生结果发现温州福寿螺体内有第三期幼虫寄虫,感染率69.4%,鼠类体内有成虫寄生,感染率占19.5%,结结论初次发现温州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温州地区1997年10-11月暴发流行“酸脑”的病因,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患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针对性开展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学调查,同时用免疫学试验作临床辅助诊断。结果:温州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主要中间宿主(福寿螺)及终末宿主的感染率分别为69.4%和19.5%,患皮内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0.6%,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确定温州地区此次爆发流行的“酸脑”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温州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及中间宿主的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调查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发现除沿海地区外,福建的山区也有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在全省范围内呈点状分布,感染率从5.95%到15.93%不等;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主要为褐家鼠,而中间宿主以福寿螺为主,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应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福州市各医院2000年以来临床诊断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例;在市辖9个县(市、区)采集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人工捣碎消化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以笼捕法捕捉终末宿主鼠类,定种后逐一解剖,查找寄生在鼠心、肺血管的广州管圆线虫。结果共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33例;共检查中间宿主6种,转续宿主3种,2105个样本,有4种中间宿主和1种转续宿主检及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福寿螺的平均感染率为18.82%,褐云玛瑙螺为15.38%;沼水蛙为34.72%。捕获的4种鼠均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3.7%(269/1964),以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22.46%。平潭县未检出阳性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结论福州市除平潭县外均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其中长乐、闽侯和福州城郊为该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感染性差异,阐述输入性福寿螺在中国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的潜能。方法生态学调查比较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生存环境的差异及其在中国目前的地理分布,采集不同地理环境下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分析自然环境下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感染率与感染度,同时观察自然环境下野生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感染阴性的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观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在实验室的感染差异。结果对调查点发现的螺类检查发现,自然条件下福寿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低于褐云玛瑙螺,发现螺重与螺感染度呈正相关,大于20 g福寿螺平均感染度高于20 g以下的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螺孳生地捕获三种鼠,解剖检查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9.24%(22/238),褐家鼠的感染率高于黄胸鼠(P0.05),并且雌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雄鼠(P0.05);两种螺类在实验室人工感染条件下感染率和感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自然和实验室条件下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其感染率表现不同。福寿螺在我国适生环境广泛,长江以南均有分布,具备将广州管圆线虫从华南地区扩散到长江以南的潜能,福寿螺的扩散可导致我国广州管圆线虫流行区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检查野鼠心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7县(市、区)有5县(市、区)从野外捕获到福寿螺;3县从野外捕获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方形环棱螺和蛞蝓,检查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7县(市、区)均未发现褐云玛瑙螺。6县(市)解剖褐家鼠、黄胸鼠、鼩鼱3种鼠,仅在1只褐家鼠的心脏和肺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8条。结论福寿螺在湖南南部地区分布广泛,首次证实湖南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是否感染河蚬、河蚌,为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管圆线虫疫区龙海市海澄镇采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解剖分离Ⅲ期幼虫。大白鼠共12只,分3组,每组4只,经口感染大白鼠,每组分别感染100、50和25条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只,40 d后采集鼠粪镜检,确认感染成功。将鼠笼置于实验感染池上方,以鼠粪便内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河蚬、河蚌。结果感染第14 d解剖河蚌和河蚬,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第28 d镜检,两者感染率均为100%。河蚌和河蚬感染度分别为162.3条/个、2.84条/g和6.9条/个、1.73条/g。三组感染大鼠于30 d、40 d、58 d的死亡率分别为100%、75%、25%。结论河蚬、河蚌可为广州管圆线虫适宜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罗定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消化法对从罗定地区的罗城、双东、太平、华石和罗镜五镇所采集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消化检查,并用从螺中检获的幼虫感染实验大鼠验证虫种。结果检查褐云玛瑙螺253只和福寿螺676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8.58%和2.07%;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5.40条/螺和4.57条,螺。太平、罗城和罗镜镇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分别为14.81%,21.38%;平均感染度分别为18.00条,螺,29.23条,螺。罗城、双东、太平、华石四镇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2.48%.3.92%,3.14%,0.39%;平均感染度介于1.00-7.75条/螺之间。结论广东罗定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以褐云玛瑙螺的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印鼠客蚤在月份和鼠种的分布,为深圳市灭蚤预防鼠疫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12月在龙岗区坂田街道每月布笼捕鼠15-20只,调查鼠密度、染蚤率和印鼠客蚤指数,用x2比较不同鼠种染蚤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共获鼠2种185只,其中褐家鼠170只和黄胸鼠15只,笼捕法测得鼠密度为12%。鼠类雌雄性比为1:1.20,成幼比为2.2:1。从诱捕的185只活鼠体表采集到298只蚤,只有印鼠客蚤1个种,蚤类雌雄性比为1:0.95。褐家鼠和黄胸鼠染蚤率分别为41.12%(70/170)和26.67%(4/15),差异没有统计意义。家鼠染蚤率最大值为63%,出现在3月份,最小值为19%在6月份,家鼠平均染蚤率为40%。印鼠客蚤指数最大值为4.20出现在4月份,最小值为0.25出现在6月份,平均指数为1.61。褐家鼠和黄胸鼠的蚤指数分别是1.67和0.93。结论深圳郊区全年均有印鼠客蚤繁殖,蚤密度随季节而波动,高峰在春季,褐家鼠作为印鼠客蚤的宿主动物比黄胸鼠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省阳春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在阳春当地采集野生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在实验室用人工胃液消化法检查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并记数.用检获的幼虫感染实验小鼠.结果 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50只,福寿螺465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7.71%和0.86%;感染度分别为1~312和1~4.从上述感染的实验小鼠中检获到广州管圆线虫第4期幼虫,且其血清特异性IgM均为阳性.结论 阳春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该虫中间宿主以褐云玛瑙螺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食用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市场流通的食用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从深圳市区流通市场随机抽取6个种属258份食用螺样品,对其进行人工消化处理后镜检分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并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在6个种属的258份食用螺中,仅福寿螺和东风螺检出阳性,自然感染率分别为40.7%和37.8%,平均感染强度为32.53条/只。结论深圳市食用螺流通市场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因素,中间宿主以福寿螺和东风螺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